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古生物研究人员12日在北京共同宣布,他们发现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触角等软组织的白垩纪蜗牛琥珀,距今大约一亿年。 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古生物研究人员12日在北京共同宣布,他们发现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触角等软组织的白垩纪蜗牛琥珀,距今大约一亿年。此研究成果已由专业学术刊物《白垩纪研究》在线发表。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
千阳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出土陶器、钱币等多件文物。 千阳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出土陶器、钱币等多件文物。 、 千阳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出土陶器、钱币等多件文物。 今年5—6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千阳县东城幼儿园选址涉及省级保护单位前川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对于进一步搞清前川遗址的外围功能区的布局特征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发...
神山、圣湖、土林、古格……这是西藏以西的阿里,无数人眼中的神秘与美丽所在。茫茫旷野、寂静苍穹,那些远在远方的风、那些埋藏千年的土,那些秘境里的过往随着考古的发现逐渐揭开面纱,西藏西部地区史前文明的面貌也逐渐被“勾勒”。 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青藏高原的古代历史,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全国考古专家,实施了有史以来西藏最大规模的联合考古。日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皮央东嘎遗址...
荆门市博物馆10月10日透露,在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发现的双河桥遗址,是一处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东周古城遗址,保留有2米高古城墙300多米,存有大型古建筑类遗迹,考古价值重大。 今年8月底至9月上旬,为配合汉北河防洪治理二期工程(荆门段)建设,荆门市博物馆对工程所涉及的4处文物点进行调查和考古勘探,其中地处屈家岭管理区罗汉寺办事处平原村五组的双河桥遗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
考古学家在下西里西亚工作时发现了两个中世纪早期的土冢。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土丘位于一个有着超过4.5万年历史的巨石墓附近。 2013年初,考古学家报告发现了约12个新石器时代的无名墓地,它们都在下西里西亚森林里。在2013年之前,人们只知道七个墓地。今年,考古学家在下西里西亚的其中一处遗址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处圆形小土冢,与一座纪念碑相连。 波兰各地进行的考古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11日在北京房山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同期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堪...
10月11日悉,中山舰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一批较为特殊的中山舰出水文物进行修复保护时发现,它们都是“德国造”或是仿“德国造”。这80余件“德国造”文物,对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德商贸和军事关系具有重要实物价值。 在中山舰出水文物中,已发现“德国造”西门子电风扇、欧司朗灯泡及工具、订书机等。此次清理修复保护项目中,又整理出上千枚多种型号的子弹壳。该馆研究人员专程到位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资料,经...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日前在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尊约5米多高的站立佛像,佛像具有明显的成年妇女形体特征,宁强认为,这尊佛像应该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所造,与古代文献相吻合。 9月22日,宁强在甘肃武威市南边的天梯山石窟寺考察研究时发现了这尊佛像,该佛像位于一个方形殿堂窟内正壁中央,身体略微前倾,体型饱满厚重,头部已经严重毁损,但身躯保存较为完整。佛像双腿并立,右臂斜下垂,...
2000年以来的中国历代古钱的大发现,是当代钱币收藏家的集体发现。这些潜心收藏研究中国古代钱币的收藏家才是中国泉界的良心,才配得上德艺双馨的专家。信息时代,古代钱币的新品种和大量的出谱钱币广泛的展示在网络系统上。进行系统的统计和科学的考证,组织系统的研究,必将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取的结果。本人认为,这些发现必将冲破某些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利益团伙的干扰而取得研究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一、古代钱...
记者从河北省磁县文保部门获悉,文保人员在该县北贾璧乡新华村发现一块清朝同治年间古石碑,碑文记录了当地以“村规民约”形式告诫村民保护环境的历史事实。专家表示,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文化等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据悉,该石碑通体青石质地,高75厘米、宽38厘米、厚18厘米。碑身保存完好,正面书文,字体为楷体,碑文刻有“堆積煤灰,有犯者罚大钱伍百”等,全文大意为改善村庄生活环境,明令告诫...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6日,英国亨利八世的“圣杯”挂毯由金丝银线编织而成,最后一次出现于1770年的温莎城堡,但现在时隔近300年,在西班牙出现。 当亨利八世在16世纪用以此挂毯作为赎金时,人们认为它已被摧毁,但没想,挂毯再次出现。作为用金丝银线编织的杰作,它是财富的终极表现。在1530年代,它见证了在汉普顿宫的都铎王朝。 挂毯约20英尺(6米)宽,是现在丢失的九幅挂...
雍正十三年地契、乾隆四十三年盐茶分约官契、嘉庆年间私契……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朱浒研究发现,其两年前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学术考察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征集的一批珍贵文书,为甘肃省平凉市清代同一家族的系列地契、盐茶分约等,共15种。 “这批地契属于清朝甘肃平凉地区段氏家族所有,被后代精心保管近300年。其涉及的清代年号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等,涵盖了清早、中、晚...
7月13日至9月2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大连海域一铁质沉船残骸进行了考古调查,确认该舰为北洋水师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消息发布后,引发社会热议。9月28日,参与此次考古的工作人员就水下考古团队在大连海域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给出了更多细节。 消失百年甲午沉舰现身大连海域 ...
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获悉,文保人员日前发现一方大明成化二十二年墓志铭。铭文详载了古代磁州处士张旭的家族沿革和人物生平,对于研究明代历史人文和家风传承提供了历史佐证和文物参考。 该墓志铭高58厘米、宽65厘米、厚18厘米,碑文显示606字,左下角处有小部分损毁,四周以精美的卷草纹装饰。铭文以小楷篆刻,书写隽秀、雕工不俗。铭文显示,墓志铭由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张天瑞撰文,都察院监察御史纪杰书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