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该所今年对位于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的五台山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灰坑、房址等各类遗迹50余处,出土各类陶器、玉石器、骨角器500余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的史前生产生活。 据五台山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王义学介绍,在2017年发现大量遗存的基础上,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今年继续对五台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从4月开始进驻五...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最新通过地层古生物学考察发现,在距今4.1亿年至3.5亿年之间,海水曾自西向东漫延,淹没了现今华南板块的绝大部分陆地。在当时,现在的江西、湖南等省份,全部处于海平面以下。 古地理学研究显示,现今的中国在4亿多年前由8个板块构成,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南起冲绳海槽、北至秦岭淮河的华南板块。这一板块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
小到民居,大到城市,中轴对称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那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讲究中轴对称的?一个接一个的考古发现不断刷新着时间的记录。特别是位于延安新区的芦山峁遗址横空出世,不仅将延安的建城历史提前了两千多年,中轴对称的传统似乎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早的源头,在这一传统的背后,一座体量巨大的高等级建筑群,也被专家们认为或许就是中国最早的宫殿。 2001年之后,在国家文物局“河套地区先秦两...
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24日在卢克索省尼罗河西岸的阿萨希夫陵墓群考古现场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新发现一座古埃及贵族墓葬。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在墓室入口处对新华社记者说,此贵族墓葬是考古队在工作了5个月、移除了近300立方米的土砾之后发现的。 瓦齐里说,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墓主人应为尼罗河东岸穆特神庙掌管木乃伊圣殿的官员,属于古埃及第十八、十九王朝时期。墓室内发现...
11月25日,自贡市自流井区一工业园区内的施工场地,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目前,该古墓葬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正在对古墓葬进行考察,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26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来到该施工工地,走进正在建设的园区,在一处围起来的施工现场,发现了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的古墓葬。只见施工现场有一处大土坑,坑内有8、9名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在大土坑的半坡,露出了石棺等古墓葬的部分设施。...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 “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0年前是一个等级分明、‘万邦来朝’的都城型城市,而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就是统治阶层或者王族居住和宴饮的场所。”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邵晶告诉...
近期,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在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长春龙”研究中又取得一项重要成果,发现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这对认识恐龙的演化及其牙齿与恐龙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长春龙”是由吉林大学博物馆科研团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属新种恐龙,全名“娇小长春龙”,其体型小巧玲珑,体长1米左右。“长春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完好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之一,其骨骼保存完整...
叙永发现的清代“任职文书”。钟欣摄 20日,记者从泸州市叙永县档案史志局获悉,该局发现了一份清代任职“执照”,时间为光绪三十一年,距今已113年,是目前为止该县发现的最早的一份“任职文书”。 这份“任职文书”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文字为毛笔、块墨书写,加盖有官方用印,格式规范,内容大意为当时辅助办公的小吏提升职务所发的一份文书。 叙永发现的清代“任职文书”。钟欣...
日前,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发现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近年来,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立足于对“长春龙”进行综合研究,从多角度出发探索其生长节律、个体发育、群落组成、生态结构等特征,致力重建“娇小长春龙”这一重要的原始鸟脚类恐龙的古生态模型,来诠释相关类别恐龙的系统演化历史。本项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恐龙的演化及其牙齿与恐龙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图为长春龙正型标本头...
近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考古人员在庞贝古城发现珍贵壁画“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壁画描绘了一只天鹅与一个女人的场景。
新发现的剑齿象化石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供图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4日宣布,该局日前组织中外专家对陕西汉中天坑群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剑齿象化石。此次发现的剑齿象化石是继20世纪80年代在汉中盆地初次发现剑齿象化石之后,再次发现此类化石,也是首次在汉中天坑群溶洞中发现剑齿象化石。 据介绍,该项目组的科学家从天坑下降近百米到达地下河峡谷底部,进入峡谷另一侧支洞,他们沿着狭长的洞道...
潘沁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在刚刚结束的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环境和文化科考活动,他发现了四处汉代重要古墓葬,一处古代冶炼青铜和烧造陶器的遗址,还有多处古人生活并豢养生畜的遗址。 潘沁还有另一重身份——宁波为数不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业余从事收藏已有25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宋以前古文明情有独钟。 “收藏和考古本来就不分家。对于收藏家来说,每一件器物的获得几乎都有一个精彩...
模印“石头”二字的东晋铭文砖。 南朝城门遗迹。 图片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提供 石头城遗址首次发现南朝城门 填补六朝都城考古史空白 历时20年,石头城遗址考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记者从近日在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针对清凉山公园内六朝石头城遗址的最新一轮考古发掘,发现了孙吴时期的顺城垣砖铺路面、东晋至南朝早期夯土城墙和角...
图为墓葬出土的陶器。 钟欣 摄 15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近期对成都市成华区槐荫路发现的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学家初步发现4座东汉早中期的券顶砖室墓。 据悉,4座汉墓中有3座保存较差,1座保存较好,墓葬墓向均朝西,呈一致平行排列。其中保存较好的汉墓M3总长约14米,墓室长约6.8米,甬道长约0.7米,墓道长约6.5米,其券顶、甬道、墓门及墓道较为完整,但墓门处有一盗洞。 ...
记者16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了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和玉器奠基现象。据介绍,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双田村芦山峁自然村北。考古人员在遗址核心区“大山梁”的顶部钻探确认了至少四座大型夯土台基,由北向南依次为寨子峁、小营盘梁、二营盘梁、大营盘梁。每座台基之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