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阿里地区改则县洞措乡罗波村境内的康玛列石遗迹。 西藏除了众所周知的壮美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大部分游客只能匆匆看上一两眼绝美的风光,更多历史文化的神秘还等着人们进一步挖掘了解和慢慢品味。为此我们推出“跟着小钥探秘藏地”栏目,希望人文艺术学科出身,又有着多年藏地游历经验的小钥,能带来别样的惊喜。 在进入父系氏族时代后, 西藏社会明显出现了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 小邦”...
唐代制瓷业在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和“如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即“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其实,唐代瓷器生产面貌远比所谓“南青北白”的简单概括更为丰富多样,迄今考古调查与发现的唐代瓷窑窑址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古瓷名品如长沙窑的釉下彩,河南鲁山、郏县窑的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和三彩陶器等,都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越窑青瓷...
自嘉庆朝开始,清朝的制瓷业开始走下坡路。由于五彩瓷器在雍正时已不是彩瓷生产的主流,承袭前朝的撇口式五彩龙凤碗和月令花卉杯却一直延续到清末宣统时期,而且在纹饰和规格方面也都与前朝相同。 嘉庆五彩:嘉庆五彩仿康熙五彩婴戏碗,彩绘鲜艳,色彩搭配协调,图案生动,为嘉庆仿古器的精品。官窑五彩纹饰无论是龙凤还是人物、花卉均绘画精湛。嘉庆民窑彩绘不及前朝,构图不协调,色彩淡浅缺乏变化无层次感,线条生硬,...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 器型:从道光时起,器型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橘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白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 装饰: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期...
嘉庆一朝计25年,早期的粉彩还保留了乾隆朝的特点,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但总体上,无论是造型还是胎釉、工艺都不如乾隆时期灵秀和精细。 嘉庆一朝成为清王朝的转折点,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它们所折射出的瓷器制作水平均衰退。 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 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 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陶瓷器物十...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制作质量较前朝有所下降,这时的瓷器器型有碗、盘、瓶、鼻烟壶等。此外还有以如意莲纹为主的瓶、罐、盂、盒之类的器物。而光绪青花釉里红瓷的器型有盘、碗、杯、碟、瓶、鼻烟壶等。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不仅是器型,包括釉色、装饰技法等都有所不同。 嘉庆青花釉里红瓷的胎体渐糙,施釉稀薄,釉色变暗,与乾隆时期呈亮青釉是无法比拟的。青花时有晕散现象,釉里红呈色不太鲜艳,泛灰暗,这在乾隆时...
清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政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劣。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产品。 胎釉:官窑器的胎体较为洁白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也有的较为轻薄。官窑器釉...
咸丰(1851—1861)期间,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英、法等列强的觊觎。加上朝政腐败,致使社会动荡,生产凋敝,制瓷业愈加衰落。尤其是在咸丰年(1855)时,制造景德镇瓷器的御窑厂曾在兵火中被毁,此后基本上停烧。因此咸丰一朝的制瓷数量极其有限,传世品极为稀少。 典型器:赏瓶是咸丰青花瓷器中较为典型的器物,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起弦纹,腹部多绘有缠枝莲纹,取其...
道光朝的瓷器生产大不如乾隆、嘉庆时。除了专为道光帝烧的署有“慎德堂”款识的器物还保持着乾隆、嘉庆朝的工艺水平外,其他一般的品种质量都不如前朝。器型缺乏创新,品种单一;胎体粗松,釉面不平;纹饰呆板,多以风景或“无双谱”入画。虽粉彩传世品较多,但质量已较康、雍、乾相差甚远。 胎釉:质地粗松,胎体粗厚笨拙,釉面不平,呈浪纹状的疙瘩釉。底足的处理也不精细,静圆的泥鳅背足已十分少见。道光民窑粉彩器物...
【作者简介】乔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次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全面的调查登录工作,普查所覆盖的范围和获取信息、数据的精度均非以往的文物调查工作所能与之相比,因此普查所获的信息和数据为科学的保护、管理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基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相关数据①,以下拟就汉晋时期考古遗存在黑龙江省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及所反映的文化格局作...
近日,我市考古工作人员在新安县北冶镇马行沟村煤窑沟小组,抢救性发掘出一座宋元时期的民间瓷窑遗址。 该瓷窑遗址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新安县文物局联合发掘,发掘面积150平方米,深度1.2米至2.4米。虽然瓷窑早期被严重破坏,但考古工作人员经过发掘,采集了许多窑具,如匣钵、垫饼及支钉等,出土的标本多为仿钧瓷天青、天蓝瓷片和一些烧结在匣钵上的瓷器等。 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从出土的标本来看,该...
历代帝王中喜爱精美瓷器的不在少数,但若论对瓷器嗜爱之深、鉴赏品位之高、对后世影响之大,则首推雍正皇帝。 称雍正为“超级瓷器发烧友”,一点都不过分。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想玩瓷器,还能不玩出点名堂来?雍正对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心向往之,就命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多处记载雍正催索仿制瓷器事宜。 雍正在珐琅彩瓷器上用心之大,也多为后世称道。珐琅彩瓷器作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在...
日前,扶风县绛帐镇和城关镇村民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发现西周时期墓葬及青铜器窖藏,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市、县文物及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抢救清理,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为此,宝鸡市文物局召开表彰大会,对绛帐镇人民政府、上宋派出所、红卫村村委会、红卫村第五村民小组、红卫村砖厂等五个单位和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村民自觉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了奖金。省文物局也下发表彰决定,对上述单位及个人进行了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