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随着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的顺利推进,各地普查新发现层出不穷,高安华林宋代造纸作坊、德兴银山银矿遗址、南城明代摩崖石刻等一批重要普查新发现引起高度关注,成为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亮点。同时,各地在普查中采取边普查边保护的办法,做到文物普查与文物保护并重,新农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保护了大批重要普查新发现,如德兴市将银山银矿遗址保护建设列入了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并拨出50万元前期...
近日,松阳县文物普查新发现一座“明代”木制门楼。该门楼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刘边自然村8号。门楼古时也称“坊门”,它是古代木构建制的门,也是古建筑一种装饰性的建筑物,用以点缀民居中通道的门楼。该门楼安装门扇,起着门的作用,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门。古时此门楼内是刘边自然村的一座刘姓古民宅,三进五间,现该宅已毁无存,仅留有一进砖地的遗迹。 该门楼坐...
西洋湖五间楼全貌(南往北摄) 日前,上虞市文物普查队冒着高温酷暑走进古城崧厦镇开展地毯式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它们包括 5处宗祠,6处庙宇,26 处老台门,11处古桥以及3处名人故居。 崧厦地处宁绍平原北部,是虞北地区的中心城镇,2002年10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镇。辖38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3个社区居委会。崧...
阿塔普埃尔卡遗址发掘场景。 阿塔普埃尔卡遗址被喻为西班牙“史前文明的观察站”,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它有着怎样的考古故事?将如何撞击中国的古人类学研究? 日前,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阿塔普埃尔卡考古队的负责人之一、西班牙洛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考古学教授犹达尔德·卡沃内尔(Carbonell)讲述了考古的过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亚梅则介绍...
长海县广鹿岛的小珠山遗址位于广鹿乡塘洼村吴屯,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大连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距今约有七千年,吴家村遗址也在该岛上。最近两个月,国家有关的考古人员再次赴岛对这两个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此次挖掘有重大的发现,吴家村遗址发掘出土完整的火炕遗迹更是十分罕见。此次发掘还将小珠山历史再次推前至公元前5000年,距今约7000年,比以前推进了近1000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制骨作坊 ...
玉环县大、小鹿岛历来荒芜,有草没有树。为了能够绿化岛屿,有关部门曾在岛上组织进行直播造林试验。20世纪60年代后期,广大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由政府组织到农村或连续从事农业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就被安排到了大鹿岛苗圃,实行海岛绿化生产工作。因此,也就有了该知青居住点。岛上的广大知青和玉环县农场大鹿山生产队等相关人员一起,进行育苗、补植、开修林道等,并对两岛6200多亩的可造林面积进行绿化造林。 ...
修缮中的积谷岭路亭 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多处有价值的文物,包括专门用于安葬二岁以下死婴的芦浦“义冢”,位于蒲壮所城交通要道、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的积谷岭路亭及石碑,建于清末、为清台湾总兵张琴家庙的南坪张氏宗祠等。苍南县由于地处沿海,屡受台风破坏,特别是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在苍南县霞关镇登陆,给这一带的古建筑带来毁灭性的打...
日前,黄岩区文物普查队在上郑乡蒋东岙村大尖山发现一处大型铅锌矿工业遗址。该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2002年停产关闭,开采时间长达32年之久。现存矿区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原为大型国有企业,职工600多人,全矿由采矿、造矿及后勤机关三大部分组成。铅锌矿现存大小矿洞十多处,矿区生产设施液压方车、小火车轨道等。虽被雨雪冲刷有所腐蚀,但整体基本完整,全矿建筑基本尚好。 据当年对黄岩铅锌矿地质勘探表...
日前,海盐县文物普查队在通元镇石泉集镇北街新发现民国时期建筑十余处。这些建筑多为一至两层的店铺作坊或民居民宅,保存较好,大多有人居住。部分建筑木构件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 石泉地处海盐西南与海宁交界处,交通不便。据清光绪《海盐县志》记载,集镇始兴于清末,解放前市面不大,只有十余家商号。本世纪初,石泉撤乡并入通元镇,石泉集镇逐渐衰落,这些民国建筑才...
近日,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郪江崖墓群调查文物受损情况时,在四村二队桐子湾新发现两个汉墓,墓室面积约60m2以上,内有彩绘建筑雕刻、画像、壁画等。经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现场勘察认为,该墓在历史上曾经被盗,是否有随葬物品还待进一步清理。
最新考古发现表明,巴黎的历史要比最初认定的早3000多年。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报道,25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巴黎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600年左右,即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中石器时代。 考古人员在巴黎西南距埃菲尔铁塔约1.6公里的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发掘出数千件燧石、箭镞和动物骨头碎片。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在约1万年前可能是人们挑拣冲上河岸的石头和制造石器的场所。...
莲都区文物普查队在仙渡乡董弄村普查时,发现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欧式三层楼房,结构完整,风格独特,装饰精美,与普通的古典民居相比别具一格。 该楼位于董弄村村中心,建于1914年,坐东朝西,占地220.6平方米。三层楼建筑,外墙全部用青砖错缝砌筑,石灰勾缝(石灰运自永康),方壁柱,楼层间饰砖腰线。屋内全木质结构,自西向东依次为门厅、正堂、天井,三合土地面,至今光滑明亮。门厅三开间,明间进深六柱十檩,梁...
日前,桐庐县文物普查队在凤川镇柴埠村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三座清代木柴行,座落在富春江南岸柴埠村。岸边均设有水运码头。这三座清代木柴行临江而建,靠近柴埠码头,分别为源昌号木柴行、协成号柴炭行、恒仁号柴炭行,其中源昌号木柴行规模最大。 源昌号木柴行,位于柴埠村北面村口,距富春江约十余米。建于清光绪。原有2幢独立建筑、2个台门、1个角门、前后2个院落及附属用房组成,分布面积1620余平方米。现仅存前后两幢...
受西津渡公司委托,镇江市古城考古所近日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设码头、道路等系列遗迹。 码头遗迹位于市区云台山下北侧近百米处,被深埋在地下2-6米,坐南朝北。早期为石木结构:上部为石叠坡台,北端砌石台基,两侧夹以木桩板墙;中部残存木桩平台;下部为石铺踏步。遗迹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7米,通高4米,为清代康熙年间始筑。后来,随着江淤上涨,下部石踏步亦逐渐被堙没。...
近日,松阳县文物普查队在西屏镇普查时新发现一处重要名人故居——何连奎故居。 何连奎故居位于松阳县西屏镇中弄,建于清末,建国后收归国有,由县房管处管理出租。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13.3平方米,前厅后楼格局。前厅五开间二进四厢房,门厅三架梁,上施“卐”字纹天花。后厅抬梁穿斗结构,五架梁前后双步梁。五架梁上置花篮墩承。由虾弓梁和吊柱组合而成的三架梁。屋顶施望砖覆小青瓦,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