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农场农田滴灌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墓葬,肃州区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对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10座,出土铜器、陶器、铁器等文物103件。 据肃州区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古墓葬发掘用时九个工作日,发掘古墓葬10座,共出土铜器、陶器、铁器等文物103件。发掘出的古墓葬全部为汉代砖室墓,既有单室墓,也有双室,但因受早年农民开荒种地、盗掘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致...
明代砖券墓葬与现代坟墓风格迥异。 日前,笔者从城口县文化委获悉,前不久,城口修齐镇政府在新修村级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下古墓葬群,六个墓室一字排开,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考古专家认为,这或为一个在当时非常富庶并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墓葬,主人可能是因为避战迁来城口。这等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对于渝东北地区及仁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丧葬观念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赤墩遗址朱巷地点考古现场 崧泽文化时期墓葬中的陶器 “通过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钱桥赤墩遗址的朱巷地点,既包含了崧泽文化遗存,又包含了马家浜文化遗存。”记者昨天从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获悉,截至目前,无锡地区正在发掘的钱桥赤墩遗址(朱巷地点)已陆续发现史前时期墓葬51座,这为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钱桥赤墩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两年前,惠山区显山路延...
4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680个参评项目,有25个进入这场最后的角逐,究竟哪些会位列前十?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在拭目以待。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按照多个评选标准,入选的考古新发现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除此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因此也被誉为“文物界...
昨日,记者从城口县文管所获悉,日前城口县修齐镇政府新修公路时,意外挖出了一个地下古墓葬群(如图)。 城口县文管所所长谭东介绍,墓葬群上方还叠压着坟墓,紧挨着就是住家户。墓葬群在地下2米处,是一座由6座墓室组成的大墓穴,全长8.6米,全部用烧制的青砖铺成,青砖上刻有各式精美花纹。这也是城口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墓葬群。 “这种多室青砖墓在重庆很少见。”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场考古负责人介...
13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城口县文管所获悉,日前城口县修齐镇政府新修公路时,意外挖出了一个地下古墓葬群(如图)。 城口县文管所所长谭东介绍,墓葬群上方还叠压着坟墓,紧挨着就是住家户。墓葬群在地下2米处,是一座由6座墓室组成的大墓穴,全长8.6米,全部用烧制的青砖铺成,青砖上刻有各式精美花纹。这也是城口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墓葬群。 “这种多室青砖墓在重庆很少见。”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场考古负责人介绍...
考古队正在对墓葬群进行现场发掘 近日,笔者从城口县文管所获悉,该县修齐镇人民政府在新修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下古墓葬群。据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这是该县迄今发现最大的地下墓葬群。 4月2日,城口县文化委得到报告后,迅疾召集县文物管理所的专家抵达现场进行勘察。据介绍,该墓葬群在夯土下2-3米,并排七座,青砖结构,有图案标记,保存完好。 据城口县文物管理所专家介绍,如此形制、规模...
墓室内的精美图案。 清明节期间由於连续降雨,宝鸡市陈仓区小村紧邻310国道边的一处排水渠发生了塌陷,村民查看时意外发现塌陷的深坑里有一座古墓葬,能看到墓室一侧雕刻有精美图案。目前,文物保护部门已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后续将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前一天雨下的很大,这个排水渠就塌了,坑比较深,是一个古墓。”村民罗王周告诉西部网记者,4月2日早上他在和其他村民聊天时看到路边的排水渠发生了塌...
昨日,记者从城口县文管所获悉,该县修齐镇在新修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下古墓葬群,初步判断为明代墓葬,这是该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地下墓葬群。 据介绍,该墓葬群在夯土下2——3米,并排七座,青砖结构,有图案标记,保存完好。目前,城口县文化委、修齐镇人民政府已对该处墓葬群进行了紧急保护,下一步,城口县文管所将联合市考古队进行现场发掘。
9日,记者从城口县文管所获悉,该县修齐镇在新修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下古墓葬群,初步判断为明代墓葬,这是该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地下墓葬群。 据介绍,该墓葬群在夯土下2~3米,并排七座,青砖结构,有图案标记,保存完好。目前,城口县文化委、修齐镇人民政府已对该处墓葬群进行了紧急保护,下一步,城口县文管所将联合市考古队进行现场发掘。
墓室内的精美图案。 清明节期间由於连续降雨,宝鸡市陈仓区小村紧邻310国道边的一处排水渠发生了塌陷,村民查看时意外发现塌陷的深坑里有一座古墓葬,能看到墓室一侧雕刻有精美图案。目前,文物保护部门已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后续将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前一天雨下的很大,这个排水渠就塌了,坑比较深,是一个古墓。”村民罗王周告诉西部网记者,4月2日早上他在和其他村民聊天时看到路边的排水渠发生了塌陷,在...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角逐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伊和淖尔北魏墓群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色,部分遗物又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表明墓主人家族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建立了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 位于内蒙古正镶白旗境内的伊和淖尔墓葬群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纬度最偏北的北魏墓葬,而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北魏墓葬较少见。考古人员已发现6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集中...
考古人员正在安排挖掘机清理墓穴的表层土 记者高建华 摄 垛石镇前刘村继3月24日发现一处古墓墓穴后,3月26日,距离该墓穴不到10米远的地方,村民挖土建小广场时无意中发现第二处墓穴,目前两处墓穴主人身份不明。 3月26日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垛石镇前刘村,在该村西南角的施工工地上有一处大土坑,土坑上方站满前来观看古墓的村民,当地派出所民警已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记者注意到,土坑内有一大一小两处墓穴...
凌家滩遗址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行政村凌家滩村,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于1987年6月、11月、1998年11月、2000年10月及2007年5月进行了五次发掘。总共发掘葬48座,灰坑6个,祭坛1座,出土玉器上千件,其中以87M4出土的玉龟、07M23出土的玉猪及87M21和98M29出土的玉人最为珍贵。[1]玉龟、玉猪、玉人作为墓地陪葬礼器,其内里包...
3月31日,考古人员对我县洛舍镇东衡村汉代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据悉,此次发掘的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规格较高的汉代砖室墓。 日前,东衡村在修建道路时发现了该墓葬,县博物馆文保人员了解情况后即向省文物局报告,随后省考古研究所人员到现场作了察看。初步判断,这是一座东汉中晚期的没有被盗挖过的墓葬,可获得完整的考古信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考古发掘工作随即展开。 31日下午,墓葬封门砖被移开,出现了一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