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22日宣布,埃及考古队在埃及西奈半岛北部发现了约3500年前的古埃及塞罗军事要塞遗址。 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塞罗要塞位于距苏伊士运河约3公里、以古埃及太阳神何露斯的名字命名的一条古埃及军事大道上。要塞外墙长500米,宽250米,泥砖墙体厚13米。要塞有24个塔楼,是当时古埃及东部防御的军事总部。 法新社报道说,塞罗要塞是迄今在西奈半岛发现的古埃及法老时期最大的军事要塞。此前...
备受国内考古界关注的宣汉罗家坝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于6月3日正式破土,经过省、市、宣汉县考古人员40多天的发掘,截至目前,发掘出土了铜、陶、玉、骨器200多件宝物,且还首次发掘出合葬墓,首次发现了船棺痕迹等。据悉,这些多项重要发现,将填补川东北考古空白。 国家文物局批准罗家坝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发掘面积260平方米,在遗址地层中,现已发现战国墓葬15座,已经清理...
近日,根据嘉定区三皇桥居委人大代表的有关提案,嘉定博物馆积极配合嘉定区文广局对嘉定西水关南面的部分古城墙遗址树立标志牌,以提高广大市民对嘉定区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嘉定城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元朝开始用砖石重筑,明代多次增筑。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及四座水关。明清时期,城墙对于嘉定百姓抗击倭寇侵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嘉定城墙仅存重修过的西门、南门...
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改造工程中,2006年8月至10月,柳州市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会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今灵泉寺东南80米处的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经过发掘清理,揭露地下遗址约300平方米,清理出灵泉寺3期建筑遗迹:一期约为唐代,二期约为北宋末期至南宋中期,三期约为明代中期。 唐代遗迹主要为柱洞,由于受到后期建筑的影响,通过清理发掘,发现唐代柱洞5个,分布在建筑基址的中部...
天山网讯(记者龚喜杰李县君报道)新疆文物管理部门昨日开始对丝绸之路最古老的军事报警设施——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烽燧实施保护工程。 此次保护工程主要是在烽燧遗址建立工作站,具体包括围墙200米、警卫室、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周围的绿化和供水系统等,另外还有售票室、水冲式厕所等其他附属设施,总投资45万元。 近年来,随着南疆气候的日渐湿润和游客的增多,克孜尔尕哈烽燧周围的坠落物越来越多,在烽燧西...
近日,继忠县中坝遗址全面完成发掘之后,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又一抢救性遗址——忠县半边街遗址圆满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共发掘近300座战国墓,出土文物总量近1万件。 记者从北京大学三峡库区文物考古队了解到,忠县半边街遗址位于该县县城长江边上一块台地上,和该县著名的中坝遗址相连。从1994年起,该考古队就展开了对半边街遗址的发掘工作。至今为止,该遗址发掘出房址、灰坑、墓葬、灰沟、窑、灶等遗迹,发掘总面积达2...
一座名为领方古城的汉代遗址现已在广西宾阳县被发现,遗址位于宾阳县芦圩镇古城村。初步试掘的结果表明,古城遗址内城有3.4万平方米,用版筑法夯筑而成,东、南、西三面围有护城河,北面建有暸望台,预测古城可能是当时的军事防御基地。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8日电(记者桂娟)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建设工程,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唐户村发现面积可能超过30万平方米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 在目前我国发现的150多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房址一直较少发现。此次考古,专家清理出47座布局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房址,对研究新石器时...
新华网西安7月17日专电(记者 冯国)为配合陕西唐大明宫含元殿御道保护工程建设,考古人员日前在百官上朝的含元殿南百米处发现了唐代渠道、桥梁、道路等遗址,因新发现遗址与含元殿及其朝堂的重要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唐代大明宫、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介绍,新发现的唐代殿前 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130米处,东西走向,已探知长度为400余米。从部分试掘区看,渠道在唐代时南北宽约4...
近日,廊坊市广阳区北旺砖场取土时出土了一批文物,经专家考证,确认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征集了出土遗物,并对遗址采取了保护措施。 遗物出土于距地表下约8.3米,厚3—48厘米的泥炭层中,有陶器残片、骨角器、石器三类,另有灼烧过的木柴和动物骨骼、鹿角、螺壳、蚌壳、朽木等。陶器又分夹蚌陶、泥质陶两种,以夹蚌灰黑陶、深褐陶和极少的灰陶为主,可辩器类较为简单,为盆(盂)和极少的支脚碎块。盆...
近日,大赵村惨案遗址暨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修复落成仪式在沧州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大赵村举行。该遗址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平方米,依据黄骅烈士牺牲时原景设计陈列,同时,又增建纪念广场、黄骅烈士雕像、革命烈士群雕等建筑。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按照历史原貌在原址上修建,分南北两院,南院以黄骅烈士事迹为主线,实行原景设计陈列;北院收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黄骅羊二庄区域内牺牲的烈士...
7月13日一早,突然接到一个信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大南地区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沈阳古城大南门(得胜门)的瓮城,记者立刻赶到了考古现场。考古研究所考古二队的沈彤林大致介绍了整个考古情况。 在记者眼中,已经过考古清理过的现场,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南门瓮城原来的地基部分和城墙所用的大青砖、大条石等。沈彤林说,瓮城是指围在城门外的小城,它呈半圆形,对城门起保护作用。目前发现的这个瓮城与原来老城墙的距...
日前,陕西省考古专家在对唐代乾陵地区航空遥感照片研究时,发现了乾陵“下宫”的建筑遗址。据了解,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地。下宫是唐代帝陵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实际上是由古时墓葬前的寝殿演变而来的。
昨日,继忠县中坝遗址全面完成发掘之后,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又一抢救性遗址———忠县半边街遗址圆满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共发掘近300座战国墓,出土文物总量近1万件。 记者从北京大学三峡库区文物考古队了解到,忠县半边街遗址位于该县县城长江边上一块台地上,和该县著名的中坝遗址相连。从1994年起,该考古队就展开了对半边街遗址的发掘工作。至今为止,该遗址发掘出房址、灰坑、墓葬、灰沟、窑、灶等遗迹,发掘总面积达...
天山网讯(通讯员赵春华摄影报道)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的新疆北庭西寺遗址保护工程进展顺利,目前文物展厅和遗址保护棚建设主体工程已近尾声,累计完成投资1280万元。北庭西寺遗址始建于10世纪—13世纪之间,是高昌回鹘建造的王家寺院,历经风剥雨蚀寺院损毁严重。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从2006年开始对北庭西寺遗址进行保护开发,预计在2008年,对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完全开放,向世人展现其“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