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亿年前“鱼妈妈”化石 生物学专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发现一个约有3.8亿年历史的鱼化石。化石完整再现一只“鱼妈妈”正在生产的情景,它的脐带上还连着刚生下的后代。 法新社28日报道,这一发现不仅为生物学增添一个全新物种“艾登堡鱼母”,而且把动物界已知最早活产记录向前推进约两亿年。 鱼类之母 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
记者今天从陕西有关部门获悉,经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晨等研究鉴定证实,地处秦岭腹地的镇安县黄家湾乡一河流相沉积层中,发现的大规模早更新世肉食类动物群化石,距今大约一百万年。其种类之丰富,在同类发现中尚属罕见。 镇安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二00一年八月,该县黄家湾乡农民在乡政府附近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经过科学工作者的保护发掘,采集到大量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埋藏集中...
20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建始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传出消息:建始岩风洞古人类遗址被发现。这是该县继建始直立人遗址之后又一个古人类遗址。15名专家和学者于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建始进行了科学考察,在曾发现过大量古哺乳动物化石的高坪、业州、花坪等乡镇共调查了18个洞穴。 根据调查情况,科考队分别在高坪镇建始直立人遗址巨猿洞东洞口外、窑场湾化石点、石垭子大岩洞和业州镇犀牛洞、岩...
5月22日,记者从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文物专家在获得有关线索后,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考察发现距今4亿年前古生物化石,这一重大发现表明,距今4亿年前的甘肃武威属浅海区域。 古生物化石现山村 5月22日上午,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振华告诉记者,近日,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五沟村原村支部书记马驯在该村意外发现疑似化石的石头后,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5月9日至10日,获得线索的武威市文化旅游...
古生物化石 贝类生物体造型清晰可见 近日,武威市文化旅游局组织当地考古专家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一带经过紧张挖掘,发现了大批距今4亿年前的珍贵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也是武威考古历史上首次对古生物化石的发掘和研究。 村支书爬山发现古生物化石 5月初的一天,凉州区西营镇五沟村的原村支书马驯像往常一样到附近山里散步,不料在一处陡峭的山崖下,意外发现这里的石头都是一层一层的,而且石头上面...
5500万年前丹麦鹦鹉想像复原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古代生物学》杂志上,考古学家们宣称他们在丹麦西北部地区发现了5500万年前的鹦鹉化石。鹦鹉目前只生活南半球及热带地区,因此在寒冷的北欧发现鹦鹉化石就显得极其罕见。 这具鹦鹉化石发掘于丹麦西北部的摩尔斯岛--通常人们都想不到能在这里发现鹦鹉。这只鹦鹉属于一个新物种,学名叫“Mopsitta tanta”,...
一只有着长长尾羽、胸骨骨化还不完全的小鸟穿破时空降临人间,它就是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科学家共同发现的恐龙时代最早的原始鸟类之一——郑氏始孔子鸟。关于它的科学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中国科学》杂志上,引起了学界不小轰动。 标本保存非常好 昨天记者有幸在第一时间看到了郑氏始孔子鸟的标本。像许多史前生物标本一样,它也分为正反面两件,互为映照。除尾羽远端一小部分外,全...
日前,刘家峡新发现了一组罕见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这组恐龙足印,前足印长达一点一米、宽一米,后足印长一点五米、宽一点二米。这组恐龙足印比此前在四川、内蒙古发现的巨型恐龙足印,以及在韩国发现的长一点二米的巨型恐龙足印都要大得多。从足印看,生活在远古时代的这只恐龙,前后步幅为三点七五米。 专家分析,这只恐龙体长在二十米以上,体重接近五十吨。恐龙研究专家介绍,恐龙足印形成的环境比较特殊,恐龙足印化石的形...
我国发现的新鸟类化石――郑氏始孔子鸟 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中英科学家2005-2006年在河北丰宁县的一处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化石,科学家表示这是最古老的发现之一。此新鸟类被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 zhengi),它是孔子鸟类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约1.31亿年,仅仅落后于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1.5亿年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
伊拉克出土的穴居女人头骨的牙齿中有种子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伊拉克出土的穴居人骨架的牙齿化石中发现有种子和其它材料,为人类祖先吃素提供了首个证据。 尽管科学家普遍猜测穴居人除吃肉之外,还吃别的东西,但对关穴居人的饮食方面还是所知不多。而且有关他们吃什么的依据都是间接的,如穴居人遗址处发现动物尸骨或对他们的牙齿进行所谓的同位素测定之后的一些推测。而负责此项研究的乔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