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粉彩是雍正时期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在康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在彩料中加入了铅粉并施玻璃白,而烧成的釉上彩瓷。画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突出了画面纹饰的阴阳和浓淡,立体感极强。比五彩更加娇艳、淡雅、柔和,又称为“软彩”。 馆藏清雍正粉彩荷莲纹盘,高6.1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5厘米。敞口,曲壁,圈足。盘里洁白的釉面上用粉彩绘出水荷花图。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
此瓶高44厘米,腹部四侧开光,分绘孩童燃爆竹、观鹌鹑、挂灯笼及持戟悬磬图景,热烈喜庆气氛一览无余。 该器端庄大气,技艺卓绝,取八方之形,承青铜古韵,集青釉、浮雕、粉彩、青花、描金等高低温釉彩及釉上釉下装饰融于一身,完美诠释乾隆瓷艺之炉火纯青。
从古至今,碗一直是人们饮食中所需的重要器皿,常见的碗为圆口,身宽而底窄。明清时期,审美意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倭角碗、四方碗、菱形碗等各类形制的瓷碗较为流行。友人所藏的这只粉彩花鸟菱形碗(图1),造型独特,把玩之中,让人心情愉悦。 菱形碗最长处长20.2厘米,最宽处宽10.9厘米,高5.2厘米,碗口口沿描金,向外微撇,碗身收腹,看上去带有一定的弧度,两侧碗角对称,相互间和谐统一。此碗胎细质...
罐高41厘米。直颈圆肩,鼓腹下收成圈足。盖呈穹窿状,花口,螺蛳形顶钮施以金彩。罐腹上绘茶花、葵花、牡丹、玉兰、菊花和牵牛花等,花卉间大小蝴蝶翻飞。颈上为黄地连枝花纹,足上勾画黑地云纹。盖面花纹与颈、腹图案作上下呼应,底书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造型优美,纹饰典雅,构图布局疏密得体。 此罐为上海敬华2002年秋第978号拍品,器物完整,还带盖。光绪朝的瓷器制作水平和烧造质量都较高,粉彩...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八仙过海”的故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八仙中,有男有女,且各自拥有不同的神通。另外,他们的法器也是别具特色。比如,一只看似平平常常的葫芦,在关键时刻竟然能够成为一件渡海的法宝。故事听多了,我便对这几个仙人越发的痴迷和感兴趣了。 本文要介绍的这只民国粉彩笔筒(见图),高13.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其筒身所绘图案正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只见他们逍遥自在...
清嘉庆黄地粉彩缠枝烛台 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液》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八方蜡台的异域风情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
这对民国粉彩双鸡折腰葵口盘(图1、2),大小及纹饰雷同。每盘直径19.5厘米,高3厘米。内底满工画着:在一片绿盈盈的草地上,一红一白两只大公鸡在低头觅食,一丛菊花在草地上迎霜怒放,淡绿的叶,缤纷的花展现出菊花的娇艳。盘的折沿等距离画了三朵折枝菊花,其间隙里分别写着“锦华瓷社出品”六字,底款为“陶珍磁店”(图3)。 画面的主体纹饰双鸡构思精巧,笔意灵动。用彩上白鸡的羽毛辅以淡淡的墨彩,红鸡的颈...
罐高45.5厘米,口径54厘米。明宣德以来,景德镇窑的深腹大水缸,一直沿烧至清末,这同19世纪后期才出现消防靠水龙,在时代上完全吻合。而这些外来洋水龙,起初还离不开水源,要么靠水井,要么靠水船,以致人们万般无奈之下,依旧得仰仗瓷质或铜质的大水缸。直到20世纪初,消防车的出现,才让水龙显出威力,此时,大龙缸、大水缸才真的到了养鱼的份上了,并成了名副其实的古董。 瓷水缸适宜摆在屋内,铜水缸只宜放...
这件民国时期粉彩童子闹元宵笔筒(见图),直径10厘米,高13.5厘米。整个笔筒胎质纯白、画工精细、色彩瑰丽。笔筒外侧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喜气洋洋的闹元宵景象。 画面中的八个童子,有的举着莲花底座的富贵宫灯,寓意富贵荣华;有的手持灵芝和如意,象征万寿长春;有的拉着盛满金银珠宝的小车,寄寓财源广进;有的吹响喇叭和唢呐,有的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好不热闹;还有的捂耳凝神,瞪大双眼,似乎...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每件瓷器上常常会运用多种工艺技法。如这件清乾隆黄地粉彩花卉纹轧道碗(图1),虽然看器型只是一件普通的小碗,但却采用了黄地、粉彩和轧道多种技法于一身,让人赞叹不已,下面我们就来作一简要赏析:此碗高8.2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6.4厘米,碗外壁以黄釉为地,在黄地上作细密的“轧道”装饰,再以红、绿、蓝等色彩绘两组相连的折枝菊花纹饰,在青翠的绿叶映衬下,绽放...
今年年初,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热潮。说真的,这部剧的众多场景还是很用心的,特别是剧中那一片令人惊艳的世外桃源,让不少人都想穿越到青丘的桃花林中。其实走进瓷器的世界里,化作桃花仙子畅游瓷盘上花海,也同样令人倾心。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这是宋代诗人王洙《梨花》,不仅写出了梨花盛开,如漫天飞雪,而且写出了美人垂泪时楚楚动人的仪容。...
钱安(1868—1938),字仙槎,别署清华、惜花氏,斋名映莲轩,安徽黟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浅绛彩瓷画家。他是汪友棠的学生,又是浅绛彩画派的最后的重要传人,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及四体书法,尤精彩绘。彩绘种类包括浅绛彩、新粉彩、墨彩、金彩、贴花、刷花、珊瑚红地描金、珊瑚红地粉彩等。 新粉彩瓷采用传统的粉彩画法,在题材上则多取法宋、元、明、清及近代名画。新粉彩瓷画师的先行者汪晓棠和潘宇,以工见长,...
罐高16.7厘米。团花又称皮球花,是对众多由圆圈构成图案的一种称呼。这类图案,为明代成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上的流行图案,有团龙、团鹤、团凤、团螭、团花蝶等;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釉里红等。雍乾时期,因斗彩、粉彩瓷器上的团花底面布局留白较多,团花纹点点簇簇,错落有致,有一种漫天飞舞的轻盈和俏丽之态,故又有“皮球花”之称。晚清时皮球花亦多见,只是构图不及雍乾洒脱。 乾隆粉彩皮球花...
罐高20.5厘米。颈微束,唇口,罐身由腹而下收敛。罐内罐底施松石绿釉,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体印章红款。口部于矾红地上饰以金彩饰卷草纹,颈与胫分别用黄、绿、红及蓝绘如意纹和仰莲瓣纹。器身主纹为松石绿地上设粉彩瓜蝶纹,寓意“瓜瓞绵绵、子孙万代”。瓜蝶纹盛行于乾隆晚期至清末,为同光时期最多见。 松石绿釉系以铜为着色剂、二次烧成的低温釉。在明清时期,绿彩所用原料除铜之外,有时还添加少量其他着色...
柳树素有“报春使者”的美誉,更兼有婀娜的身姿,缕缕长丝,向来惹人喜欢,尤其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情有独钟。其中,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最为生动形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图中所示是一只民国时期粉彩柳树黄莺盘,为景德镇窑烧制,直径25厘米,画工精美,釉色润泽,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