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花馍艺术 资料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日前宣布,将于2月6日至8日在陕西省咸阳市举办中国首届民间花馍艺术节。届时将有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等7省的300多种以花馍为主的民间艺术品参展。 “花馍”是一种融合了民间绘画和造型艺术的馒头,既好吃又好看,表达了人们的新春祝福。作为咸阳市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咸阳花馍被称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
北京时间1月19日,南极探秘科考队继续乘坐大巴一路南行,抵达南美洲智利南部城市普岗,探秘队员登上当地最高的威尔利加活火山进行考察。 威尔利加活火山位于普岗的威尔利加国家公园,海拔2840米,山顶常年被白雪覆盖,山体内的岩石散发的热气盘旋在山顶,像一团白云飘浮在山顶。 科考专家刘小汉介绍说,在三千七百万年前,南美洲和南极洲的火山连在一起,本身是一整条安第斯山脉,后来它们断开了。 与南美洲一脉相...
新近成功复原的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戴冠石雕人像(1月18日摄)。 1月1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红山文化课题组在敖汉旗博物馆研究评估新近成功复原的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戴冠石雕人像。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1月18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左)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在介绍、展示复原后的红山文化戴冠石雕人像。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日前,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会同新罗区文体局聘请河南洛阳市考古队和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对龙岩洞进行了专门考古调查,获重大发现,洞内存有火炭层及部分脊椎动物骨头的化石,初步证明了龙岩洞是我市为数不多的重要史前古人类活动洞穴遗址,目前该遗址尚待进一步的发掘。 龙岩洞位于新罗区东城社兴村与南城后盂村交界的城东翠屏山,原为一大型喀斯特岩溶洞,现存面积约800平方米,洞内石壁有十余处摩崖题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人低价卖一个恐龙蛋化石,有意者请加QQ。”1月5日,记者在某搜索引擎“太原贴吧”里发现,有人公开发帖叫卖恐龙蛋化石,发帖人自称有一个经专家鉴定的完整恐龙蛋化石出售。对此,太原市公安局和山西省文物局专家都表示此行为涉嫌违法。 8万元出售恐龙蛋化石 “想买恐龙蛋化石的请加我QQ联系。”昨天,记者浏览贴吧时,见到一个2009...
恐龙统治地球上亿年却像流星一样消失了,只留给现代人一丝若有若无的痕迹。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然而,今年以来在山东诸城发现的大规模恐龙化石群有望成为破解这一谜团的重要参考。 据了解,自1820年英国医生吉迪昂·曼特尔首次发现恐龙牙齿及骨骼化石以来,有关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赵喜进介绍,目前,科学界主要倾向于四种假说,即,...
在汝阳县刘店乡郝岭村,工作人员在清理大型恐龙化石(12月9日摄)。 河南省汝阳县恐龙化石发掘近日又有重大进展,在汝阳县刘店乡发现了成片密集化石区,出土的恐龙化石形体巨大,粗壮异常,其中最大的一块长3.3米、宽2.3米。经专家认定,这块巨型恐龙化石比2007年7月命名的亚洲最大恐龙化石“汝阳黄河巨龙”大很多,究竟属于什么恐龙属种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
鸡鸣驿城雄伟的城楼(来源:燕赵都市报) 城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驿丞署(来源:燕赵都市报) 河北省文物局今日透露,曾位列百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的中国邮政考古“活化石”——鸡鸣驿城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文化遗产保护。《鸡鸣驿城文物保护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 鸡鸣驿城位于该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
12月4日,保加利亚瓦尔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摆放大象颌骨化石。 当日,修缮一新的瓦尔纳博东部物馆第一次展出在保加利亚阿克萨科沃发现的史前大象颌骨化石。
看看这块石头,样子是不是有点像熊掌? 这是定海渔民前不久在灰鳖洋海域100多米深处捞上来的。前天上午,舟山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胡连荣看后确认,这是熊类前右掌骨化石,“还是第一次发现,再次印证2万多年前舟山与大陆陆路相连。” 熊骨是古人类生产工具 这块古熊类化石,高15厘米、宽8厘米,骨底部分略呈三角形状,胸骨上长满了藤壶等海生生物化石。 熊骨化石底部有长期砸磨痕迹,中间...
半甲齿龟化石及其复原图 中国学者近期发现的处于起源阶段的早期龟类化石,揭示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龟甲形成之谜。北京时间27日凌晨出版的《自然》杂志详细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并配发特约述评文章。 《自然》杂志指出,这一研究“为解决目前在爬行动物演化研究上的最大的谜团,提供了全新的证据,开辟了全新的空间,改变了人们关于龟类演化的传统观念,这项研究充分说明,重要的化石标本可以改变人们对脊椎动物...
昨日,从株洲市有关管理部门组织中科院和省地质研究所恐龙专家召开的株洲市恐龙化石初步鉴定说明会上传出喜讯,今年六月发现的株洲恐龙化石群至少有5种恐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专家、教授赵喜进表示,经初步鉴定有蜥脚龙、鸭嘴龙、虚骨龙、霸王龙、似鸟龙、鸟臀类及龟鳖类等化石,是一个典型的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 专家介绍,株洲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集中在13米厚的灰绿色砾岩和紫红色砂泥岩中,初步发掘范...
近日,黑龙江省讷河市一农民在自家地里意外发现一颗古生物化石。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是一颗距今一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披毛犀的臼齿化石。 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发现的这块披毛犀臼齿化石长5厘米,宽3.5厘米,边缘有小块的缺损,但保存基本完好。 披毛犀生活在一万多年前,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披毛犀是体格庞大的食草哺乳动物,需要吃掉大量的草本植物来补充体力,当地文物部门由此推断,一万年前的讷河地区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英国一位5岁小女孩在与家人挖掘骨骼化石时,竟意外地发现冰河时期披毛犀的一断寰椎骨化石。 年仅5岁的埃梅利 这个小女孩名叫埃梅利亚-福伯特,她在格洛斯特郡科茨沃尔德水上乐园发现这段具有5万年历史的远古动物骨骼。据悉,10月26日,该公园挖掘出一个砾石坑,随后许多人们来此寻找收集远古动物骨骼。年仅5岁的埃梅利亚是在家人的带领下一同来到挖掘地点的,但令人们吃惊的是,她...
号称“中国恐龙之乡”的东阳,前些天在莲花山上发现了6块恐龙脚印化石,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多块鸟类脚印化石,其中一块脚印特别清晰。 现在,经过地质专家实地考察后初步认定,这是晚白垩纪鸟类足迹化石,在国内是首次发现。 昨天,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说,从脚印上可以看出鸟的行进轨迹——当时,它停下来捉泥土上的虫,“这在考古界难得一见。” 脚印化石的形成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