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记者从考古部门获悉,我市在对西湖镇改造项目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现场出土了一套11只精美的汉代编钟冥器,小巧袖珍的编钟玲珑可爱,足可放在掌心把玩,据介绍,用编钟做冥器在全国并不多见,在我市更是首度发现,可谓珍贵罕见。 据考古人员透露,这套编钟冥器的出土,对研究汉代扬州的葬制以及生活习俗,乃至音乐史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据考证,墓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位音乐发...
河南博物院 贾璞 在河南博物院“楚国青铜艺术”馆里陈列了一组精美的春秋时期的青铜乐器王孙诰编钟,这组编钟组合之庞大、制工之精良,使观者无不感到震撼。这组沉睡千年的古乐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发掘】 水世界下的楚地遗存 时间追溯到1977年的夏秋之际,由于持续的干旱少雨,河南南阳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下降,库水冲出了许多青铜器和玉器,一个长期被湮没的水下世界得以重见...
河南博物院 贾璞 在河南博物院“楚国青铜艺术”馆里陈列了一组精美的春秋时期的青铜乐器——王孙诰编钟,这组编钟组合之庞大、制工之精良,使观者无不感到震撼。这组沉睡千年的古乐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发掘】 水世界下的楚地遗存 时间追溯到1977年的夏秋之际,由于持续的干旱少雨,河南南阳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下降,库水冲出了许多青铜器和玉器,一...
6月29日,文物专家正在对枝江出土的编钟进行鉴定研究。6月18日下午,湖北省枝江市沙湾遗址出土了11件编钟和1件鼎,1件编钟上有铭文和图案。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文物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和煮食器皿,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编钟在楚文化核心区枝江还是首次出土,但其铸造时间比1978年随州出土的编钟还要早,国家文物局专家将作进一步鉴定。
枝江沙湾遗址现场发掘工作因雨暂停,宜昌博物馆专家的工作地点也转移到了室内。26日,宜昌博物馆专家称,在出土的另外一件编钟上发现铭文。 与之前发现有文字的编钟相比,最新发现的铭文上有一层很深的铜锈,无法通过前期的清洗清楚地看到文字形态。专家告诉记者,这些编钟埋在地下时间很久,腐蚀比较严重,一旦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伤害。需要请国内相关青铜器研究的专家进行清洗,待文字露出真容后全面进行解读。 专家称,按...
(特派记者 刘飞超)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发掘时,出土一套距今天2400多年的编钟,震惊世界。30多年后,在枝江市白洋镇一个工地上,再次发现11件编钟。有专家分析,枝江的编钟可能比随州的编钟存世更早。 两挖机挖出11件编钟 出土编钟的地点位于枝江市白洋镇工业园沙湾村工业园项目区,距离枝江市区有40公里。这是一处正在修建的排水渠,现场周边都是荒草地。周边村民说,这里原本是沙湾村幸福垴的农田...
复制编钟演奏震撼世界 破土而出唱罢一曲 就此决定复制编钟 1978年5月17日凌晨,随州擂鼓墩,古墓发掘现场机器轰鸣。 “起!”指挥人员一声令下,一座2400多年前诸侯国国君的墓葬椁板离开了墓穴,一座穿越历史的神奇古墓,“轰”的一声就此打开,此时,整个发掘工地异常地安静。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椁板下存满了混浊的泥水。“上抽水机!...
18日下午,枝江市白洋工业园沙湾路和曹港路市政工程项目部,挖机师傅胡伟在施工时,从地下两米处铲出11件编钟和1件鼎。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这些文物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和煮食器皿,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1件编钟上有铭文和图案,编钟为宜昌首次出土。 宜昌市文化局相关专家称,此次出土文物发现意义十分重大。该地区为何会出现这些文物?对宜昌的历史研究有何影响?文物专家称,今日将到现场进一步考古...
出土的编钟。 春秋古墓的发掘,日期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按照以往经验,在接近主棺室的最后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是重要陪葬品有可能集中出现的阶段,在紧张的考古现场,大家都在期待更多的惊喜发现 。19日,在沂水春秋古墓发掘现场,主棺室上层每块取下来的棺木都被考古人员用保护膜精心包裹,“因为他们很可能短时间被风化成灰”。 千年古墓“很脆弱” 19日,考古...
“完整版”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堪称国宝,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编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件瑰宝。1978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出土后立刻引起世界轰动。音乐专家们惊奇地发现,看似笨重的编钟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更重要的是,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相当于5/6部钢琴的音域,丝毫不逊色于同样声称唱歌能跨越5个八度的乌克兰籍世界著名歌手维塔...
全国人大代表、随州市委书记王祥喜 “神农故里,编钟之乡”成为随州对外宣传的两张靓丽名片,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随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为此,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市”的口号。随州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如何?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随州市委书记王祥喜。 长江商报:在省委、省政府建设“1+8”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记者叶超)江苏省宿迁市一施工工地的战国古墓于日前完成考古发掘,在其丰富的文物中,成套的9个青铜编钟尤显珍贵。这些文物对研究宿迁乃至苏北地区的战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此次考古发掘的战国古墓位于宿迁市宿成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为南北走向的土坑墓,南面是外藏椁,北面是主墓室。外藏椁内,共出土了青铜编钟、三足青铜鼎、青铜簠、陶磬、陶豆等多种文物。而主墓室曾被盗过,已空无一物。 宿城区博物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