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省最近启动建设一座总面积达3.79万平方米的简牍博物馆。长期“沉睡”在文物库房的4万多枚汉简将与公众见面。甘肃出土的汉简占全国出土总量的八成以上,是我国出土和收藏汉简最多的地方。其中,仅在临近敦煌的悬泉置遗址一带,考古学家就一次性发现2.3万余枚汉简,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古丝路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早在1986年,甘肃省就已成立简牍整理研究的专门机构,2012年设立甘肃简牍博物馆等机构...
近日,在省博物馆开幕的“唐蕃古道文物展”吸引众多市民观展。展览展出了甘、陕、青、新、川、云、藏、内蒙古8省区有关唐蕃古道的精品文物245件(组)。展览突出数字化展示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欣赏文物的全新角度。(记者郁婕)
日前,“唐蕃古道——八省区文物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共展出唐蕃古道沿线西藏、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8省(区)21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245件(组),该展览被称为是有关“唐蕃古道”主题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展览。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5日。 唐蕃古道是唐代长安(今西安)到吐蕃逻些(今拉萨)之间使臣往来的官道,是唐朝与吐蕃之间政治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是传承文明、...
甘肃省最近启动建设一座总面积达3.79万平方米的简牍博物馆。长期“沉睡”在文物库房的4万多枚汉简将与公众见面。 甘肃出土的汉简占全国出土总量的八成以上,是我国出土和收藏汉简最多的地方。其中,仅在临近敦煌的悬泉置遗址一带,考古学家就一次性发现2.3万余枚汉简,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古丝路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早在1986年,甘肃省就已成立简牍整理研究的专门机构,2012年...
记者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获悉,该县近日发现三处早期岩画,初步推断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月氏、乌孙等部落的文化遗存。 肃北县文化馆副馆长赛依吉尔格力介绍,这三处岩画是肃北县文化馆文物工作者在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时发现的。三处岩画点画面共18幅,这些岩画多采用打凿的手法,线条简约古朴,画面大部分清晰可见,保存较好,主要包括动物、人物、狩猎、符号等内容。 ...
甘肃省最近启动建设一座总面积达3.79万平方米的简牍博物馆。长期“沉睡”在文物库房的4万多枚汉简将与公众见面。 甘肃出土的汉简占全国出土总量的八成以上,是我国出土和收藏汉简最多的地方。其中,仅在临近敦煌的悬泉置遗址一带,考古学家就一次性发现2.3万余枚汉简,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古丝路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早在1986年,甘肃省就已成立简牍整理研究的专门机构,2012年设立甘肃...
12月1日,记者从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世界文化遗产点炳灵寺石窟的97件铜器得到保护修复,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因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批铜器相继出现了锈蚀、残损、油污、鎏金层脱落、彩绘层脱落等病害。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12年、2016年批复保护修复项目,修复工作由甘肃省博物馆承担,共修复铜器9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件。 “通过科学的保护修复,使这批文物的病害...
据甘肃日报报道 (记者 郁婕)近日,《兰亭的故事》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前来观展。据悉,该展览分为兰亭修禊、兰亭传奇、唐人摹本、宋代传本、名家临本和绍兴兰亭六个部分,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2月28日。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总投资4.5亿元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日前正式落地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这意味着我省珍贵的4万多枚简牍在“漂泊”了多年后,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简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甘肃是简牍大省,自1907年在敦煌附近首次发现汉代简牍以来,秦、汉、魏、晋等历代简牍相继出土,尤以汉简居多。截至2013年,甘肃出土...
记者近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工作者首次在甘肃省庆阳市发现春秋时期高等级墓葬,目前已完成5座墓葬的考古发掘。 据介绍,已清理发掘的5座墓葬均位于庆阳市宁县石家墓群,该所自2016年开始对石家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安说,5座墓葬形制均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按等级划分,皆为大型墓。其中2座未遭盗掘,一座墓葬中发现了带铭文的铜礼器;另一座墓随葬微...
锁阳城遗址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刘玉桃 摄 11月23日,甘肃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李宏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已完成对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墙体的抢险加固,并建成总长度1.2千米的防洪堤,清淤拓宽河道,彻底根除洪水危害。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瓜州县境内的锁阳城遗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至今保留着中国古代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
石家墓群位于甘肃宁县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早胜塬上,现隶属于宁县早胜镇西头村石家一组。自2016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以来,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2017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对石家墓群东侧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清理墓葬5 座,墓葬形制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按等级划分,皆为A 型墓(大型墓)。 墓葬填土内发现疑似祭祀活动的遗物。如墓葬M257 填土内发现大量...
甘肃省政府近日下发通知,公布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通知将黄河母亲塑像、青泥河栈道遗址、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37处古民居院落等96处文物纳入保护范围,并精确到米。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文物,目前全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556处。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目前共遗留古民宅、古祠堂...
近日,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的清街习俗和罗城镇的铁芯子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目前,该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21项。 近年来,该县坚持“保护与弘扬并重、继承和发展同行”的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古老艺术重现生机和活力。选派100多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文艺骨干进村入社对“深藏闺房”的...
首届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书画大展获奖者领奖现场 11月7日,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书画大展近日在兰州开展。 甘肃岷县岷阳初中语文老师温维刚说自己酷爱毛笔字,每天晚上都要临帖,孩子温子扬趴在背上看他写字,时间长了可以“照猫画虎”乱涂一阵,随后便喜欢上书法了。温维刚父子赶赴兰州参加画展,“主要是开阔眼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