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在宋代以前已有发现,但数量较少。由于它的造型和纹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铭文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在北宋以后开始就有人仿造古代青铜器。 仿造、复制青铜器应与伪作有所区别。仿制是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而伪作则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 在清代以前,主要是仿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这方面,以宋人的青铜器知识为高。宋大晟编钟、太和钟和蟠龙钟,即是仿制春秋时器的实物,器形和纹饰都较精致。 ...
通高29.5厘米,甑高12.6,口径22.5厘米,鬲高16.9,口径9.6厘米。1988年太原出土。甗,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俗称蒸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制的甗,商代出现青铜甗,并成为重要的礼器。早期铜甗为上下一体,春秋以后分体甗流行,到战国晚期及汉代,下部的鬲逐渐演变成釜形。甗多为圆体,西周时期曾出现过方体的甗,为数极少。 青铜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吟诵到唐代大诗人杜牧《赤壁怀古》这首诗的诗句,不禁使笔者联想到前些年一次清理战国墓葬的工作。在距离地表约2米处,陆续出土一批青铜兵器剑、戈、矛等带回县博物馆收藏。 时至今日,每当笔者看到这些2000多年前的青铜兵器,其制作之精细、锋刃之锐利,令人惊叹不已,似乎聆听到古代沙场上的阵阵厮杀声。 这次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兵器(包括剑、戈、矛)约有20余件,而这件青铜...
在巩义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西周时期的冷兵器铜戈,这件铜戈设计的脊厚刃薄,外轮廓平滑流畅,做工精致,重量分布均匀。看上去坚硬且冷峻,刃部锋利,想来在古代的战争中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戈可以用于横击、钩杀和啄击,戈的刃部叫援,尖端称锋,转折而下的部位叫胡,纳泌的部位叫内,援末胡上的孔叫穿,用于系绳(如图)。后来戈援上增加了一条中脊,当戈刺入人的身体,血就会顺着中脊流出,增强了戈的杀伤力。据《考工记》...
青铜,是指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人类技术发展的阶段中,使用青铜兵器和青铜工具的时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各个朝代都用精湛的冶炼、铸造工艺造就了许多的青铜艺术珍品。随着人们对青铜器认知的深入和它独有的艺术文化内涵,使得青铜器成为收藏者追寻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青铜器,青铜器的鉴定工作也就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青铜器鉴定是一门综合科学,它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物理、冶...
近年来,随着“镜友”的不断增多,古代铜镜的收藏价值也在不断地攀升,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欺诈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铜镜的作伪。为此,不妨结合专家们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我谈一谈铜镜的辨伪问题。 首先,要熟悉“真镜”,要对铜镜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各时代铜镜 的种类与纹饰特点要心中有数,起码应知道早期的铜镜上不应出现后代铜镜上常出现的纹饰或铭文。 铜镜作伪往往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从铸造角度讲,...
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不会陌生,旧时的寒冬腊月,民间富家的太太、小姐,甚至皇宫贵族之家御寒暖手时,都喜用一种叫铜手炉的精巧暖具。如今工业飞速发展,冬日里空调暖意盈屋,哪里还会整日捧着个铜手炉取暖消遣。铜手炉若有幸留至当代,大多成了后人眼光里的古董宝贝。一只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的铜手炉,如今可以堂而皇之地陈列进国家博物馆,上艺术品拍卖行,被收藏家们珍藏赏玩。 流行发展于明清时期的铜手炉,又称“袖炉”、“捧...
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墓葬里发现的铜镜可以将我国铜镜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千年以前。 奇怪的是,有些铜镜埋葬在地下,历经千年,出土后居然没有斑驳的铜绿,也没有被腐蚀的痕迹。如“昭明”古镜,它经历逾千年的岁月,依然纹饰清晰、镜面闪亮,光可照人。这叫人怎不顿生疑惑:为什么千年古镜不锈呢,千百年前的器物,埋在地下,不是腐烂,就是锈迹斑驳,出得土来,能保持完好的,已是凤毛麟角,稀罕之极。然而经历千年的铜镜,镜...
青铜器的伪造在宋以前即存在,但伪器较大量的出现尚始于宋代,当时金石学之兴起。固然促进了对古代青铜器与金文的研究,但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也使青铜器买卖成为古董商人逐利之手段,伪造之器进应运而生。今日研究青铜器的学者们多认为,宋代宫廷既大量仿铸古铜器,自然就培养出一批作伪器之高手。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有《古钟鼎彝器辩》一节,曾提到伪古铜器作假色泽与假锈的方法,可见铜器作伪在宋代时已发展为一专...
青铜扣饰是用青铜铸造的背面有矩形齿扣可供系戴、悬挂的一种装饰品。它主要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池区域,是滇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在云南发现最早的青铜扣饰出自曲靖八塔台古墓群。该地出土一批圆眼、宽鼻头的圆形动物纹扣饰,直径在10厘米左右,时代约为春秋早期。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青铜扣饰以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官渡羊甫头等地出土的为代表,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堪称云南扣饰艺术的顶峰。东汉以后,随着...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教性。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二是它的社会性。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各自鲜...
传说中的镀金青铜器,在永乐(1403-24)和宣德(1426-35) 年间,即明朝时代,中国佛教的金属雕刻技艺达到最高境界。这些发光的青铜器的内容,描述了来自西藏佛教中的神,皇帝用寺庙和修道院崇拜的图像雕刻的青铜器,作为礼物拜访西藏的宗教教主。 它们的风格源于在当时受推崇的尼泊尔的艺术,在西藏这是风迷一时的传统艺术。的确,在元早期的忽必烈时,就指定尼泊尔的艺术家Aniko(1244-1306) ...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
现场 椁木开始提取再次发现大量珍贵文物 由于1号主墓主椁室文物叠压关系非常复杂,连日来,考古人员一直在清理和三维扫描,并对部分漆器、青铜器等文物进行了提取。12月2日上午,记者到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时,工作人员正在对主椁室东南侧部分椁木进行提取。 据考古人员介绍,之所以提取椁木,一方面椁木也是文物,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另一方面,提取椁木后也能发现底下是否还有文物散落。 椁木被掀开后,考古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