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只小巧玲珑的鼻烟壶高6.5厘米,颈高0.7厘米,底径2.4厘米,最大腹径3.8厘米,口部外径1.4厘米,口部内径0.6厘米。其造型之秀美,全然是清代康雍乾三代梅瓶之再现。看地色,足可乱真的珊瑚红釉均匀鲜艳,宝光内蕴,使烟壶如同用真红珊瑚雕成似的。再看纹饰,两枝折枝花果并相倚立,一枝蓝色牡丹向右伸出,三个花苞生机勃勃;一根桃枝向左弯去,六个硕大丰圆的水蜜桃压弯枝子;两只彩蝶在花上桃下翩翩飞舞,一派...
这款帽筒高29.5厘米,内口径11.5厘米,壁厚1厘米,呈圆柱形,高筒状,胎质厚白,瓷质细腻。器身有镂空装饰。它的工艺属于粉彩,取圆筒状造型,筒壁上下,间错地镂开六个梅花瓣窗,窗沿有突出缘线,施以赭色勾勒。主题图案是古朴典雅的寿字,还有鲜艳的梅花,筒口采用了环形装饰,环绘着如意构图样的寿桃。传统文化中,喜用谐音隐喻,梅与眉谐音,梅借代了眉。这款帽筒的文化创意明显是用了“眉寿”的典故。 这款帽...
这是一只罕见的康熙哥釉、斗彩、五彩加粉彩剔刻开光胆式瓶(见图)。此瓶高40厘米,口径8.5厘米(微残),最大腹径23.5厘米,底径13.5厘米。 第一、哥釉。通体施亮清釉,呈百碎圾状的棕色细开片,不规则布列其中。 第二、此大瓶通体分三部分。左右分别为2个圆形开光五彩纹饰区,开光外为剔刻斗彩缠枝番莲纹。 第三、番莲纹作为主体纹饰,工匠为了突出工艺效果,把釉上红绿彩“拼”、“斗”于青...
粉彩也称软彩,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粉彩釉是五彩釉的进一步发展,它以铅粉为调和色,有的加入砷元素作为乳化剂,配制成各种颜料,用以描绘花鸟虫蝶等图样,能产生粉嫩滋润的效果,其色泽明暗有变,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变化,较之五彩更显柔和俊雅。 江西省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清代粉彩堆塑九龙盒,口径21厘米,底径11.4厘米,通高14.5厘米。盒分上下两半,器型扁...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五十二年,盛极雍乾时期。粉彩瓷画,是在已烧成素胎的釉面上勾饰纹线,再敷一层氧化砷粉(玻璃白),然后分层次接色渲染,经700—800℃窑火二次烧成。由于低温釉上彩呈色较“五彩”绵软粉润,因而还被称为“软彩”。 这种釉上彩新品种,虽然容易受腐蚀磨损,导致失色伤彩。但是,恰因其彩料描绘器表,呈色柔润鲜艳,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美感。很快便超越五彩瓷,跃居清中期以后彩瓷的主流,同釉下青花...
粉彩早在清康熙中期就开始出现,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创造发展出来的。从清康熙年到清末,又到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史,也有了不同的发展内涵。景德镇画师涂菊亭在民国时期的画瓷领域里是比较活跃和突出的一位,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绘瓷名家,被称为景德镇第三代粉彩画大师。 此为笔者五年前购得的一件民国23年(1934年)江西景德镇出品的粉彩人物小碟,该器径90毫米、器高18...
此收藏品:高:20cm 底径:6.5cm 清—粉彩莲池翠鸟纹瓶—翠鸟纹为明清瓷器装饰之一。翠鸟头大体小,嘴强且直,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明清之时的翠鸟常与莲池组合为完整的画面,故又称为荷塘翠鸟,或莲池翠鸟,明末清初时陶瓷作品较为流行。康熙之后,莲池翠鸟纹饰不太流行偶有绘制,水平也不高,时代特征并不明显。
粉彩珐琅彩福寿如意纹折沿洗 鉴赏:这件粉彩锦地福寿如意折沿洗,高为8厘米,口径为27厘米,造型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周宽沿,浅腹、平底、四周壁略略外斜,底施白釉。通体绘满锦地纹,折沿处绘如意云头,洗心为八个寿桃,外圈为葫芦纹,洗的腹部内外都绘有凤纹。装饰用料为蓝料、胭脂红料、胭脂紫料等等,底部无款识。 这件收藏品是乾隆时期粉彩瓷器。主要的用料是粉彩,粉彩在瓷器上面它分层次,轻柔淡雅,俊俏...
