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0日,藏品达万余件的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呼伦贝尔市领导曹征海、罗志虎、孙震、德玉庆、赵立华、孟松林、王伟、金昭、达喜扎布及内蒙古文化厅副厅长安永锝、河南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华,文博专家、自治区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张久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等出席开馆庆典...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之年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展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6月12日至14日,文化部在北京天桥剧场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6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前会见了会议代表,他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 李长春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他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本网讯,2009年6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 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等领导同志观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员。 演出结束后,司马义• 铁力瓦尔地等领导亲切接见全体演员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与78岁的民间艺人尼玛 与全体演员合影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周玮)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为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成果及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独特魅力,6月12日至14日,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在北京天桥剧场亮相。 本次演出涉及全国10个省区市的蒙古族、回族、藏族等13个少数民族,参...
随着6月13日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也将从6月11日起陆续拉开帷幕。
云锦:宝蓝地加金“普天同庆”妆 随着6月13日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也将从6月11日起陆续拉开帷幕。除“非遗”成果展览、技艺展示、大讲堂、专场演出等常规活动外,民间传说故事会...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和内蒙古博物院将于6月13日联合举办“内蒙古博物院讲坛”。讲坛以专家讲座、文物收藏讲座、观众讨论及现场交流为主要形式。 此次讲坛依托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资源优势、专家学者优势以及考古、科研成果的优势举办,观众不仅可以在现场聆听专家讲座,还可以自己申请讲题讲座,有感而发,使更多的观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掌握最新...
随着6月13日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也将从6月11日起陆续拉开帷幕。除“非遗”成果展览、技艺展示、大讲堂、专场演出等常规活动外,民间传说故事会、“民间文学”(口述文学)研讨会、...
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中国各地将于“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 6月12日至1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举行,展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此次展演汇集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基诺大鼓舞、羌笛、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5周年之际,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已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文化部等有关部委在部署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时,强调要关注边疆省区少数民族的项目,以及尚无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个少数民族(东乡、布朗、普米、德昂、鄂温克、珞巴等民族)。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公布,上述10个少数民族均有项目入选...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更有着“壮乡歌海”、“铜鼓之乡”的美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我区的重要议题。6月1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汇报会上了解到,自《条例》于2006年实施以来,我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广西已列入第一、第二批自治区级...
国务院2006年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rdqu...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
在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的泸沽湖畔,至今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特点的摩梭人正在建设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梭民俗博物馆,以此向外界展示“正宗”的摩梭传统文化和发展变化史。 “现在文化流失得很快,摩梭人的许多东西在逐渐消失,我们觉得应该做些什么,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摩梭。”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落水村的翁基次·尔青说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