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钧窑在宋代与汝、官、哥、定窑并称为当时"五大名窑",其窑址在河南禹县境内。宋徽宗赵佶曾将钧瓷定为御用珍品,足见其非同一般。钧窑始烧于北宋, 金元时期续烧,明代停烧,属北方青瓷系统。 钧瓷以釉色取胜,纹饰较少,只在器物的造型上多有变化。如盆类就有葵花式、莲花式、六角式、长方式、海棠式等。其釉色独特之处是使用一种乳浊釉,因为乳浊釉中含有少量铜元素,故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故有"钧红...
钧窑为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它在唐代的颜色釉基础上发展而来。唐代窑址设在下白峪,以烧制黑釉、茶叶末釉和褐黄釉为主,胎体相对厚重,器物内壁满釉,外壁只施半釉,器形多为碗、钵、罐。至北宋时期,由于宋徽宗对于钧窑瓷器的推崇,在禹州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并诰封“神钧宝瓷”,钧窑自此勃兴。其地域上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几乎遍布北方重要产瓷区,包括临近的临汝、宝丰,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
精品赏析 杯高5.1厘米,口径10.3——8.2厘米。杯作八角形,直口,浅腹略鼓,腹以下渐收,平底。一侧附一环形把,把上塑龙首。胎质紧密。器内外施天蓝釉,釉色乳浊失透。口沿釉薄,下腹部及底露胎。此杯造型特殊,制作精巧,为钧窑中的少见之作。现藏上海博物馆。 钧窑在钧州境内 (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
钧窑窑址未发现前,关于钧窑烧造的年代有“北宋说”、“金代说”和“元代说”,都因无足够的论据而未能得到共识。随着钧窑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北宋说”在学术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因唐代花瓷器的发现,又使钧窑的创烧多了一种“唐代说”,孰是孰非,学术界至今莫衷一是。 如果要我选择,我则倾向于“唐代说”。但我并不是以唐代花瓷作依据,我的论据是本人收藏的一件唐代天蓝釉凤壶(见图) 天蓝釉凤首壶高21...
这件钧窑天蓝釉三足鼎是我最近新购得的一件藏品。我十分珍惜,不管是作为投资,还是收藏,凭借它独特的工艺都能轻易地完胜。 钧窑是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钧窑在烧成上采用素烧和复烧两道工序,在复烧时先用氧化焰,当釉熔融时,改用还原焰的气氛,由于铜的还原作用,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
上手淘得这件大小适中、工艺精致、品相完美的金代钧窑天蓝釉带紫斑斗笠碗,其经过很有意思。 1997年11月上旬周日的上午,在家乡邻市小镇一个摆卖玉器杂项的小档前,当地一位绰号“马大师”的瓷器收藏“高手”和我搭话:“秀才,说起收藏的方方面面,你的文章是写得不错的了。但只是纸上谈兵,动动笔头虚张声势而已。说到真金白银的买东西,我看你没什么底气!我家里好东西多的是,有胆量放马过来开眼界吗?” ...
宋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高4.8cm,口径9.5cm,足径3.5cm。 碗呈花瓣状。口内敛,器里凸起、器外凹进10条棱线,将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体釉色为天蓝色,其上显现几块紫红斑块,上有铁质斑点结晶。 此碗造型别致,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妩媚多姿。蓝、紫相间的釉色,又如同天空中飘浮的彩云。 我国的瓷器在宋以前多以单一的青釉做装饰,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
钧窑天蓝釉碗,北宋,高7.9cm,口径18.9cm,足径5.7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 此碗圈足处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黄铜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诗《题钧窑碗》,其中有“围匡底用以铜锁,口足原看似铁坚”句,描述的正是这种似铜铁色的圈足。
直径34厘米 口微敛,弧形浅壁,盘心微凸,圈足宽大。器壁装饰颇为别致。其制作工艺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青花绘出莲池鱼藻纹,然在盘壁上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再在盘外施孔雀绿釉中温二次烧成。画面上莲花盛开,荷叶亭亭,荇藻交错,形态各异的鱼儿在其间游弋。孔雀绿是明代始创的新品种,传世珍贵。
祭蓝釉又被称作霁青、蓝釉等。祭蓝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1300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 祭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今天。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蓝瓷器,以后又发现了不少元代祭蓝釉瓷器,如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祭蓝釉白龙纹梅瓶,景德镇出土了大量元代祭蓝釉瓷片。明代永宣时期官窑生产了不少祭蓝釉瓷器,其釉水质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人...
清雍正霁蓝釉弦纹盌(一对)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明宣德蓝地白花折枝花卉纹盘洛克菲勒基金会藏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菱口盘原欧洲私人收藏,2014年由中国藏家购藏 不久前,与友人一起前往南京,参观了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堪称2014年岁末国内最重量级的学术展览“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此展由南京博物院联手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为新中...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仅十三年,但是由于雍正皇帝特别喜爱瓷器,使制造瓷器的工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雍正四年,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兼任景德镇御窑厂总理,史称“年窑”。年窑烧造取得十分辉煌的成就,仿古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有粉彩、珐琅彩、墨彩、颜色釉等品种,史书上有记载的就达五十七种之多。 年窑烧制的瓷器是非常精美的,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有“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的描述。年窑的釉色也丰富多彩,达到极高的...
洒蓝釉瓷是明宣德时首创的品种。并在明朝一代独具特色,传世品极少。就像雪花洒在蓝色的地上,亦叫“雪花蓝”釉,还叫青金蓝釉。 海外仇焱之先生收藏一件明宣德款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1980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成交价达370万港元。国内首都博物馆收藏一件素面洒蓝釉钵,经过文物鉴定是国家一级文物。而天津博物馆所藏这件与仇先生所藏相同,也是大陆唯一件明宣德款完整的且带有暗花云龙纹的洒蓝釉瓷器。...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出自中国元朝时期,它是元代瓷器制品的代表作。该瓶器型高大、造型秀挺、釉色净润、纹饰精美,被称为元代蓝釉器中引人注目的艺术珍品。1992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该瓶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不足百年,在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特别是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尤以制瓷业十分突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制作无论在颜料的炼制或烧造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