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铜器在西周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代表,但制造这些西周青铜器的工具长什么样一直是个考古谜题。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持续性考古工作,我省考古专家在西周镐京遗址首次发现了制造青铜器的工具,这对研究镐京的功能、布局以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处遗址发现9件制铜工具 今年7月至12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对西周镐京遗址部分区域——西安市沣东新城斗...
西安长安区拥有丰镐遗址、明十三陵等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数百处田野文物和民间散落文物,因此这里也是盗墓分子垂涎三尺、频繁光顾之地,而冬日夜长,盗墓者大多会选择把它作为作案的最佳时间,为了保障文物安全,从昨天(12月23日)晚上开始,长安区文物稽查大队和长安警方将文物巡查改为常态巡查。 这两件精美的青铜器,大小都在四十公分左右,其中一件周身遍布青铜铆钉,两侧有龙形器物,形同手把,四面被兽面花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2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境内镐京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青铜器铸造相关工具,出土陶、铜、蚌器等文物百余件。 镐京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都城。此次镐京遗址考古发掘于7月中旬开始,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灰坑80余座、墓葬6座、房址1座。 考古专家岳连建说,发掘出土的遗物多为西周中晚期。西周文化层及灰坑中,还出土多件铜刻刀、铜锥、铜削刀等工具。“这些工具与制作陶范...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对西周镐京遗址进行发掘时,首次发现了青铜刻刀等西周时期制铜工具,对研究西周都城镐京的功能、布局和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400平方米范围出土文物百余件 此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今年7月中旬,发掘区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花园村东。斗门街道办一带,位于沣河的东岸,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都城——镐京的...
古色古香,充满灵气的清朝寿桃椭圆型紫铜袖炉精致小巧,盈手可握,可赏可玩,让人感受到古人红袖添香,与君共此一炉香的韵味…… 12月15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博物馆承办的《温馨记忆——姚修定收藏铜炉展》在市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姚修定精心挑选出的70件铜炉。 工艺制作很精妙 炉是盛火的器具,古人一般作取暖、烹饪、冶炼之用。按照类别则有熏炉、香炉、手炉等之分。 此次展出的铜炉以手炉为主,...
图为青铜雕塑《骑狮子的丘比特》(Eros riding a lion),可追溯到公元前 100 年到公元 25 年。 中国文物网 12 月 24 日编译报道:日前,来自希腊化时代的 50 件珍稀青铜雕塑和艺术品正在国家美术馆展览中,按计划此次展览将持续至 2016 年 3 月 20 日。这些青铜雕塑看起来栩栩如生,铜制睫毛、嘴唇以及有色玻璃或石制眼睛惟妙惟肖。在希腊化时代创造的数千件青铜像中,只...
图为出土文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图为镐京遗址发掘现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2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境内镐京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青铜器铸造相关工具,出土陶、铜、蚌器等文物百余件。 镐京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都城。此次镐京遗址考古发掘于7月中旬开始,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灰坑80余座、墓葬6座、房址1座。 考古专家岳连建说,发掘出土的遗物多为西周中...
图一 日光连弧铭带镜 图二 四乳四虺镜 图三 博局镜 图四 盘龙镜 铜镜,又称铜鉴。古人常以鉴盛水以照容。铜器发明以后,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鉴,青铜镜由此而生。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从齐家文化开始历经了战国、两汉、唐代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青海藏家何云先生四五年前有幸收藏到两尊珍贵的明代藏传佛教造像。 鎏金泛红,精美绝伦 “用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被称为‘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最开始出现在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而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发明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了。鎏金是把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的表面,再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子就附着在铜像表面不脱落。”何云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放在屋子一...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 近日,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铁足铜鼎——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将得到科学保护修复。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该鼎为中山王墓中同时出土的9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国家,公元前296年被赵国吞并。作为国宝级文...
个人介绍:1940年8月出生于湖南,1964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毕业。从事文物考古发掘和研究四十余年。曾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现为湖南省收藏协会会长,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中国文物之门、上海崇源、北京东方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和专家。1972年,曾主持发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参与二、三号汉墓的考古发掘,曾发掘大量古文化遗址(其中如长沙窑数...
来自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的消息,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该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伊川县发现大量春秋时期墓葬及一座汉代古城。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史书记载“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迁入伊川”,该市文物部门对和陆浑戎有关的线索非常重视。2013年夏,当他们听说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盗墓活动猖獗时,立即意识到有人在“打探”陆浑戎的消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共发现...
绥远省白塔背布图五分铜币一枚 席力图召白塔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广东采 用机器制造“光绪元宝”铜元,各省纷纷效仿,从此机制铜元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圆形方孔钱,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与银元一道流通的重要辅币。1935年国民党政府 推行“法币”政策,大量发行纸币,明确银元和铜元都不再流通使用,镍币和纸币逐步替代铜元的辅币地位。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塞北的绥远省还发行了一种地方 铜元...
位于陕北清涧的辛庄遗址,自2012年考古发现以来,因其建筑群酷似西藏布达拉宫,而且规模仅次于殷墟,备受社会关注。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该遗址今年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多件铸铜陶范的出现,证明当地居民当时已会铸造青铜器。 奇特:当时陕北人竟然住在地下 据了解,自2012年至今,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已连续4年在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规模宏大的晚商城址,建筑群外形颇似布达拉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