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洮砚传承人马万荣制砚。崔琳摄 图为马万荣将原本冰凉普通的洮河绿石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山水人物图案 图为洮砚传承人马万荣制砚 图为马万荣的作品 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就职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洮砚传承人马万荣,每天为学生们教授制砚技艺,截至目前,马万荣共培养50多名徒弟,其中有12位是省级传承人。他历经17年的求学之路,于2...
香港收藏家杨绪昌夫妇、柯金针夫妇15日向甘肃省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汉—宋时期的七件陶瓷器文物。这是他们多年来收藏的精品古瓷,具有一定历史和研究价值,将丰富该馆在此领域的收藏种类。 当日,甘肃省博物馆专门为此举办了文物捐赠仪式。香港收藏家捐赠的青釉蛙形双系壶、青花点彩五管瓶、青釉贴花凤纹双耳瓶、青釉镂空三足薰、印铭高领灰陶罐、青釉彩绘人物铭文谷仓罐等古瓷文物由此“落户”兰州并首次亮相,今后它们每年...
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答复马萧林等15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将文物法人违法行为列入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提案”的函中提出,将加快研究建立重大文物安全事故和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国家文物局指出,“将文物法人违法行为列入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建议非常符合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我国一些地区盗窃、盗掘、盗捞、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突出,文物保护单位火灾事故多发,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文物法...
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了解到,智能识别等科技手段正在让博物馆中静默无声的展陈文物“活”起来。现在观众不仅能在场馆浏览,还能借助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文物详情。 国家一级文物“铜奔马”是甘肃省博物馆8万多件(组)馆藏文物中的“明星”。如今只要用手机识别陈列在展柜中的实物,“铜奔马”的出土经过、造型特征、铸造工艺等信息便会“跃然屏上”。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班睿说,该馆是首批国家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
11月2日上午,甘肃省副省长何伟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调研并检查文物安全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石培文、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等一同调研。 何伟一行实地察看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查阅了相关资料,询问了文物考古发掘、室内考古清理、出土文物保护及文物安全等工作情况;察看了甘肃简牍博物馆文物库房,了解了新馆建设进度及出土简牍保护...
10月底,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传承人金东秀在当地展示织锦带技艺。徐雪摄 作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数不多的织锦带传承人,36岁金东秀的忙完农活家务后,便是她每日得以放松的“织锦时间”。这种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技艺,是羌藏文化的“活化石”。 舟曲县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锦带就是舟曲藏族民众一种独特的服饰品。 ...
近日,以甘肃百年举院为馆舍而建的甘肃科举博物馆在兰州开馆。据悉,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科举文化专业展馆,向公众定时免费开放。 甘肃举院始建于1875年,其主体建筑至公堂为朱漆、彩绘、全木结构,代表了我国科举时期的整体建筑风格。2015年开始,工作人员对这里进行全面修缮,并在这里启动了甘肃科举博物馆陈展工程。 甘肃科举博物馆陈展面积460平方米,陈列展览由科...
记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近1年的考古发掘,甘肃宁县石家墓群发掘取得了新收获。 石家墓群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的早胜原上。201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家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墓葬12座、车马坑1座、窑址1座。 遗址发掘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有葬具者为一椁一棺、重棺或单棺。在葬式方面,仅1座为仰身直肢葬,其余都为屈肢葬。...
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10月15日,临洮县博物馆正式开馆并举行了开馆仪式。 据悉,新建成的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849平方米,其基本陈列“临洮历史文物展”分为彩陶古韵、玉石精华、青铜文明、瓷珍荟宝、砖瓦集萃、佛光普照六个单元,共展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的石器、骨器、彩陶、玉器,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铜器、铁器、瓷器、画像砖等文物218件。 同时,...
10月13日,由天水市博物馆发起,联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召开。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天水市政协副主席苏定武出席开幕式。来自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陕西历史博物馆、...
10月15日,甘肃省临洮县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燕青,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王春生,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等出席开馆仪式。临洮县直有关单位和各文化社团负责人,县文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群众参加仪式。 新建成的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849平方米,其基本陈列“临洮历史文物展”分为彩陶古韵、玉石精华、青铜文明、瓷珍荟宝、砖瓦集萃、佛光普照六个单元,共展出新石器时...
历时近4年修缮的百年清代甘肃贡院于近日“开门迎客”,新建的甘肃科举博物馆、新出版的《清代甘肃贡院》也首次问世,传承和讲述中国千年封建科举制度的变迁历史。 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主持修建甘肃贡院,贡院的中心建筑“至公堂”的牌匾由他亲自题写。 清末中国17家贡院之一的甘肃贡院,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10月中旬,经过修葺一新的甘肃贡院内至公堂、观成堂焕...
M218 椁室全景 M218 椁室南端青铜礼器 9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甘肃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庆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部分省市科研院所、高校的50余位考古学者认为,甘肃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考古发现的高等级墓葬、居址,是近年来两周考古又一处重要的考古成果,弥补过...
古凉州所在的甘肃武威天梯山也被称为凉州石窟、汉地“石窟鼻祖”,是中国汉地最早开凿的石窟。 天梯山石窟近百年来因地震破坏和人工搬迁的严重影响,残存的洞窟和造像大多面目全非,识别困难。前不久,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一尊佛像的特征与文献记载中北凉王为母亲造佛像宛然契合。进而,宁强教授认为,天梯山石窟发现的这尊带有明显女性身体特征的佛像,正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祈福所造的“丈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