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现代艺苑里,有一款融古烁今的铜香炉——苏州铸炉大师陈巧生仿制的“巧生炉”非常引人注目。 所谓“巧生炉”,即以明代宣德炉为造型款式、铸造工艺等技法所制作的铜炉的代名字,同时也是人们对铸炉大家陈巧生仿制各式铜炉的赞誉。2013年5月,时值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陈巧生先生在位于苏州市知己文化创意园区内创办了“苏州巧生...
“吾赏宣炉,以文为鉴,以物为本,形色款质,全品为佳。宗古人之妙法,探宣炉之真谛,人物合一,修为仁德,和合而皆乐也”,刘锡荣著作中所言,或许正是他被誉为“宣德炉收藏第一人”的原因所在——探寻收藏的真谛,守护传统文化的精髓。 要不是2003年那一场轰动一时的拍卖,刘锡荣现在恐怕得重新规划退休后的生活。 2003年,著名收藏家王...
陈巧生收藏的民国时期铜器制作模具 带座雪花飘金,纹盖镂空雕刻双龙戏珠纹样,周身纯净无瑕,触手如婴儿肌肤般细腻温润。这鼎由相城区铜炉艺人陈巧生手工制作的藏金色鬲式炉,近日在香港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以80万元港币问鼎全场最高价。 据悉,这笔善款捐赠给南京定山寺,用于古寺修缮。陈巧生捐出的这鼎藏金色鬲式炉珍品“带座雪花飘金双龙戏珠纹盖熏炉”,仿明代宣德炉经典款。他用失蜡古法...
凤眼耳铜炉 饕餮纹铜香炉 古玩辨伪之铜香炉16 丁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到了民国时期,北京前门大街路东,打磨厂东大市炭儿胡同,曾有一片很大的货铺,专门以伪造宣德炉为业,其仿造的技术水准之高,做工之精巧,在当时堪称一绝。...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上海 龚燕蟒 图中所示的是一对“大明宣德年制”官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每只碗通高8厘米,足高1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8厘米;侈口微外翻;苏泥勃青发色,青花青翠靓丽,浓淡相宜,青花流动晕散,洽如国画在宣纸上水墨丹青的渲染效果;底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手抚如玉,下厚上薄自然...
香炉是古人的焚香用具,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古钟鼎彝器辨》中曰:“古以兰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千百年来,香炉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尤以大明宣德铜香炉为一绝,其价值连城,一直被各路藏家所青睐。宣德炉的冶炼方法十分讲究,一般铜器只经过四炼,而宣德炉的铜要炼十二次之多,其质地晶莹,分量沉重,制作精细,造型古朴,令后人为之倾倒。 真品一“炉”难求 ...
赝品颜色比较古旧,没有真品的光彩。 我家有宝 “我家有宝”现进行征集藏品鉴定,金版公布藏宝热线后,收到许多市民的来电,甚至远至湖北、北京,也有读者看到网上转载的报道后,请求鉴定。对此,“我家有宝”的记者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也再次感谢我们的专家潘继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鉴宝的义务工作。 另外,“我家有宝”再次声明,...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永宣青花是中国青花史上的里程碑,自元青花成功少量烧造后,永宣青花是陶瓷史上首次大量烧造的丰碑。 此件青花碗即是此时的青花美器。碗敞口微撇,敛腹,圈足,碗身绘缠枝花卉纹,流畅飘逸,碗心绘折枝莲花纹,整件碗上绘画,笔触明显,微有晕散,青花间夹铁褐斑沉淀,为苏尼勃青的显着特征,浓艳欲滴,十分美艳动人。 明代永乐、宣德二朝是...
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鉴定机构:江苏省唐汇艺术品鉴定中心 藏宝人:广东电白县 陈观宝 藏品名称:现仿宣德铜炉 藏品规格:高26厘米,宽20厘米 专家鉴宝:此铜炉做工粗疏,笨拙,纹饰呆滞。整体无青铜器古朴、庄重、大气之感。器形臆造,亦与宣德时期铜炉不符,经鉴定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专家估价:600元 鉴定知识:宣德铜炉器形知识 不同时代的工艺品,艺术孤品的器形,都有其独具风格的特色。不同器形,...
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宣德青花瓷的胎体洁白细腻,凝重灵巧,轻重适度。釉面肥厚莹润,有“肥亮感”,釉层表面有较密的“橘皮纹”。在造型上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创烧了许多新的器型,有许多是受到中东金银器、玻璃器造型的影响而烧制的,器物造型敦厚端庄,在纹饰的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技法,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复蘸料绘画,这就使得纹饰上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迹,...
香炉是古代用来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的一种陶瓷或金属器。千百年来,香炉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尤以大明宣德铜香炉为一绝,其价值连城,一直被各路藏家所青睐。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关于明宣德炉的鉴赏和收藏知识。 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寺庙、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其冶炼方法十分讲究,一般铜器只经过四炼,而宣德炉的铜要炼十二次之多,其质地晶莹,分量沉重,制作精细,造型古...
图片资料 明代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款识,俗称“年款”。明代年款有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两种。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
我国青花瓷的巅峰期,是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发展经济,活跃外交,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宣宗朱瞻基,注重休养生息,体恤民情,提倡节俭,广用人才,出现了富庶、安定的社会局面。随之,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制瓷业也空前繁荣。景德官窑技术力量雄厚,以当地精良的麻仓土,和从今伊朗、叙利亚一带进口的“苏麻离青”青料制作了名震海内外的永、宣青花瓷。永、宣青花瓷瓷质致密、胎骨凝重,釉质肥润华滋,特别是青料呈色秾丽清淳,幽和悦目...
宣德一朝仅10年,但这段时期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始和发展时期,那么宣德则为鼎盛时期。前人对宣德瓷器的评价是十分高的,其数量、质量、品种均是非常可观的。 此时,颜色釉中的20种釉色,除回青外,基本上都已经出现了,对颜色釉的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明清两代瓷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釉下彩方面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
经过了永乐朝的创新和发展,宣德成为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较为富足,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宣德皇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这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宣德青花瓷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大件器物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为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