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距今约2400万年的美丽巨犀化石 胜金店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假肢 公元5世纪的伏羲女娲像绢画 麹氏高昌王国的《千字文》写本 洋海墓地出土的箜篌,距今约2500年 世人皆道吐鲁番的葡萄甜,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最早的葡萄藤就收藏于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几千年来商贸的沟通、文明的交流,在这里沉淀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烈...
8月3日下午,“'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卢禹舜作品展(漳州站)”在福建省漳州市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哈尔滨师范大学、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广新局、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漳州市美协、漳州市美术馆、北京八荒锦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八荒通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椰子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禹舜美术馆、桂林...
8月6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上,国宝“何尊”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郝飞摄 8月6日晚,成都博物馆2018年度又一文物大展——“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正式揭幕。铸造有“中国”二字的国宝“何尊”等重磅展品亮相蓉城。 展览汇集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5件,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首次在成都展出。此次展览将免费展至11月11日。 作为人类冶金史...
从三星堆的神秘人像、神树,到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片,古蜀文明总是用一个个奇迹来震惊世人。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此基础上,还带来了不为世人熟知的晚期古蜀文明的遗珍,一代蜀王的随葬品得到重点呈现。 相较于以往同题材展览,本次展览不限于考古遗址的个案展陈,而是将古蜀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呈现,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再到战国时期的蜀墓等诸多考古发现,第一次较全面囊括了古蜀文明...
20世纪80年代,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物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成都金沙遗址发现后,随着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同时揭露出大量礼仪性的玉器、铜器埋藏坑,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 独树一帜、...
2018年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楼的一号临展厅与观众们见面。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级文物。位于秦岭两侧的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相继进入繁荣时期,三地青铜文明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文化交流、互动的存在,既表明了各自...
“中国好人”游文晃油画拍卖现场。(资料图) “民俗日请客,几场酒席就能吃掉‘养头猪’的钱”“打一年工辛勤挣的钱,一场民俗活动之后就没了”……永定是客家人口集聚地,境内有作大福、走古事、打新婚等大大小小20多类民俗活动,近年来,民俗活动中原本小规模的家庭聚会,逐步演变成讲排场、比阔气、炫人脉的大操大办,农村群众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当地老百姓只能“暗暗叫苦”。 “2017年10月以来,全区开...
“5100年前的海岸线在哪儿?” “良渚古城当时居住人口估算有多少?” “储存这么多水干嘛?” 一系列犀利的问题,出现在良渚古城遗址不远处的一场重量级国际学术会议上。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和良渚国王,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国家——良渚王国的文化和生活,正受到世界关注。 12月13日, 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
古代中国画艺术在世界文明中已经享誉千年,而以齐白石等艺术家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画艺术,无论是东渡扶桑,还是远及欧美,都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近日,故宫博物院、北京画院相继推出齐白石艺术展,他的作品同时亮相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10月至明年1月初,齐白石还将“登陆”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京都国立博物馆。这位20世纪中国艺术巨擘再一次站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前台。 把中国画带到世界 齐白石是20世纪享有国...
人民网(微博)北京8月1日电 不久前,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汇聚近十年来陕西主要考古发现的“陕西古代文明”开展。展览不仅展出逾3,000件难得一见的精品文物,首次运用高科技声、光、影技术,让民众近距离观赏文物、触摸历史,更直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宏伟和深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陕博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现代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合,是“陕西古代...
紫檀,原产于印度,上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所珍爱。晋崔豹《古今注》称:“紫旃木,出扶南、林邑,色紫赤,亦谓紫檀也。”这是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紫檀的称谓、产地、特征的完整记录。 现代植物学证明,紫檀隶豆科紫檀属。紫檀属约120个树种,只有一种为中国古代家具所使用的紫檀,即檀香紫檀(原产地为印度南部、东南部,特别是安德拉邦、泰米尔纳德邦。) 在所有来自于异域的珍稀木材中,没有任何一...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歧丰)从三星堆出土文物到青羊宫文化遗存,古蜀文明首次在国家博物馆完整呈现。昨天,“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开幕,展期两个月。这是国博与地方博物馆之间又一次深入交流,210件珍贵文物勾勒出古蜀文明的发展全貌。 据国博策展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三星堆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
千龙网北京7月19日讯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于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参观国家博物馆。图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观看纪录片《国脉》和依据学习单的主题参观文物。同学们到达国家博物馆后,整个年级在班主任和带队老师的陪同下,井然有序地进入大厅。 随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学术报告厅观看纪录片《国脉》。纪录片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物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金沙遗址发现后,随着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同时揭露出大量礼仪性的玉器、铜器埋藏坑,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这两大古蜀文明遗址的重要发现,迄今...
相望远古,相约当夏。一场以古筝和巴洛克长笛为媒的“东西文明对话”7月10日晚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西帕里大厅开启。这场音乐会以“The Voice of Two Nations”为主题,在如歌如诉如双燕飘舞的旋律中,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林立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古乐系主任、巴洛克长笛大师阿什利·所罗门教授,用古筝和巴洛克长笛,通过《春江花月夜》、《鹧鸪飞》、《秦桑曲》、《西部主题畅想曲》、巴赫《a小调无伴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