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横山县一建筑工队日前在芦河岸边挖山取土时,发现一块动物的额齿骨,经当地文物部门初步鉴定,是距今10万年以前的河马下额骨古化石。 这块河马下额齿骨古化石,长50厘米,宽18厘米,因在地下埋藏年代久远,部分骨质已经疏松,但牙齿仍然非常坚硬。横山县文化文物馆业务人员王世军介绍,经他们馆里初步鉴定,这是一块10万年以前河马的下额齿骨,已经形成化石。这说明10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森林和沼泽的世界,曾生存和活...
“这是一次惊人的重要大发现,这些骨头就是第四纪动物化石……”7月1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上山遗址文物考古队队长、“浦江县荣誉市民”蒋乐平在中余乡五星村下毛洞穴试掘现场拿着一枚原始动物化石激动地告诉记者。 一个凉爽的洞穴 当日,记者在中余乡五星村下毛洞口附近看到有民工用土箕挑来一担担的石块到中余溪清洗,询问后才得知是...
“这是国家的东西,我们理应好好看护,不能让它受到破坏!”犍为县孝姑镇同益村十组村民蒋碧银父子三人去年10月挖屋基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形如骨头的奇怪石头,在被确认为恐龙化石之后,一家人义务看守近半载,使化石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修建新房意外 挖到奇怪石头 去年8月,蒋碧银得知自家的居住地即将被修建的乐(山)宜(宾)高速公路占用,经有关部门批准,蒋碧银准备在自家的包产田里新建一...
新华网东京7月13日电(记者钱铮)日本考古人员最近在福井县胜山市北谷町一处约1.2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恐龙化石。从形状推断,这是大型食草恐龙前脚上的一部分。 据日本媒体日前报道,化石是在一块直径约2米的岩石表面发现的,目前还未完全从岩石中挖掘出来。根据露在岩石外面的化石推断,这块前脚骨整体长约90厘米,宽约25厘米。 考古学家推测,此次发现的恐龙有可能属于蜥脚类。蜥脚类恐龙是一种身躯庞大...
近日,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十字村的村民陈先伦称,他曾在自家附近的一山崖下挖到几截类似人腿骨的东西,希望专家鉴别。昨日,自贡市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现场考证后初步认为,发现的化石可能是蜥脚类恐龙肢骨及脊椎化石。 采石:30年前发现化石 据陈先伦介绍,30年前,他和三哥陈先华到附近一名为沙口冲的小山包上采石头。在采石过程中挖出了几截“人骨化石”,“那些骨头状的东西分两截...
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了中美考古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广西乐业地区发掘出土的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头骨化石;这种名为大熊猫小种的原始的大熊猫已喜食素食,体型较小,脸部较长,模样更接近于熊。 国宝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憨态可掬深受人们的喜爱。2001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地学、生物学专家和英美等国的...
西班牙科学家宣布,日前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尔卡山区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证实,人类在欧洲生活的历史超过了120万年。 据埃菲社报道,发现化石的洞穴距1994年发现“先驱人”的地点不远,这一新发现把人类出现在欧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40万年。 考古项目负责人何塞·德卡斯特罗说,此次发现的牙齿化石是第二下前臼齿,牙齿很干净,磨损程度不大,可能属于一个年龄在20岁至25岁的...
一块树化石,直径约55cm,高40cm,重100多公斤,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虫状物,再现当年虫子啃食树木的情景,其完整的姿态吸引了许多市民看稀奇。这块被市民马先生从塔山搬运回来的虫啃树化石,其年轮已被有关专家鉴定为1亿年。 7月3日下午,记者在铁东区原联合化家属区的马先生家里见到了这块虫啃树化石。从表面看上去,这块树化石布满了虫状物,大大小小的虫—子爬在树木上,像是正在啃食着树木,但已经被石化。树...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一博物馆研究员日 前称该博物馆目前珍藏的鲸鱼化石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鱼化石,距今已经有至少500万年的历史了。这块鲸鱼化石也是目前仍然在地球上生存的动物中最久远的化石了。 来自日本长野的研究员们称,这是一块脊美鲸的化石,其头骨和下颌部分保存的相当完好。据初步估计这块化石形成了距今500万到600万年前。 目前,这块世界上最古老的鲸鱼化石正在一家博物馆中进行展览,该博物馆...
西班牙发现百万年前的人类牙齿 腾讯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在西班牙的阿塔普埃尔卡地区最新发现的一块人类牙齿化石,将人类出现在欧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40万年,证实人类在欧洲的生活历史超过了120万年。 这项考古项目负责人之一的贝穆德斯·德卡斯特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西班牙上一次发现远古的人类化石是在1994年,那一次的发现成果被称为“先驱人”...
近日,新泰市龙廷镇发现一处大型地下溶洞,洞内出土大批动物骨骼化石。 这一溶洞位于龙廷镇东北2公里处,据当地人介绍,整个地下溶洞洞深约2000米左右,洞口宽约4米,高约5米。走进溶洞,可以看到洞内有保存完好的钟乳石、石花,同时洞中还发掘出大批动物骨骼化石。经有关专家论证,该动物骨骼主要为马鹿骨骼,并伴有其它动物骨骼及牙齿,现已发掘骨骼约2万件左右。 专家介绍,马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万年前有大...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左一)向记者介绍二连巨盗龙化石。 当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宣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化石是当今世界上 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这具化石是我国科学家于2005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局的学者经过...
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中国首次发现的长角的龙化石 中新网6月13日电 大公报消息,中国龙是中华民族远古神话中一种神奇的动物,为民族始祖黄帝氏族崇拜的图腾,后世的中国人因此被称为“龙的传人”。过去,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长角的中国龙是华人祖先虚构的形象,只存于神话传说之中。但据十一日报道,贵州省安顺市兴伟古生物化石 博物馆展出的“新中国龙”化石,日前经...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左一)向记者介绍二连巨盗龙化石。 当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宣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化石是当今世界上 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这具化石是我国科学家于2005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局的学者...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学者,不久前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演化生物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发现的一种被子植物化石,从地质学上讲属于中侏罗纪海房沟组,距今已有1.6亿年。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将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又前推了3000多万年,而且为人类探讨被子植物的谱系、演化趋势以及与其他种子植物间的关系提供了全新思路。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11日到辽宁实地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