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昨日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合葬墓。 今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据其墓志及陪葬品,考古专家推测,该墓志墓主可能为隋炀帝杨广。但由于此前位于该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已有一处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因此关于该处墓葬主人身份,仍需论证。 据央广今天上午报道,关于最新确认的隋炀帝墓葬,当地有意愿要建立一个遗址的博物馆。 ...
11月15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昔阳县三处建设工地先后发现了7座宋金时期砖券单室墓,内有金时期的精美壁画和28件宋代器物,拟建博物馆进行保护。 7座宋金墓葬先后在昔阳县中医院建设工地、松溪路改造工地及澳垴山公园工地发现,省考古研究所、昔阳县文物管理所、昔阳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其中,昔阳县中医院发现4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其余3座墓葬在松溪...
11月15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昔阳县三处建设工地先后发现了7座宋金时期砖券单室墓,内有金时期的精美壁画和28件宋代器物,拟建博物馆进行保护。 7座宋金墓葬先后在昔阳县中医院建设工地、松溪路改造工地及澳垴山公园工地发现,省考古研究所、昔阳县文物管理所、昔阳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其中,昔阳县中医院发现4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其余3座墓葬在松溪路改...
来中国古都西安的遣隋使与遣唐使已是和平交流的象征,那些隋唐中央政府派遣出使他国的使节如何呢?西安最近公布的考古资料显示,两座“由隋入唐”大墓的墓主人竟然是兄弟,二人在隋朝时曾经共同为官,其中一人唐初时还曾出使过朝鲜半岛的新罗国。 据了解,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今年夏季在南郊配合一处住宅小区的基建过程中发现了18座古墓,其中9座唐墓共出土5方纪年明确墓志,以及丰富的生活用...
2013年11月14日,陕西省宁强县文物旅游局考古人员在该县胡家坝镇胡家坝村发现一处羌人墓葬群,该墓群面积约1300平方米,含4座双室石板墓和两座单室石板墓。经初步判断,该墓葬群为清代羌人墓葬,与以往所发现的单体羌人墓形制不同,以墓葬群的形式出现的羌人墓葬在全国尚属首例。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据,在宁强境内主要有宋代和清代两个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于山坡中上部的向阳地带,石板墓构造形式...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安南郊配合羊头镇住宅小区的基建过程中发掘了17座古墓,其中汉墓7座、唐墓9座、宋墓1座,尤其是发掘的唐墓中有5座出土墓志,墓志纪年明确,内容丰富,为研究西安地区的唐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发掘的7座汉代墓葬,年代大体相同,基本在西汉中晚期至西汉晚期。包括5座竖穴墓道砖室墓,2座斜坡墓道砖室墓,但均遭严重盗扰,葬具、葬式也不清楚。出土...
男立俑和女立俑 上官婉儿墓被发现两个多月了,发掘进展如何,出土文物的修复进展如何,墓志能否揭开缘何遭“官方毁墓”谜团。昨日,本报独家专访该墓考古队领队、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对此进行一一回应。 考古进展:现场发掘工作已完成 上官婉儿墓是一座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的高等级墓。遗憾的是,该墓葬被人从第四、第五个天井直接开挖进...
考古现场 为配合江西省都昌至九江高速公路建设,今年8月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九江县联合对位于九江县马回岭镇富民村荞麦岭自然村的荞麦岭汉唐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11月5日,记者在考古现场了解到,目前已抢救发掘18座汉唐墓葬,清理出土了110多件文物。 据此次考古领队饶华松介绍,在清理的16座汉代墓葬中,年代由东汉中期至东汉晚期,以东汉中期墓葬为多。2座唐墓属于盛唐时期。这些墓均为...
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近期在“川藏联网工程”16标段施工中发现一批距今约2000多年的古墓葬。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洛松曲扎5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施工中共发现墓葬三座,三座墓葬均遭较为严重破坏,人骨及石棺板零散分布于基坑内外的散土中,无随葬品,推测应为二次葬。 该古墓葬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如给村东约450米查那秀半山腰的一台地上,故此该墓地暂定名为“...
现场初露端倪的古墓葬。孟俭 摄 【核心提示】 昨日,本报刊登了《每天几十人工地边“挖宝”》的报道,一些人最近到真州北路某工地去“淘宝”,引起了市文物局的重视。我市考古部门负责人昨赶至现场调查情况,明确表态将组织人力到现场考古发掘。 1 市民反映 工地施工挖出古墓葬 “曝光后,前来寻宝的少了,很多人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来挖。...
三门峡首次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元代早期墓葬 本报三门峡讯 近日,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发掘出两座元代早期墓葬,现场出土炭化的粮食颗粒、酱釉瓷碗等物。据考古人员介绍,根据现场出土的《合同券》记载,该墓下葬的时代为元宪宗蒙哥八年,即公元1258年。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宝军告诉记者,该墓葬群是在对某在建小区进行考古勘察时发现的,两座墓葬墓道均为L形,由南北向长墓道和东西向短墓道相交而成,墓道...
经过将近15天的抢救性发掘,在汨罗市罗城社区桐子坡一在建工地现场,岳阳市文物管理处的考古人员清理发掘工作有惊喜发现,发掘墓葬约23座,出土青铜兵器、陶器等文物60余件,其中不少文物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该墓群的发掘规模之大,发掘数量之多,不仅在汨罗考古史上是空前的,在岳阳地区也是罕见的。此次考古发掘为汨罗市文物考古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月7日,岳阳市文物管理处接汨罗市民举报,在桐子坡一...
经过近7个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对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大墓总长约58.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其墓葬形制和规模应为帝陵级别,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墓葬俯瞰 经过近7个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对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大墓总长约58.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
记者从广西左江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课题组获知,该课题组最近复核和发现了22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在龙州县宝剑山岩画附近一处洞穴遗址中发现了“洞穴贝丘与岩洞葬叠加”式的古墓葬和骨质剑形器、锯齿刃蚌器文物,这样的发现在广西尚属首次。 宝剑山A洞遗址洞口 广西文物考古所提供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的宝剑山A洞洞穴内面积约为120平方米,洞内堆积大...
汨罗考古现场出土的青铜剑。图/通讯员李婷 10月23日,记者从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汨罗市罗城社区桐子坡一在建工地发现一处古墓群,已发掘墓葬23座,出土青铜兵器、玉器、陶器等文物60余件,初步判断为岳阳地区发现的分布最为密集的东周墓葬群。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一位罗姓研究员介绍,23座墓都呈东西向,墓葬内,墓壁制作规范,墓内填土都是经过制作的“五花土”。 墓群分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