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的征集告一段落。昨天上午,来自市文物局、博物馆方面的专家对新馆的5种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多数专家倾向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石器”造型新馆。 据了解,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新馆酷似一个锋芒毕露的石器,为了尽量减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新馆设计地上高度9米,地下高度3米,走势模仿周围山脉走向。经过初步论证,专家大都倾向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
壶 盏托 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一个古代窑址群今天在奉化市尚田镇下宅弄村呈现全貌。据现场考古的宁波市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根据遗址出土瓷器判断,这个窑址群的年代大约在晚唐到北宋期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中发掘的唐代越窑青瓷是迄今为止宁波发现年代最早的。 这次发掘古窑址群共有6座,均为龙窑,依山相邻而建,炉体为长条形,残长5至30米之间。出土器物有碗、壶、瓶、盘、罐等及大量窑具,...
日前,记者从榆林市文物考古所了解到,榆林市将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际,投入1200多万元彻底摸清全市文物家底。 近日,据榆林市文物考古所所长乔建军介绍,为全面摸清全市文物遗存的基本情况,2008年榆林市已完成清涧、子洲、吴堡与佳县4县的文物普查任务,但4县仅占榆林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按规划,榆林今年要完成全市的文物普查任务,主要面临着时间紧迫、地域面积大等难题。同时,文物点中古遗址和古墓葬数量...
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论证,确认鄂托克前旗境内存在隋长城遗址,这是内蒙古长城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隋长城遗址位于鄂托克前旗特布德嘎查境内,长约6.8公里,分为3段,墙体为堆筑土墙,呈鱼脊状凸起,宽3米-6米,残高0.5米-1米,部分遗迹表层散见有灰、黑陶片和绳纹砖瓦残块。
●省文物考古所:多次要求停止施工 ●煤矿:施工地不是重点保护区域 ●施工方:没接到任何方式的停工通知 记者3月6日从省文物考古所获悉,位于宿州芦城孜遗址被非法破坏。经过3月7日、8日两天的调查,记者试图揭开这背后的秘密。芦城孜遗址延续时间长达三千年,实属罕见。 遗址延续时间长达三千年 芦城孜遗址位于宿州市桃源镇大吴村芦城孜自然村东侧。3月7日,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贾庆元的引领下,记...
记者从江苏省文化厅获悉,尘封千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宜兴筱王古窑遗址复建工程将于近日启动。 筱王古窑遗址位于宜兴市西渚镇五圣村,是南宋时期的制陶遗址,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在6.3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内,20余处古窑遗址零星散布,古窑址直径小的约30米,大的有近百米,堆积高5米至10米不等。从陶片堆积状况看,其延烧时间较长,产量巨大,是宋代宜兴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科考...
蒋介石行营内的逃生通道口 因面临拆除,文物专家在位于重庆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的蒋介石行营遗址测绘时,意外发现一条地下逃生通道,直达几百米外的长江边上。 前天,在行营底楼工作时,测绘人员发现脚下石板发出空响声,撬开石板,赫然出现一个地下通道。 记者昨日现场看到,掀开一块一米见方的水泥板,拱形顶的通道出现,条石砌成,看上去平整牢固,目测通道宽、高均约两米。由于年代久远,通道已积聚厚厚一层淤泥。 ...
我省完成“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 近万件宋代文物出水主要是瓷器 记者昨日从省博物馆获悉,持续两年时间的“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日前全面结束。据悉,由于该考古项目特别重大,我省文物管理部门将上报国家博物馆,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对西沙华光礁I号古沉船万件出水文物和船板等进行研究整理。 据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正式发掘出...
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加快,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具体到“大遗址”文物保护上,突出地表现为大遗址保护与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与传统保护理念和模式的不协调日益凸显。 “大遗址”保护现状堪忧 所谓“大遗址”,是专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占地较广、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我...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伍移师邢台后,首战告捷,在沙河的初步考察中,就已发现15处遗址和墓葬,其中包含大量先商文化元素。 据悉,2月20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我省考古工作队成功进驻邢台沙河,由14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共分成四个组,沙河290个行政村村村走到,整个工程预计需要45天。 截至目前,经过田野考古已经发现遗址和墓葬15处,特别是该市洛阳村西发现大量先商文化陶片和大面积的文化层,...
山东省广饶县文物普查小组前一段时间发现了战国时期的三柳遗址。 三柳遗址是山东省广饶县文物普查小组在2008年底发现的,此遗址位于广饶县丁庄镇三柳村东北2000米处,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沟从中穿过。该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战国时期的聚落生活遗址。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在地表有大量灰陶罐、灰陶豆、红陶瓮残片、贝壳及少量兽骨和网坠。尤其在的水沟两边有大量红、灰陶片等,被...
宋代造纸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遗址内出土的纸浆原料,十分细腻,质地和颜色像肉松。 经过数日连绵阴雨,乡间小路有些泥泞。路的两边都是稻田,其中一大块地方被白色塑料布围了起来。偶有路人经不住好奇,往里瞟两眼,却发现里面尽是些冷清的砖头、泥土和水塘。他们却不知几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怎样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杭州市考古所日前完成了对富阳高桥镇泗洲村一处造纸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据目前暴露的遗迹推测时间...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历时几个月对中大河上游化子闸遗址进行多次调查,日前终于发现宋代兴建的化子闸遗址,并找到了部分碶闸构件和“化子闸碑记”。 据了解,化子闸遗址位于慈东河、江北大河、中大河的重要地段——“三江口”,紧靠安乐寺。化子闸遗址与安乐寺码头连成一片。遗址中仍留有“天灯台”方形石柱一根,及碶闸桥脚、碶板门...
2009年2月17日,国家环保部公布了拟批准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上报的迁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表在公示范围内,公示期满10天后,可取得批复文件。 迁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38071.4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9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估算1.4573亿元,环保投资347.5万元,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2.38%。 迁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继唐大明宫规模最大的门址——丹凤门遗址被发现之后,考古工作者近日又在其南宫城墙沿线发现三座城门遗址,分别位居大明宫正门丹凤门遗址的左右两侧。有关专家称,文献中记载唐大明宫共有十一座城门,截止目前,已发现了十座城门的遗址。 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城区的北郊,是唐初规模较大的一座皇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夏宫。贞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