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高41.3、口径11.5、足径13.2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赠 清代官窑瓷器。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造型呈直桶形,因形似灯笼,又名灯笼尊。器内壁施豆绿釉,外壁为白地粉彩,口沿描金彩,口部为如意云头纹,腹部绘各色菊花及山石纹,并有乾隆御题诗:“看到东篱觉有神,风流画史更诗人,素华独殿群芳后,个里原藏万卉春。”底施豆绿釉,书礬红“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粉彩为釉...
清 高3.4、口径17、足径1O.8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侈口,弧壁,浅腹广底,圈足。器表施白釉,盘外壁粉彩绘桃枝并折向盘内,枝茎上绘八个硕桃,盘内也饰有蝙蝠纹。外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这种从器外延伸至器内的画面,称为过枝画,有过墙龙,过墙凤,过墙花卉纹等。过枝图案兴起于清代雍正朝,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此盘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八个硕桃取“八仙祝寿”之意...
清 高2.6、口径16.6、足径12.7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敞口,直壁,平底,圈足。内心粉彩绘仕女戏婴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粉彩是清代著名的彩瓷品种,由于在彩料中掺入了“玻璃白”,其成份是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烧成后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且色调柔和,故又有“软彩”之称。粉彩始烧于清康熙时期,雍正朝发展到巅峰,此盘为雍正粉彩的代表作。造型规整,构...
清 高3.7、口径18.6、足径12.2厘米 1965年董纯才先生 捐赠 敛口,弧壁,浅腹平底,圈足。器内心粉彩绘有山石、花卉和飞蝶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日趋成熟,其后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釉上彩的主流。所绘花鸟鱼虫逼真生动,有中国画的渲染法和没骨法的效果,其精者达到了“花有毛”的程度。此盘胎薄体轻,胎质洁白,釉质莹润,施彩艳丽,构图清...
这件民国时期粉彩“钟馗送妹”纹撇口瓶(图1、2),为明清时期常见器型,高45、口径18.2、足径15.6厘米,胎质坚致细密,釉色洁白光润,浅圈足,底施釉,中间有窑裂痕,无款,足内墙粘沙较多,周边呈现窑红。 整器纹饰为神话故事“钟馗送妹”,画面饱满,描绘的人物13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人手持一束鲜花,喜气洋洋,表情各异,栩栩如生,衬以苍松、蝙蝠,色彩艳丽。经专家鉴定,该瓶属民国早期产品。 ...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工艺,由于色调淡雅和有粉润之美,故而称为“粉彩”。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绘画纹样,然后用低温炉火烧烤而成,当时的粉彩器均由景德镇窑烧造。 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61年,为了总结借鉴明代兴亡的历史教训,于是他潜心研究...
清 通高108.2厘米 庙宇供器。烛台呈盘口,下接长柱形颈连盘形腹体,底座样式为罐形连以倒置钟形,三部分单独分烧连接而成。通体饰粉彩纹饰,颈部、底部用矾红绘云龙纹,其它部位分饰蝠云纹、八宝纹、回纹、缠枝蕃莲纹及海水纹等。
清 乾隆 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3厘米 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品种繁多粉彩瓷器。
清 乾隆 高25.2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4.3厘米 一套八件,每件由两部分组成,底座呈覆盘式,置变形鱼纹支柱,上承以莲花式座,座置圆框镂雕扁形法轮、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宝,均施粉彩,器底施松石绿釉,上矾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八宝是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器物,又称为“八吉祥”,八宝通常做为法器陈设于佛堂。
在景德镇诸多瓷器品种中,色釉地轧道粉彩器是其中一朵独特而绚丽的奇葩。它是从古代陶瓷,尤其是唐宋陶瓷器刻划工艺中得到启发和继承发展的。它创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嘉道时期达到高潮,清末期则少见,到民国时随着复古之风的盛行才偶有仿制,如今其工艺已失传了。 其制作过程大致是先用锋利的小刻刀等锐器在已制作成形的器物胎体上(快干而未干之时)刻划出细小均匀、深浅划一,又连续不断成团状的图案(刻划时需预先留出以...
清 文具 长24.8厘米 此笔管瓷质中空,施粉彩釉,描金云龙纹,下端装紫毫笔头,上端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笔为文房四宝之一。文房指书房、画室,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书画工具。清代文房四宝的制作工艺有很高的水平,其名品、精品堪称为高雅的工艺品,有的在当时价值连城。如制墨名家程一卿所制的墨,就有“海内宝一卿墨者,黄金不啻也”的说法。
清 高22.5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10厘米 这件军持撇口,长颈,鼓腹,上腹有一乳状流,腹部饰黄地粉彩缠枝牡丹纹,色彩艳丽。这是一件清代的出口商品。军持是一种净水瓶,为宗教徒们所用。其特点是在瓶的肩腹部位安有乳状流,腹部较为圆肥,明清两代以江西景德窑生产最多。 军持是梵语的音译,又可译作君持、军迟等,相当于汉语的“水瓶”(净瓶)。它本来是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后来被佛教...
清 陈设品 高30厘米、口径8厘米 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始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盛于雍正年间(公元1723——l735年)。它是由五彩发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清 高45厘米,口径13.6厘米 这是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官窑烧造的瓷器。在清代,这类造型奇特的多穆壶,一般专为宫廷或蒙、藏上层人士喝奶所用。
清朝咸丰时期,由于外国列强的大肆入侵,使本已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国力显得更加虚弱,不堪一击。 咸丰瓷在频仍不断的战火稍稍停息后,渐渐恢复起景德镇的御窑烧造事务。这时期,烧制的器物仍以复制前朝的产品为主,缺少创新。传世的咸丰瓷,由于存世量极为有限,故可肯定的说:咸丰瓷是清代各期瓷器烧制时最为稀少的一朝了(除宣统朝外)。 咸丰瓷在造型的制作上,不及前朝的造型优美秀韵,显得拙笨厚重。玉壶春瓶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