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埃及古代的艺术品中,绝大多数是出于墓葬之中的文物,极少是传世的作品,就是这些出自于坟墓的珍品,构成了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埃及国家博物馆里挤挤挨挨的石椁木棺、黄金玉饰、壁画纸草、雕塑器物,乃至木乃伊和棺材,几乎都是为死者服务的,这是由埃及文化的特殊构成所决定的。 神灵的信仰和灵魂的信仰,这是古埃及文化发展的两大动因,而当时的一切艺术创造乃至于生活,一切的建筑、雕刻、绘画、文学和医药,无不和这两...
本报23日A40版报道了鼓楼区幕府东路白云雅居附近的一处工地发现了墓葬以及石武士像,考古部门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考古发掘已基本结束。据了解这是一处等级较高的东晋中晚期墓葬,而石武士与墓葬并无关联。 目前,一座相对完整的古墓已经呈现在眼前。这座砖室墓由墓道、封门墙、甬道、墓室组成,方砖铺地,从墓道到墓室后壁,长将近10米,最宽处为5米。南京一位文保专家告诉记者,对于...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配合关中环线天然气管线调峰工程中,考古工作者在西安临潼区马额街办冢王村西南清理发掘了一处古墓葬群,墓主人或许就是当年修建秦陵陵园的 “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 据介绍,考古工作者在65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共清理了墓葬50座,其中秦墓45座。所有秦墓均为一棺结构、单人屈肢葬。只有5座没有发现陪葬器物,剩下的墓葬中要么有仿铜的陶礼器 (30座),要么有日用陶器...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迁民入川。2300多年后,广元昭化古城发掘出土一片大型墓葬群,其随葬品、墓葬形制等都呈现出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5月28日,省内考古专家在现场调查后一致认为,这批墓葬的出土,是四川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它们佐证了当年秦灭巴蜀,就是从这里长驱直入,直取四川,并从此迁民入蜀,开始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大融合。 专家们建议,应根据这次墓葬群的发掘为线索,继续在附近寻找相关秦人居住痕迹。...
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截至5月2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城发现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73座,出土随葬器物900余件(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的万靖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5月26日,已发现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73座,其中已抢救性发掘保护墓葬56座,其余墓葬亦正在或即将展开抢救性发掘清理保护。 在已完成清理工作的56座墓葬中,包括43座土坑木椁墓、10座砖室...
5月28日,广西柳州阳和工业新区社湾村村民在自发挖掘清理祖坟时,发现古墓群,现已探明有古墓3座,其中清理出的两座为明代大臣佘崇凤和佘勉学父子。史料记载,佘家古时曾是柳州望族,佘崇凤本人为举人出身,官至四川合州太守,其子佘勉学官至福建按察使,为“柳州八贤”之列。 5月28日,广西柳州阳和工业新区社湾村村民在自发挖掘清理祖坟时,发现古墓群,现已探明有古墓3座,其中清理出的两座为明代大臣佘崇...
宝庆公主墓 张赫墓石刻 刘渊然墓发掘现场 近日,南京市雨花台区传出消息,拟打造雨花墓葬文化博物馆,将该区范围内发现的10多座古墓葬集中展示。这些古墓葬包括六朝西晋墓葬、宝庆公主墓、航海侯张赫古墓、刘渊然墓…… 然而,古墓葬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一旦“移动”,会否遭受破坏,甚至再无踪迹? 记者揭秘 墓葬博物馆既能看公主“阴宅” 也能了解平定倭寇大将的古墓 在历史...
经5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元昭化古城清理出一处古墓葬群,其中有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共73座,出土的部分陪葬品规格颇高。据介绍,这是省考古院迄今发掘的这一时期最大的古墓葬群。考古人员介绍,它们的出土,至少可以证明从西汉时起,昭化古城就已经相当繁荣。 2013年12月13日晚上,昭化古城旁一酒店修建时,挖掘机挖出几块残破的青砖,被当地文管部门确认为汉砖。12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
接到群众反映,固镇县城南前台二号安置区施工工地挖出文物。5月20日上午,固镇县文物局配合省考古研究所赶往现场核实情况。现场位于连城镇前台村二号安置区二号楼,在开挖地基时暴露出土坑墓二座。经判断,一座是楚墓,一座是汉墓。随后组织人员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清理。经过清理,楚墓破坏较严重,已看不清墓葬形制,汉墓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该墓长约3.0米,宽1.4米,残深约0.20米。因该墓早期被盗和机械施工对墓...
嫌疑人指认现场 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绍兴上虞区驿亭镇的4名男子盗挖古墓。他们探查到一处古墓葬群后,忍不住内心激动,等不及天黑,大白天就进行盗挖。昨天,上虞警方通报了这起案件的侦破情况。 去年12月底,有人向驿亭派出所举报:位于上虞城区龙山一带的古墓葬被人盗挖。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在现场发现3处墓葬被盗挖,被挖洞穴2米宽、1米深。”办案民警沈洪良回忆。经上虞区文管部门初步判断,被盗挖的古墓...
5月2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西藏昌都地区发现一批距今约2000多年的古墓葬,三座墓葬均遭较为严重破坏,人骨及石棺板零散分布于基坑内外的散土中,无随葬品,推测应为二次葬。 该古墓葬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如给村东约450米查那秀半山腰的一台地上,故此该墓地暂定名为“查那秀墓地”,墓地地处澜沧江左岸,西距江边约600米,高出江面约160米。 通过专家组现场调查确认,初步认定此处应为一...
日前,乐安县文物部门在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工程沿线发现多处古代聚落和墓葬遗址。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商周遗址4处、汉代墓葬群1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标本和2件完整的东汉方格纹陶罐,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据了解,这些古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遗址遗迹面积1.1万平方米,分布在该县山砀镇龙义村、万崇镇坪背村和罗陂乡罗陂村。遗址地表有较多陶片,主要纹饰有方格纹、弦纹、...
一座金代砖室墓近日在河南省济源市一建设工地被挖出,这是济源首次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金代墓葬。 更具研究价值的是,新出土的墓志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生前和死后的多舛命运,内容丰富,言词恳切,对研究宋金时期的政治、军事、水利等有重要意义。 该墓葬位于正在开挖的龙潭湖湖底,分墓室和墓门两个部分,均由宽大的青砖砌成。青砖铺底,条砖砌壁,墓顶用条砖层层内收,形成四角攒尖顶形状。墓室有尸骨一具,骨骼呈黑色,散放于墓...
折角足盆形大陶鼎 厚重庞大,其圜底下有一层黑色烟炱,是经过烧烤的痕迹。这件鼎的容量约有25升,按一般人的食物摄入量计算,可解决二十多人的吃饭问题,它是上海迄今发现的最大陶鼎。 竹编纹带盖陶罐 陶罐口沿上有12个小孔,可以穿绳、缚盖。浑圆丰满的肩部刻有22个单元组成一体的竹编纹。 双层镂孔陶壶 壶身有内外两层,外层在器身腹部和圈足部位有纹饰,由镂孔和压划纹组成,整器造型犹如一朵即将绽放的花蕾。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