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片:战国编钟 “嗓子”变哑的战国编钟,经过现代激光技术巧妙修复,又恢复了悦耳“歌喉”。 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与湖北省博物馆合作研发的“中国双音钟形声复原技术”,解决了世界性出土古铜质乐器复原难题。
战国中晚期作品,四川省博物院收藏,为同类编钟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组,是研究中国音乐史的可靠物证。
记者从河南省南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卧龙区一拟建住宅小区工地日前发现春秋古墓群,随葬铜器数量大,保存较为完好,出土编钟石磬等文物。 据介绍,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一拟建住宅小区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一大型古墓群,共发现东周至汉代的古墓31座。这些墓大多数为土坑墓,考古人员对南部两座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随葬青铜器26件,包括铜编钟两套17件、石编磬一套。 据专家介绍,该地过去曾多次发现春秋战国时...
5月28日,太湖县弥陀镇界岭村刘家组村民郝华书将一枚西周早期的编钟捐献给了县文物管理局。 据了解,5月16日上午,地处太湖县城70多公里之外的山区弥陀镇界岭村民郝中宜正在界牌组制砖厂生产工地取土。当他挖土一米多深时,突然发现土层的下方一角呈现出一块灰黑色的“铁制”东西。 随后,老郝将这件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宝物”搬回家中,并及时向当地镇政府领导报...
湖北省近日在京山县空山洞景区内发现一组天然钟乳石,能演奏中国传统经典和世界名曲,音色浑厚悠扬,浑然天成,被专家誉为天然“石编钟”。 记者从空山洞景区投资方湖北广信集团了解到,这组偶然被发现的钟乳石柱有12根,每根都能发出不同乐音,高低、音色不一。 这吸引了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及湖北省、武汉市艺术院校的专家们进行实地考察考证和检测。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王武告诉记者,...
在配合基本建设的过程中,陕西省考古所汉阳陵考古队去年以来共发现墓葬近800余座,其中在汉阳陵帝陵东司马道南北两侧的大型陪葬墓达20座,对研究中国帝陵的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汉阳陵是中国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皇后的合葬墓园,面积相当于汉长安城的三分之一,迄今已发现各类从葬坑260多个,汉阳陵目前出土的珍贵文物绝大部分是从这些从葬坑中发掘出来的。阳陵从葬坑跟秦兵马俑坑一样,文献上无记载,最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