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从造型到纹饰再到施彩,无一处不是在体现“吉庆”的美好含意。陶瓷施以胭脂紫彩为地,象征紫气东来;舞龙为金黄色,寓指皇帝本人。紫色地黄龙的龙灯瓶在公私收藏的同题材作品中,此瓶为仅见,寓意至为吉祥尊贵。 此件收藏品撇口、细颈、美人肩。圆腹、圈足,比例俊俏得宜。尤为注目之处在金彩双戟形耳。“戟”谐音为“吉”,为祥瑞之器,故双戟耳即为双“吉”耳。而瓶子的整体器...
“清雍正粉彩福寿纹大盘”形制硕大,达51公分。瓷质莹润、釉彩浓淡相宜,绘图疏朗明快。装饰技法新颖别致,采用“过枝”画法,绘有九桃五蝠。硕桃象征长寿,取“祝寿”之意,“蝠”与“福”谐音,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五蝠捧寿”。此类福寿纹瓷器应为万寿节(皇帝生辰)所用。 雍正御窑粉彩器施彩柔丽,纹饰纤柔,绘制工细。陈浏《陶雅》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
此茶具为粉彩绿地,耳形的把手,三角形的流。正反两面主题纹饰绘盛开着的宝相花,主茎其间分布绘六朵伸展的喇叭花,两侧对应绘月牙形细长的花叶。流嘴下方刻绘篆体“寿”字纹,其上绘蝙蝠一只,其下器绘四瓣梅花一朵,所绘花卉上的胭脂红釉与白釉浓淡自然。器身满绘凤尾纹的锦地图案作装饰,后人称为“什锦”器,给人以重色浓彩、锦上添花、福寿双全的富贵之感,也有繁缛之弊,外底满釉,底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竖双行矾红款,圈...
盖碗,始见南朝,当初盖大于碗口。延续至清代之后,因品茶需求大量烧造,但是其盖形制,一般都小于碗口。 雅趣轩珍藏这对粉彩人物盖碗(见图),通高8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4厘米。器型规整,制作精良,隽秀端庄。胎薄体轻,瓷白质坚,细洁缜密。敞口、弧腹,圈足,底内铭“复兴昌造”四字楷书方章印款。盖碗里外施白釉闪青,晶莹亮润。赋色清柔艳丽,绘画工致精美。堪称清末传世彩瓷佳作。 盖碗口沿描金线,粉...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对粉彩博古纹冬瓜罐。此罐高32厘米,口径8.3厘米,罐的腹部周长72厘米、底径15厘米。 这对粉彩冬瓜罐,胎质比较坚硬、细腻,釉色白亮,画工流畅。红、黄、绿等颜色艳丽,给人的感觉美观、清秀,古朴大方。罐盖上有尖圆钮。罐的肩部绘有黄绿两色几何纹,间饰的开光内牡丹花瓣在绿叶的陪衬下,惹人注目。罐身主题纹饰为博古纹。古器上的梅花、牡丹花栩栩如生,争奇斗艳。它们分别镶嵌在罐身的前...
笔者早年从闽北邵武农村大户人家的大厅供台上,收来一对粉彩双耳瓷瓶(见图),两瓶左右成对,可怜一只口沿缺损。瓶高22.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6.5厘米,撇口,缩颈,长圆鼓腹,颈部塑两只出戟耳。瓶体上粉彩描绘有“仕女读书,仆人携琴”形象、生动、秀美的“仕女图”;瓶底圈足内满釉,红彩楷书书竖两行“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瓶颈的双戟耳上描银装饰。该对粉彩瓷瓶所绘“仕女图”,形象生动秀美,诗情画意相融。...
一提起江南,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迷蒙的烟雨,而在烟雨飘零的江南,也孕育出了一种和烟雨一样如梦似幻的瓷器——粉彩瓷。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