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5月6日在北京召开。这也标志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正式启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由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文物局配合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30余家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参与项目的实施。自该工程启动以来,经历...
近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华梅教授的“人类创造服饰,服饰承载文明――服饰文化展”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开幕。 华梅教授从事服饰文化研究30年,著有56部专著。此次展览除了展出华梅数十部专著和主编的丛书以外,还有5组20套主题时装,尤为精彩的是她所带的研究生在瓷都景德镇实习三个月创作的大量个性瓷质首饰。 该展览本月5日将回到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展览馆继续展出。
到哪里去寻找文明的记忆?面对这样的提问,许多人会首先想到博物馆。2010年11月16日,山东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一座“齐鲁文化新地标”在省城东部展露新姿。5月18日,我们将迎来第35个“世界博物馆日”,省博有哪些宝贝?你一年去几次博物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走进那里,在找寻文明记忆的同时,也探察博物馆的运行情况,感悟省城的“博物馆文...
“海归”艺术:东西文明的糅合剂文肖歌“海归”是近年来国内对留洋归国的学子们的简称。从19世纪末到整个20世纪历史进程中,“海归”们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海归”的影响力也波及到了艺术领域。翻开近代美术史,发现具有近代意义的美术开拓者大都具有留学背景,如李铁夫、冯钢百、李叔同、林风眠、高剑父等,...
洞口墨晶石雕 【项目介绍】 洞口墨晶石雕为独具一格的传统工艺产品。是以洞口特产墨晶石,又叫紫石,古称楚石,为雪峰山区之特产,石质细腻,黝黑发亮,黑色而脂润,抛光以后格外晶莹,所以又被人称为“黑玛瑙”。以浓黑为贵,有“晶石”或“晶玉”之称。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早在300多年前,境内艺人用以雕刻印章、墨砚和小件玩具,俗称&ldq...
由于发现墓中的文物发掘后将难以保存,位于西安的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卫将军家族墓发掘暂停了,央视的直播也停止了。这就对了。 近年来,古墓的发掘成了有的地方非常热衷的事情,甚至将此作为提升地方知名度,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绝招。比起过去有的地方为了经济建设,而不惜动用挖掘机刨掉古墓和古建筑这种野蛮行径,这算是很大的“进步”了。但是这种“进步”依然没有跨入现代文...
赏陶器、石器、骨器,听生动讲解,感受远古文明的魅力,自去年年底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彩陶博物馆吸引了大批游客,人们争相前往这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睹反映史前文化的彩陶艺术。 乐都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东部,是我国黄河上游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在这里前后考古发掘出了1730座墓葬,出土文物近4万件,其中彩陶就有 2.7万余件。柳湾彩陶以其造型多样、制作精美、纹...
4月4日,“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开幕。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郑祥林,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汤山贤一、读卖新闻社大阪本社社长中村仁及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等各界人士代表700人出席开幕式活动。 该展由奈良国立博物馆、读卖新闻社大阪本社、株式会社大广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中国驻大阪总领馆等为展览做了后援。 此次展览共展出包括青铜器、金银...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同时又是玉器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玉器与陶器同为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我国先民在磨制石器的时候,发现玉料并加工成玉器,把它制成生产和生活用具。他们认识到玉高于石,便把它作为装饰艺术品,后来又发展为贷币——璧,以至把它作为帝王权力的最高象征——玉玺,影响所及,百姓也把玉印作为信用的根据。世俗的权力象征,又转化为最高的神权象征。这一切,使玉器文明在古代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文化领域,发...
本报记者 战雪雷 近日,文化部对外发布了《进一步做好文物古籍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保护古籍的各个方面,从加强古籍普查、保护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多角度提出“十二五”期间古籍保护的目标要求和发展方向。有关专家对这项浩繁的工作所达到的目标概括为摸清家底、有效保护。 古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献收藏单位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留存...
全龙福在漆画展上受到观众热捧.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漆彩永恒——全龙福漆画展”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韩国著名漆艺家全龙福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人展览,将展出其2005至2011年间创作的50余件精品漆画代表作,通过展览,使“漆文化”从漆黑单调的概念变成丰富多彩,灿烂如晨光的形象,也将会为中、韩、日三国漆艺带来一...
又是一年清明时。记者在公墓集中的上海和苏州看到,鲜花与纸钱,手机与锡箔,电脑与蜡烛,踏青与插柳,在这里交汇碰撞燃烧,演绎了“一墓墓”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抗衡的“清明祭扫图”。 清明扫墓习俗古已有之,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仪式通常在墓地举行,方式因人而宜。“烧纸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还有烧冥钞、...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2011年4月5日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主办的“清明文明健康行”活动于上午9点在北京孔庙孔子像前举行,通过宣读告文、酹酒、洒扫、献花、行礼及浇灌等仪式表达对先贤的缅怀和敬仰。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的师生、家长、五道营商业联合会及外国友人等100多人参加。《清明节——文明健康行》活动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祭扫圣人先贤...
为庆祝中印两国建交60周年,两国从去年起互办“中国节”和“印度节”。近日,作为在中国举办的“印度节”重要组成项目之一——“印度现代艺术展”巡展到了杭州,在孤山南麓的浙江西湖美术馆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深圳博物馆共同承办,共展出97...
“在我国数十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大遗址占据了相当大的数量。大遗址包括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葬等遗址、遗址群和文化景观等,涉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众多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遗址保护一直乏力,状况令人堪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提交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份大会发言中呼吁:加强大遗址保护,维系中华文明血脉。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