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24 所属地区 广东·佛山·南海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海区大沥 申报日期 2007 舞龙也称龙舞、玩龙灯。正月初一,出行的鞭炮响过,人们相互拜年祝贺之后,便有数条布龙、纸龙、草龙、纷纷出动,在村里“游”起来,伴之以“咚咚咚”、“锵锵锵”热闹的锣鼓声,挨家挨户边走边舞,有时还要进屋绕堂一周。村民轻则鞭炮相迎,烟糖相赠,重则酒肉款待,条...
遗产编号 ⅲ-40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任城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任城区 申报日期 2006 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回林村,活跃着一支民间艺术剧目“二人斗”,一人扮演,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她成了民间艺术花园里一支独特奇葩。 “二人斗”原名两鬼摔骨碌,传说在明末崇贞年间,天下大旱,连续几个月不见一滴雨,地里的禾苗都晒死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处于...
遗产编号 ⅲ-42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嘉祥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嘉祥县 申报日期 2006 跑竹马起源于古时的儿童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古时有扎制竹马让儿童骑着玩耍的传统。后来吸收了一些传统的戏曲、曲艺表演艺术的唱词、音乐、服饰等,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舞蹈。 目前这个项目在我县只流传于嘉祥村。据现在的传承人李发祥介绍,其师父尹义山...
遗产编号 ⅳ-1 所属地区 河南·商丘·宁陵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宁陵县 申报日期 2007 北宋时期就有的肘歌自清朝从山西传入宁陵县南关后,至今已有近300的历史。目前,宁陵县南关肘歌是豫东一带唯一的一个肘歌会,去年,这支表演队伍曾在华商文化节上精装盛演。 通俗讲,肘歌就是一人用肘举着一个小孩,表演者为成人和4岁到6岁的儿童。成人拿着剑、枪...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河南·商丘·民权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民权县 申报日期 2007 在河南省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中,有一种舞蹈叫锔缸挑舞。目前,这种舞蹈的唯一传承人是民权县老颜集乡的桑胜杰。在京九晚报商丘边界行采访组到老颜集乡时,记者走访了桑胜杰,观看了他表演的锔缸挑舞。 锔缸是民间手工艺人的一种绝活,艺人们在走街串巷时肩挑着...
遗产编号 ⅳ-3 所属地区 河南·商丘·夏邑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夏邑县 申报日期 2007 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主要流传于夏邑及周边县市民间。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 此民间舞蹈已流传上百年,现面...
遗产编号 ⅳ-5 所属地区 河南·商丘·梁园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梁园区 申报日期 2007 在商丘大地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绝技――花鼓舞,花鼓舞以其夸张的生活动作、绝妙的武术动作和生动的动物模仿,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看,咱豫东大地上这支花鼓舞队的表演,那可真叫精妙绝伦! 带头表演的是已年过70岁的赵明亮老人。据老人介绍,梁园区李庄乡侯庄花鼓...
遗产编号 iv―1 所属地区 河南·安阳·汤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汤阴县 申报日期 2007 3月4日,河南省汤阴县城大型闹元宵文艺汇演现场民间绝活“跑帏子”吸引了上千群众驻足观看。元宵节期间,素有千年古县之称的河南省汤阴县异常喜庆热闹,各类民间艺术绝活纷纷走上街头,为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民间绝活“跑帏子”格外引人注目,倍受群众喜爱。据...
遗产编号 iv―2 所属地区 河南·安阳·内黄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内黄县 申报日期 2007 扁担偶也称扁担戏、独角戏、筒子戏。20实际20年代由河北吴桥传入内黄并被完善。一支扁担、一只木箱、一个布棚、一名演员,即可表演一台戏。演唱时扁担一支,布棚一撑,即成戏台。演员藏于布筒内,双手端着木偶手指前线指挥动作,双脚指挥锣鼓,嘴里按出场人物伴唱。为区...
遗产编号 iv―5 所属地区 河南·安阳·安阳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安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吕村战鼓起源于何时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在吕村却流传着许多关于战鼓的传说。据《安阳县志》记载,宋朝时在安阳县吕村附近有一座福胜寺,寺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当地民众在会首的号召下捐钱纳粮,重新修建了福胜寺。佛像落成之前,吕村的老百姓商量用什么方式来庆祝这...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靖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靖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香花和尚舞是一种佛教法事中超度亡灵的舞蹈,主要由《锡杖花》、《穿九烛》、《铙钹花》三段小舞蹈组成。现流布于我县?b都、罗湾山区一带。该舞在靖安约有300年以上的历史。香花和尚即生活在民间,不受寺庙清规约束,既有法名又有俗名的乡野僧人。《锡杖花》,也叫《破地...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上高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上高县 申报日期 2006 麒麟文化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 麒麟形象已有2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后来发展到哲学意义,又进入文学领域,如韩愈写的《获麟解》、黄庭坚的《...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靖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靖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关于马灯舞的来历,一般有两说,一说灯是光明的象征,跑马灯是万马奔腾,气象万新之意。马灯跑到谁家,就象征着谁家兴旺吉利;另一说为马灯舞源于农历正月灯节习俗,各种属性彩灯高照旋转,人们观赏高悬奔跑的快马得以启示,便产生了马灯舞。据《三门县文化志》记载,原...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上高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宜春市上高县 申报日期 2006 旱船的制作是用轻质的木条扎成船形,再用绸缎彩纸围起来,船没有底,船面上装两只假腿脚。坐船女表演时,用绸带绑于船身,背在双肩上,由于表演者的双脚被船上的彩绸所遮盖,走动起来活象一个女子坐在船上在水中划行。旱船舞所用的服饰道具有:船桨、撑篙、彩旦戏衣、老...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河南·漯河·源汇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源汇区 申报日期 2007 铜器舞始于清朝中叶,流行于许昌县艾庄乡一带,人数不限,少者30人,多者30余人。演出时,队前设各色绸制三角牙旗20面,旗杆丈尺,旗面5丈,排列左右;另设缎锦旗一面,右上角书“××县××村”,中书“××社(会)”。起舞时,火铳轰鸣,鞭炮不断。余者,鼓、锣、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