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安家瑶、中科院教授周昆叔、北京大学教授赵朝洪等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20日联名写下倡议书,呼吁立即对河南省新郑市的唐户遗址采取保护措施,并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唐户遗址渠道路径向西移50米至100米,以保护唐户遗址考古资料的长期性和完整性。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新郑市的唐户遗址内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唐户...
2007年9月13日,昌都地区文化局组织召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卡若遗址非保护建筑拆除工程开工仪式。昌都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李国民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定了《卡若遗址非保护建筑拆除工程文物保护协议书》。四川华峰建筑有限公司昌都分公司的负责人代表施工单位发了言。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分公司的负责人就《卡若遗址非保护建筑拆除工程实施方案》作了讲解和说明。 卡...
发掘出的文物 今天上午,备受关注的灵岩寺遗址发掘工作公布了初步成果。其间,原先一直推测地下有两座大殿,而现在已经发掘出第三处殿堂,同时还发掘出与此相关的水池、甬路等众多遗迹,出土文物则有石碑、经幢构件、浮雕、建筑构件、铜币等物品。 灵岩寺发掘区位于灵岩寺大雄宝殿东侧,受地形的局限,灵岩寺主寺区的规模一直不大,但因为该寺历史悠久,故建筑物极多,并在区域内形成层层相因的建筑遗迹。 据了解,今年7...
考古人员还发掘出4座东汉墓 昨日,记者从巫山大溪乡获悉,日前,湖南怀化考古队对大溪文化遗址长江消落带进行抢救性发掘时,首次发掘出土明代官墓(夫妻墓),墓葬保存完整,共有随葬品22件,主要是用于农业的陶器、铜器。 乘江水消落忙挖掘 据介绍,大溪文化遗址是公元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从1998年至今,先后经过5次发掘。三峡库区三期蓄水至156米后将其淹没。 今年夏季以来,这里水位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日前宣布,正在发掘整理的巴里坤县东黑沟遗址不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而且初步认定是汉代北匈奴王庭。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6日电,从去年开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区文物局对巴里坤县东黑沟遗址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掘石筑高台一座,石围居住基址4座,墓葬12座,并且发现大量岩画,出土了为...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勘探发掘,牟平区照格庄遗址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昨日,有关部门透露,考古发现,该遗址距今约3600-3900年,是胶东岳石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夏代东夷部落文化的重要一脉,在我国史前文化的分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照格庄遗址位于牟平城南、照格庄村西,1972年春被发现。1979年冬,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局部发掘,确定该遗址距今约3600-3900年。因...
今年5月30日,本报报道了姚湾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的消息,这也是无锡地区首度发现的古老打制石器。随后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进行了实地勘察,表示出土这批罕见打制石器的文化遗址可能已被破坏。不过时隔半年,滨湖区旅游局、无锡市考古研究所以及业余考古爱好者陈万康仍然抱着希望对姚湾遗址进行了实地发掘。昨天,记者再度亲眼目睹了一批新近从姚湾出土的珍贵的打制石器。 据陈万康介绍,这次的发掘点就在姚湾上回发现贝壳...
中国首次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综合考古研究——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考古项目,迄今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基址4座,墓葬12座,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珍贵文物。 学者认为,东黑沟墓葬中以墓主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和以人牲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同时共存,反映了当时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与文献记载的匈奴在这里击败月氏的历史相合。 东黑沟(又名石人子沟)遗址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约600公里的巴...
通过三维扫描,3000年前金沙古都邑的房屋将重新矗立在世人的面前!本报曾报道过黄忠村四组金沙遗址墓葬区考古发掘,如今又有了新进展:金沙遗址考古首次动用了高科技的三维扫描仪,对墓葬区一树皮房屋遗迹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的数据,不仅将以画面的形式复原这个3000年前的房屋,而且还有助于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对该房屋进行原样展现。 三维扫描仪价值200多万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专家正在小心地对3000年...
经过市考古队一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漕河西路的南宋北门遗址城墙、水井、道路、柱石、水门等遗迹,渐次现身,扬州第4座古城门重见天日。其中,北门遗址中发现的“地钉”和券顶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据市考古队队长李久海介绍,在北门遗址已经发掘的近7000平方米范围内,主门道、主城墙、瓮城和水门全部出土,密密麻麻竖在地面上的木桩共有9列,每根木桩直径约20厘米,间距约50厘米,这种立...
烟台市博物馆与龙口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联合在滨海观光大道龙口段沿线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于9月1日首次发现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后,今日又发掘出3座墓葬和大量文物,且发掘的汉墓和清末时期的夫妻墓葬在我市属首次发现。 此次考古的第一项重要发现,是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人居遗址。从7月22日开始,市博物馆与龙口市博物馆考古人员重点勘探诸由观镇东羔村遗址和徐福镇港栾村遗址。根据勘测结果,首先...
日前,经过市考古队一年多仔细不间断地挖掘,位于漕河西路尽头的南宋北门遗址的城墙、水井、道路、柱石、水门等遗迹,逐渐重见天日。扬州古城东西南北四门现已齐全,在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期间将向游客展示扬州灿烂的古代文明。
江苏省镇江市日前首次发现一座吴国古城遗址,距今有近3000年历史,是目前江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吴国城池,从而证明镇江市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该遗址位于镇江市丹阳珥陵镇葛城村。据考古人员测量,这座名为“葛城”遗址东西长200多米,南北长190多米,占地面积达3.62万平方米。 镇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根据土城的土堆层构造和火烧土房屋遗存,以及石器“钺̶...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垓下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在秦汉时期的垓下古战场之下,还发现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专家推断,当年项羽退守至垓下,在对这座史前城址进行二次修筑后,利用它“踞城而战”。 垓下是秦末汉初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决战于垓下,汉胜楚败,刘邦击毁了雄霸一时的项羽西楚政权,建立起西汉王朝,同时也留下了“霸王别姬”...
北京市西城区文委8月30日透露,近日在德内大街道路改造的电信施工中,挖出百余块古城砖。经专家初步判断,这些城砖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代之物,系当时德胜门附近的城墙用砖。 这些明代城砖出土于德内大街南口,城砖呈青灰色,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不少砖的侧面都印着“工顺窑细泥停城”字样。据查,“停城”指大型的停泥城砖,“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