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河北省定州市文保部门获悉,文保人员近日在该市清风店镇东市邑村发现一方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所立古石碑。这方距今225年的石碑,记录了当地民众洪灾之后修建木桥的史实。 据了解,石碑通体汉白玉材质,高159厘米、宽65厘米、厚17厘米。碑身保存完好,正面书文,字体为楷体。碑文记述了当地百姓洪灾后“任意慨捐,并不相强,而人人同心,无不乐济其美”修建清水河木桥的历史事实;并表达了条...
记者从河北省临西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文保人员日前在尖冢镇侯寨村发现一方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所立古石碑,距今已有479年历史。 该石碑为青石材质,长200厘米、宽71厘米、厚22厘米。碑文共915个字,以楷体书写,字体俊秀、刚劲有力。碑文对当地侯氏家族成员构成及乐善好施的家风做了详细记载。临西县文保所所长张霞介绍,石碑保存完整,铭文脉络清晰,系较为少见的“家族传记”石刻,其发现为研...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3日消息称,近期,考古人员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对一处古城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确定该城址为防御突厥等北方民族而修建的唐代横塞军军城遗址。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对记者表示,考古人员2007年在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一处古城遗址,命名为新忽热古城遗址,但未确定年代。2018年,考古人员对古城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据官方介绍,该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堪舆学可谓历史悠久,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自然文化现象。《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称为:“堪舆家”,人们也习惯把堪舆称之为“风水”。通常风水师也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而某些道士、庙祝、中医师等亦可能偶以风水营生。据史料记载,堪舆名著《青囊经》为秦末汉初“黄石公”所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深受业界推崇。“风...
此次中沙联合考古队发掘采集了较多的文物标本,包括青铜砝码、波斯釉陶、阿拉伯陶器与釉陶、玻璃器、黑曜石器等,为解读塞林港遗址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沙特塞林港遗址出土的中国明清时期瓷器残片姜波供图 “沙特塞林港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包括宋元时期的莲瓣纹青白瓷与青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这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
工作人员展示“南京花”化石剖开后的两面。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电影《侏罗纪公园》或许该改改了——与侏罗纪恐龙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苏铁、桫椤,还应该加上一抹亮色——鲜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新近在南京东郊发现了200多块远古化石花的标本。研究表明,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亿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们的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前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博物馆馆长韩立新20日对记者表示,近日该旗发现元代三种文字摩崖题记,这一新发现对于蒙古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是探讨蒙元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该旗发现的这三种元代文字分别为回鹘蒙古文、汉文、八思巴文,这三种文字写成的摩崖题记,经文物考古人员考证,初步判断年代为13世纪至14世纪的元代。 据韩立新介绍,此处共发现10多块墨书题记,保存状况较差,但能辨别...
记者从山西省垣曲县自然博物馆获悉,当地村民日前在修路时,在黄土堆里发现一些石制工具,经文物专家鉴定,均为新石器时代劳动工具。 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村民张宏博说,我们在网上查找,经过对比发现这些像极了远古人用的一些石器,像是那时候的人生活和劳动所用的工具,就赶紧送到博物馆给专家看。 记者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看到,此次发现的石制工具有数十种之多,多数粗厚笨重,造型简单,有一些石器和我们现代的工...
11月21日,在巴东县大支坪镇千年古茶道,湖北吉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在对古茶道进行修复时,发现了一枚清朝的钱币和子弹,这证明该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道,还是一条官道、兵道。 据巴东县志记载,巴东县大支坪镇野三坝村挖掘的千年古道俗称“中大路”,是恩施至宜昌的主要通道,始修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当年,湖北荆宜施道道员梁宝堂受湖北总督之命,组织巴东、建始、恩施三县筹款修建的施宜大道。 ...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庄里乡尠沟行政村金寨自然村周边,向南延伸到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草厂村,西北距萧县30千米,东北距徐州35千米。遗址坐落于皖东北丘陵之中的山前平原,西、南、东三面环山,西、北、东南临小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遗址主体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另有少量周代、汉代遗存。 墓地布局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村民在村南侧挖...
近日,诸暨应店街镇百姓在当地发现一座古水利工程。经考证,有关专家认为“该工程建于明朝、甚至更早,曾灌溉农田千亩以上,目前工程中有多个堰坝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 在应店街镇的五堡畈、留下庄畈等村,记者看到数段明渠、堰坝,其中清水潺潺。这便是当地人所发现的古水利工程中的部分。据当地村民应仲年介绍,这个工程在多个村中穿过,许多百姓家的房子就建在这些沟渠之上。“在我们当地的幸福水库建成以前,这里的农...
12月1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阶梯金字塔附近,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中)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邬惠我摄 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15日在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阶梯金字塔附近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处发现一座距今4400年且保存相当完好的王室祭司墓葬。 阿纳尼在发掘现场对新华社记者说,墓室门楣的文字显示,墓葬主人是埃及古王国第五王朝时期法老内费里尔科勒的祭司,墓室内...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外称,2018年他们在山西西吴壁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大量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存,表明西吴壁遗址是中原地区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冶铜遗址之一,为研究中国早期冶铜手工业技术与生产方式提供了直接证据,并填补了早期青铜器产业链的空白。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南,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
近日,河北磁县文物部门在一村民家中发现一张清代宣统元年敬戴老人执照。文物专家认定,这张执照是百余年前优耄惠民赏赐官衔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清代民政规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古代,执照一般是指官府所发的文字凭证。这张执照为边长50厘米正方形纸张,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暗黄色纸上印有版框,版框由上部梯形下部方形构成,顶部印有繁体的“执照”两个大字,正文为竖版,记录着“兹据甘草营村耿朝堂呈称现年八十二...
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江苏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近12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长河中,很多城市做过统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