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31日上午,浙江自然博物馆一楼大厅铺满了姿态各异、制作精良的动物标本。这是今年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标本运抵该馆数量最多的一批。 本次接收的动物标本共计99件(其中5件为复制品),原产地为北美洲和非洲,标本以美洲羚羊、高角羚、赤狐、黑背胡狼、麝牛、驯鹿、九带犰狳等兽类为主,也有白腹锦鸡、岩雷鸟和非洲鸵鸟等鸟类及大鳞大麻哈鱼等鱼类。这批标本有重达136千克的非洲野牛,也...
12月29日,在省普查办的积极协助下,浙江师范大学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根据2014年省普查办专家组文物认定的结果,浙江师范大学共有242件/套藏品被认定登记为文物,类别包括玉石器、陶瓷器、铜器、砖瓦、钱币等,年代上以汉唐文物居多。 目前,浙江省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我省需要基本完成文物的信息采集...
在12月1日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5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议会上,由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主持的“温州古城址”勘探项目,在浙江全省近40余项考古发掘、考古调查和勘探项目中脱颖而出,与杭州余杭玉架山良渚文化环壕聚落遗址、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和勘探、南宋临安城遗址、镇海鱼山古遗址等10个项目共同获评“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温州古城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323)...
12月27日,由省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首次评定的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揭晓,它们是:宁波镇海渔山古遗址、杭州余杭玉架山良渚文化环壕聚落遗址、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和勘探、南宋临安城遗址、温州古城址、上林湖荷花芯越窑窑址、宁波鄞州鄞江宋元遗址、杭州古海塘遗址、安吉上马山古墓葬共10项。 27日上午,一场考古公众分享会在西湖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杭州、宁波、...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多年来,浙江省博物馆以“流动的博物馆”方式渗透和拉近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在全省各地精彩流动,文化的种子在浙越大地“遍地开花”。 浙博一直以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让博物馆文化走出馆舍殿堂,走向大千世界,使文化惠民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将博物馆文化赋予时代新意。其中,“流动的博物馆”巡展活动是绽放最灿烂的花朵。 浙博“流动的博物馆”立足杭州市,辐射浙江全省,携手兄弟博物馆,关...
12月27日,一场考古公众分享会将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我省首次举办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公众分享会由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杭州西湖博物馆协办。 届时,全省各地的考古专家将云集杭州西湖博物馆,来自杭州、宁波、安吉的四位考古专家、领队还将向大家讲述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杭州古海塘遗址、安吉上马山古墓葬、宁波象山“小白礁1号”清代沉船遗址四大考古发现的“前尘往事”,聊一聊古城、沉船、古墓背后的故事。 这...
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馆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授予“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 这是年初国家环保部为贯彻落实《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环境宣传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精神,发起《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江自然博物馆受杭州市环保局和市教育局的推荐申报,经环保部、教育部联合组织评审,浙江自然博...
近日,宁波市考古所完成了对全市范围内《浙江通志·文物卷》收录的水陆遗址的资料卡的编写和长编编写,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顺利推进《浙江通志·文物卷》编纂工作,宁波市考古所成立了专门编纂小组,安排编纂小组成员参加业务培训,对在线编纂信息系统操作指南、文物考古部分资料收集编写要求、馆藏文物条目编纂要求以及志稿编写流程进行了详细地了解。 编写过程中,编纂小组以发表材料为基础,结合所内业务档案,广泛地搜集...
为期一个月,由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与兰溪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千峰翠色—绍兴出土越窑青瓷展”日前在兰溪市博物馆开展。 据悉,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绍兴是它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因这里曾为越国都城,隋唐时又称越州,故名。越窑青瓷于东汉晚期的成功烧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它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国、西晋的大发展时期和晚唐、五代的鼎盛时期,至北宋中期渐趋衰落,...
从今天开始,由金华市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的“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展将在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现场能看到复原的5具完整恐龙骨架,还有90多块来自世界各地的恐龙化石。 展览还有一个亮点,设置了智能互动游戏。这是一款体感游戏,站在大屏幕前,仿佛身处恐龙世界。伸出手来,在天上展翅高飞的翼龙就会停到你的手上;凶悍的迅猛龙朝你张开大嘴,可以一脚把它踹开。 这也是金华首次举办大型恐龙展,将持续到...
在省普查办的协助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前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根据2014年省普查办专家组文物认定的结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共有1768件藏品被认定登记为文物,其中以历代钱币票据居多。 目前,浙江省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我省需要基本完成文物的信息采集登录,全面开展普查数据的审核。截至2015年12月...
12月15日,“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特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来自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89件(组)恐龙化石和5具完整的恐龙骨架隆重登场,同时博物馆还举办了多场恐龙知识宣教活动。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底。 此次展览将以科学、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生动地展示浙江地理概要、浙江地质概况、浙江恐龙化石、浙江恐龙遗迹化石、浙江翼龙和恐龙概述等6大类科普知识。80多件展品中,不仅恐龙化石种属多,...
“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日前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举行。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精美文物50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超过100件,展品涵盖了国内46家文博单位的重要馆藏珍品。 据了解,此次不少展品均为首次亮相,如贵州遵义杨价墓、浙江庆元胡纮墓、武义徐谓礼墓出土的金银器、青瓷器、文书等,均为近年的重大考古新发现。此外,亦有反映“才子佳人”家居生活的南京张同之夫妇墓、衢州史绳祖夫妇墓、福州许峻夫妇...
12月8日,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在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园区内,对浙江自然博物馆对口帮扶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提升项目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听取了帮扶双方汇报,并实地查看和审核了改陈项目和相关帮扶工作。评审组认为,帮扶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验收通过。 根据《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浙江自然博物馆于2014年5月向省文物局提出的对口帮扶浙江林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