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iii-37 所属地区 陕西·咸阳·泾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泾阳县文体局 申报日期 枣坪竹马的表演程序可分解为: 1.“教场操练”(又称“亮相观灯”)―― 依次单个“出马”; “点将”即每个表演者向大元帅报出所扮角色名称; 紧接着绕场,过中灯后分为双队停列两边,然后由引马人在场中指挥双方对杀,以协调队列。 ...
遗产编号 iii-39 所属地区 陕西·咸阳·三原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三原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东寨十八罗汉是清末商人周金城用佛教故事人物整编而成的民间舞蹈节目。150多年以来,经过周家世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十八罗汉艺术更加成熟完美,引人入胜。在铿锵悦耳的锣鼓声中,只见九个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罗汉,各自肩负一个少年罗汉,自始至终在场上变换各种队形,戏耍...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河南·南阳·南召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召县 申报日期 2007 “云彩灯舞”是灵丘县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传在灵丘县大涧村一带。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人们就走上街头,手持云彩灯翩翩起舞,以示欢庆,并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后来,经过众多民间艺人的加工,“云彩灯舞”在音乐、表演形式、服饰,以及彩灯的制作、彩绘等方面不断有所创新,...
遗产编号 ⅱ―63 所属地区 宁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宁夏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间乐器。上个世纪,我国文史学家考证出宁夏哇呜、咪咪、口弦分别是汉唐以来在宁夏流传的古乐器埙、羌笛、芦管、簧的流变和遗存。唐太宗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遗产编号 ⅱ―44 所属地区 福建·福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
遗产编号 ⅱ-47 所属地区 湖北·宜昌·夷陵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申报日期 2006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 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历经七代乐人。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
遗产编号 ⅰ―3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陈仓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 申报日期 2007 陈仓姜马察回的历史渊源 陈仓姜马察回在民间也叫西府曲子,是长期以来流行于古西府地区一带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其历史上可上溯至汉唐时期,从目前保有的手抄本来看,系清光绪五年(1879年),从目前演奏的结构形式和曲目来考察,大多是由隋唐以后逐渐积累发...
遗产编号 ⅰ―4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陈仓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 申报日期 2007 地理环境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西端,东径106°18′24″―107°34′58″,北纬34°7′24″―34°44′38″之间。南依秦岭与太白、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千阳、陇县、凤翔县接壤,西沿渭河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
遗产编号 ⅰ―6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 申报日期 2007 吹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
遗产编号 ⅱ―52 所属地区 重庆·万盛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重庆市 申报日期 2006 万盛区金桥吹打乐是重庆市万盛区金桥镇的民间吹打乐种,它产生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金桥现有乐班七十多个、乐手八百多人。在长时期的传承中,金桥吹打形成了喜庆类、生产生活类、丧事类、民间传说类等类别,有【花灯】、【大曲牌】、【朝牌】、【宫堂】等曲牌和品...
遗产编号 ⅱ―59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固安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
遗产编号 ⅱ―59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涞水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涞水县 申报日期 2006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
遗产编号 ⅱ―59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霸州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
遗产编号 ⅱ―59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霸州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胜芳镇地处廊坊市霸州以东35公里处。清乾隆时,该镇先后建起了十二道“音乐会”,其中以胜芳镇南音乐会最为著名。 胜芳镇南音乐会是寺院佛教音乐流传民间的产物,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胜芳镇南音乐会风格古朴,自创会以来,历经数百年而变异甚微。其演奏方...
近日,莲花县文化馆带领30余名孩子,走进“古法造纸——一场与花草的私语”小课堂,一起探索造纸“奥秘”,体验“花绘”乐趣。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些发明的使用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但其工艺技法仿佛离我们很远。此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工艺知识,传承民族智慧,开发动手能力。 活动首先从造纸术的体验开始,小课堂的老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向小朋友们讲述了造纸发展史、展示了造纸花艺,并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