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傈僳族服饰典雅、大方、美观。过去,傈僳族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傈僳族的姑娘以棕榈、火麻为原料,自织麻布制衣。 傈僳族服饰也存在着地域性差异。怒江一带的白傈僳为适应山林多变的气候,男子穿大襟麻布长衫,长过膝,后开衩,无扣,袖加黑边,腰系线织布带,缀有贝饰,内着裤;女子穿右衽麻布上衣,外罩黑绒褂,下身为多褶麻布长裙。其衣料上织有黑白相间的横纹,白宽黑细,远看呈浅灰色。 泸水地区的黑傈僳...
珞巴族服饰面料多为羊皮、羊毛织的氆氇和麻布,色彩以黑、红居多,充分体现粗犷豪放的风格,这是珞巴族服装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世居喜马拉雅山区南麓高山峡谷地带的珞巴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与外部接触,因此,在生活习俗及服饰各方面仍然完整地保留了本民族鲜明的特色。珞巴人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融入他们的服饰之中。 珞巴族男子服饰 珞巴族男子服饰,充分显示出山...
辽阔的草原养育着热情奔放的蒙古族人民,草原的游牧生活,悠长的民族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使得蒙古族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中独放异彩。 蒙古袍 蒙古族服饰以长袍为主,人们把这种长袍称作蒙古袍。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着的衣物,这种袍子宽大,袖长,领高,纽扣开在右侧。心灵手巧的蒙古族女子还会在袍子的领口、袖口和边沿处绣上漂亮的花边作为点缀。随着四季冷暖的变化,蒙古族人夏季穿单层长袍,...
仫佬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服饰的特点是朴素无华,风格简约,崇尚青色。仫佬族祖祖辈辈穿衣用布,都是自纺、自织、仫佬人用蓝靛自染土布,其染制方法与众不同:他们将长约两丈的土布放入蓝靛染缸,反复晒染多次,使青蓝色泽均匀,然后涂上米汤、薯茛、牛皮胶糊面等,待晾干后,用石磙磙压或棒槌敲打。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被仫佬人视为珍贵的布料。 明代以前,仫佬族妇女上穿滚边、宽袍阔袖...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怒族妇女善织麻布,因而怒族服饰多由麻布制成。虽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怒族与周围兄弟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除男子服饰略有变化外,至今其服饰仍保留着原有的风格。 怒族男子一般穿交领麻布长衫,穿时前襟上提,用腰带系紧,使其成袋状,以便装物。下着及膝长裤,裹麻布绑腿。成年男子均在左腰佩挂砍刀,右肩背弩弓及箭包。女子十二三岁后即穿麻布制成,长及脚踝的裙子,右开襟上衣,套...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因而造就出兼具农耕、畜牧两种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 在羌族民族服饰中,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束腰带,裹绑腿。羊皮坎肩两面穿用,晴天毛朝内,雨天毛向外防寒遮雨。男子长衫过膝,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畲族虽然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但畲族服饰却有着自己的特色。畲族男子一般穿青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腰带棉套裤。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这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 畲族女子的服饰以"凤凰装"最具特色。畲族妇女将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
彝族服饰以黑为贵,为美,古朴独特。彝族服装在款式和结构上,有着繁简的节奏美,动静的变化美;在服饰种类上不仅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别,还有婚服、丧服、祭司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因此,彝族素有"衣冠之族"的美誉。 由于彝族居住地域广阔,因而彝族服装的造型和款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在彝族服饰中,以凉山彝族服饰最具代表性,它基本保持了独立完整的传统服饰文化体系。云贵和广西地区的彝族服饰受汉族文...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给西藏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和中原的各种服饰面料,在布达拉宫藏王洞中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身上,都可见证当时的绸缎长袍盛装,塑像丝巾裹头,着半月花缎披风。元代,藏族服装开始有了库伦装,恰珠恰堆短装。明代,西藏的氆氇已成为北京朝贡的主要物品之一。时至清代,皇帝给西藏贵族官员颁赐花翎顶戴,后来,这也就成为了西藏地方政府服饰中最为显要的一种,而且,服饰的等级也十...
虽然民族的融合使阿昌族在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大量地受到汉、傣族的影响,但在阿昌族服饰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习俗。过去阿昌族男子戴耳环,女子喜欢用海贝壳缝在衣裙上作为装饰。如今,阿昌族服饰有明显的年龄、婚姻状况和地区差异。 阿昌族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腊撒地区成年男子穿左大襟上衣。小伙子则喜欢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
朝鲜族服饰历来采用素白色为主色调,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有"白衣同胞"之称。 朝鲜族男人的服饰,有袄、裤、坎肩、长袍等。他们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盘结在右襟中上方。斜襟上镶着白布边,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还便于经常拆下清洗,衣服的颜色多为白色。在上衣外,他们喜欢罩上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带纽扣的坎肩。裤子的裤裆和裤腿很肥大,裤脚用丝带系紧。这样的...
德昂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体现了德昂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从整体看来,德昂族服装以持重、深沉的黑色为主调,但又常常配以白色,间夹红、蓝、绿等色,避免了纯黑色给人的压抑感,反而显得清新、明快,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的头巾,德昂族还特别喜欢用五色绒球作为装饰品,因而我们常见男子包头巾的两端、小伙子的耳坠、挂包的四周都会饰以彩色小绒球,...
独龙族服饰十分简单,既有返璞归真的山林风韵,又具有现代都市的时装魅力,洒脱、大方的独龙族服饰,颇受中外服装研究者的高度赞誉。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 生活在深山峡谷中的独龙族人民拥有勤劳、勇敢、朴实的民族性格,其粗犷、刚健的气质创造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独龙族服饰也一直保持着一种比较原始的风格。独龙族纺织业比较发达,...
哈尼族服饰既具本民族特色,又具有较高的工艺美学价值。云南哈尼族服饰素以古朴著称,哈尼人种植麻、棉、靛草,擅长于用蓝靛染布,哈民族崇尚黑色,一般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哈尼族服装因儿童、青壮年、老年各不相同,民间有"服饰三变"的说法。六七岁以前的婴儿和儿童的衣服基本没有性别的区分,男童女童均戴自织小布圆帽,帽顶上系有猪牙、海贝、虎(豹)爪、穿山甲鳞壳等物,男童一般穿黑衣,不加饰品,女童衣服则多...
每当优美舒展的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响起时,人们就会想起生活在我国东北三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渔猎生活给赫哲族服饰打上了特别的印记,他们是唯一能用鱼皮缝制衣服的民族,赫哲族鱼皮衣是用一张张鞣制好的鱼皮按照颜色和鱼鳞的纹路,用鱼皮线,鱼骨针穿引拼缝而成,黑色的浪花纹或鱼形纹别致精巧,古朴典雅,赫哲语叫"乌提库".这种鱼皮衣裤的特点是轻巧、暖和、经久耐磨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