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8日上午,省内首个落户杭州以外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浙江自然博物园的核心馆区工程在安吉县开工建设。 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5.3万余平方米。主馆将设浙江十亿年与矿物宝石馆、生态馆、贝林馆、恐龙馆、海洋馆和自然艺术馆6个常设展区。此外,馆内还设有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的餐厅及其他功能展馆。 据悉,浙江自然博物园将于2017年底建成开放。核心馆区建成后将是一个公益...
为加快我省普查工作进度,确保完成今年普查工作任务,10月27日,省普查办组织召开省直文博单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会。省普查办主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瑶,相关省直文博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普查业务骨干,省普查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省普查办副主任、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主持会议。 会上,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省直文博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就普查进度情...
10月23日,由湖州市文物局组织的《浙江通志·文物卷》湖州部分编纂工作业务培训班在市博物馆举办,来自各县、区和市本级文博单位编纂人员参加了培训班。 《浙江通志·文物卷》编辑部就在线编纂信息系统操作,不可移动文物资料收集、资料长编、条目编写,馆藏文物条目编纂以及志稿编写流程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与指导,通报了对编纂工作的时限要求。与会人员还就相关细节问题与培训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什么是参与式博物馆?在中国,有参与式博物馆吗?如何建立起参与式博物馆?”要满意的回答这些问题,即便对于博物馆学的专家,也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浙江大学,荷兰莱茵瓦尔德学院的Riemer Knoop教授和Marjelle van Hoorn女士与浙大文博系的研究生们一起,通过一次次精彩纷呈的讲课、作业和讨论,慢慢在头脑中拼起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构图。 两位荷兰的教师是应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日前,由景宁畲族博物馆、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文化惠民 书香礼堂”—— 浙江省生态教育展览走进梧桐文化礼堂,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文化中心广场布展了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制作的“蝴蝶的种类、特征和分布”展板26幅,介绍了蝴蝶的生长和基本特征,展示了自然界昆虫与人类和谐相处,唤醒人们保护有益昆虫对整个大自然的环境影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生态、公益的投入,“五水...
10月24日,“浙派古琴”项目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章怡青携霞影琴馆的老师学员做客“文澜乐府”,为观众带来一场汇集了古琴、古筝、箫三种传统乐器的“琴筝雅会”。 古琴与古筝如同西湖与西溪,一个清新婉约,一个自由奔放。琴筝重奏《梅花三弄》将二者的特点融合,弦心细语,让人耳目一新。古琴独奏《空》如它的曲名一般引人放空心境,归于平和。此曲选自成公亮先生所做套曲《袍修罗兰》,借助愚溪先生在小说《...
堰,是指修筑在内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小型水利工程,一般指较低的溢流,古代先民也称陂、埝、埭、石契。《广雅》曰: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 据历史记载,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创造了农田灌排技术,最先始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水田区,先民们在低洼地区利用骨耜、石犁和破土器开沟筑埂,排水辟田,引水灌溉。《管子·度地篇》是最早的水利技术理论著作。浙江先民也因地制宜,创建了多种类型的堰...
10月17日至18日,浙江自然博物馆灰鲸剧社应乌镇戏剧节主办方的邀请,其精心筹备的儿童剧《小鹅与红房子》参加乌镇戏剧节汇演。 此次参演的儿童剧《小鹅与红房子》,讲述了一只为了提前产蛋脱离群体的小鹅面对狐狸和狼的威胁,从最初的险象环生到用智谋主动出击赶走敌人的故事。按照乌镇戏剧节主办方的要求参演小演员们每天献演4场,2天共完成8场演出任务。这也是灰鲸剧社第二次受乌镇戏剧节的邀演,为观众们呈现出一个...
10月13日至14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赴浙江省松阳县、临海市等地,检查当地传统村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动态管理等工作。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有关市县负责同志参与检查。 童明康首先检查了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文物保护工作,先后考察西坑村、平田村、杨家堂村、酉田村、大东坝镇六村等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情况。童明康对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给予充...
“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从东汉一直相传至今,它就发生在如今的江干区丁兰街道皋亭山区域,当地百姓为了弘扬丁兰的孝心,还建了丁桥、兰桥作为纪念。千百年来,皋亭山区域逐渐形成了杭州孝道文化的中心,更被称为杭州“孝”源。昨日,“弘孝道文化 传孝心事迹”的杭州孝道文化馆在皋亭山景区千桃园内落成开馆,该馆也是浙江省首家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为序厅、孝经治天下、孝道行神州、孝迹映河山...
昨晚,作为第五届港口文化节的活动之一,宁波市公众考古活动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仑举行。这是宁波首个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基地。 记者了解到,这个公众考古活动基地设在北仑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内,主要由青少年模拟考古场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和港博图书馆等组成,近日将举办第一期模拟考古活动。 青少年模拟考古场景项目,是通过模拟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一种亲自动手参与考古发掘的实习项目。通过专家对...
2012年,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曹其镛先生及夫人曹罗碧珍女士将他们珍藏的161件(组)中国古代珍贵漆器慷慨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时隔三年,馆内举办“曹其镛夫妇珍藏中国古代漆器特展”,曹先生希望有更多人分享他的收藏,也希望有更多拥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宝贝能够见诸于世,为传承弘扬漆器文化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尽绵薄之力。曹先生亲自为此展取名为“仍存曹家”,耐人寻味,寓意他只是这些珍贵艺术品的暂时保管者。...
10月16日,“东去西来:11至14世纪藏传金铜佛像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开幕,展览以元代为中心,展出11—14世纪各地域具有代表性的佛造像40余件,涵盖东北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我国西藏与中原汉地等风格。展览将通过对佛造像精品的呈现,展示佛造像的美学及工艺发展轨迹,探索佛造像的美学意义。 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而佛造像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流派众...
“浙江自然博物馆收藏《水乡行》展览作品30周年纪念特展”于10月11日起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展出。 1985年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杭州市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学院 (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浙江油画研究会(现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等单位联合筹划了一个名为《水乡行》的专题油画展,并作为浙江油画研究会1985年年展,于1986年元月1日在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 《水乡行》画展以描绘江南水乡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