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一样,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高峰,史称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与宣德五彩有关的历史文献 1.明万历年间(1591年),瑞南道人高濂着书《遵生八笺》中的相关论述: (1) 又若坐墩之美,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绚艳恍目。 (2) 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2.明万历朝(1597年),地理学家王世性着书《广志绎》中的相关论述: 宣德五彩,堆...
(永乐青花八方烛台) 八方烛台是15世纪早期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该器形始于永乐,今见于着录的有数件,其中的两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①和上海博物馆②。景德镇珠山遗址出土过相同器形的永乐甜白八方烛台,但尚未见有类似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出土③。 与永乐青花八方烛台相比,宣德时期作品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朝各代独具特色,这些特色文化或形诸笔墨、或转化为艺术文物,流传至今。中国铜器发源极早,夏商周三代所铸的青铜器,已经能看出青铜制作技艺发展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青铜时代形成。时至宣德年间,宣德皇帝下令将中国境内十分罕见的天然黄铜铸作鼎彝,从此宣德铜炉的诞生。宣德炉,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吸引着世人的眼球。西方人称宣德炉的出现使中国出现“第二个青铜时代”。近日,深圳...
深圳御宝轩近日征集到一件精品---大明宣德炉,着实让广大藏友一饱眼福。 此款宣德炉的特色:一是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二是炼次繁,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 更加纯细,如婴儿肤。三是闪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四是真炉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柔和;而伪者照于外表,非自然生成。款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较冷门的小众收藏开始走进大众藏家视野,铜香炉便是其中一类,而明代的宣德炉作为精品最引人关注。今年各大国际国内拍行的春拍场上,宣德炉专场粉墨登场迎来热拍。香港保利拍卖上估价在20万—25万元港币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炉、40万—50万元港币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炉等三座宣德炉珍品全部成交,除了一座董桥先生旧藏,另两座藏品都来自广东宣德炉藏家何朝阳。 祖籍湖南湘潭的何朝阳现居广州,受...
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瓷 明代宣德瓷是指(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这个时期不仅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中具典雅之...
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盒、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 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
宣德炉 宣德炉 宣德炉 炉,为古时烧炭、焚香之器。宋代之前焚香时多用陶、青铜、瓷炉,明宣德年间宫廷铸造一种焚香之炉——宣德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宣德本朝所铸的鼎彝,由于其精美绝伦而数量稀少,后世不断地仿制,成为特定的铸铜工艺品门类,被约定俗成称为“宣德炉”。 遗憾的是,宣德炉没有标准器,回顾一下历史文献,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这一说并没有被可靠的历史...
虽然不是第一场专拍,但2003年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中国嘉德拍卖的那31件宣德炉,确实以1179.2万元的价格引起了宣德炉的市场热潮。就这一批宣炉中的20件,在2010年匡时秋季拍卖会“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成交额达到9844.8万元,成交率100%。其中,王世襄先生旧藏的一座“明代冲天耳金片三足铜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专场时以166.1万元成交,在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
9月初,北京的暑气还未散尽,随着故宫午门展厅内部装修工作的开始,2010年故宫“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进入了具体制作的倒计时阶段。“目前处在灯光、空调安装调试阶段,几天后将进行文物的布陈工作”,筹展组总负责人、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说,“午门展厅是故宫最现代化的恒温恒湿的展厅,这是午门重新整修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展览”。 定于9月26日开幕的“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是故宫博物院有史以...
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尊极雅致华贵。宣德官窑青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
在现代艺苑里,有一款融古烁今的铜香炉——苏州铸炉大师陈巧生仿制的“巧生炉”非常引人注目。 所谓“巧生炉”,即以明代宣德炉为造型款式、铸造工艺等技法所制作的铜炉的代名字,同时也是人们对铸炉大家陈巧生仿制各式铜炉的赞誉。2013年5月,时值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陈巧生先生在位于苏州市知己文化创意园区内创办了“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该博物馆内所展示的各式“巧生炉”,均是其40年来呕心沥血制作的经典...
1949年初,国立中央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在紧张忙碌地挑选文物,准备运往台湾。淮海战役的捷报终止了这些文物的转运,使一批文物得以留在南京博物院。体态硕大,被单独装在一只大箱子内的青花寿山福海纹炉就在其中。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不仅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还是同类瓷器中唯一品相完好之大器。它的造型仿青铜鼎,高58厘米,口径37.6厘米。胎体厚重,内施白釉,小平底,砂底。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蓝花,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