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本文就佛教华严法界观对于生态环保的思想基础的启示与提供,做一探究。生态学之最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共生”,“共生”相应于佛教之“共业”与“行愿”的思想,“整体性”相应于佛教之“缘起”思想,而此二者皆结合于法界观之中。当代生态危机与宗教学的“终末论”(Echatologie,Eschatology)渐渐合流,本文最后也从华严教学的立场,就此提出反思。 关键词:华严教学、法界观、生态危机、环...
通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有一特殊现象,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和思想激荡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复兴时期,而这些时期恰恰是中国的乱世而不是治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道、释的会合与争执,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各种文化思潮的风云际会,都是这样。中国学术与社会的治乱兴衰紧密关联,天下大乱,人们就思天下大治,被社会搞乱了的人心,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想重新来一次拨乱反正...
中国佛学思想的特质:重自力、重解脱、重入世 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基本特质、基本精神是了解中国佛学思想精华的前提,我们拟用比较的方法,从3个方面来揭示中国佛学思想的基本特质、基本精神。 佛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相对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佛教有很多独特之处。 创世说与缘起论 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都讲上帝创造世界;佛教不讲创世,而是主张缘起的,认为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 一...
一 今日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了世界各国寻求合作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全球化掩盖不了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种族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局部的冲突和局部的战争不断发生,尤其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搅得整个世界不得安宁。当然,缓和矛盾冲突,消除战争,有多种途径,不过,佛教非暴力、平等、慈爱的精神的价值和作用不可低估。 非暴力或不杀是佛教的戒律之一。由此出发,佛教珍视人的生命存在,禁止一切伤害生灵的...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成派最晚而影响最大的教派。格鲁派又名甘丹派,此乃“以驻锡地而命名的名。宗喀巴大师兴建卓日沃齐丹尊胜洲(即甘丹寺),在他的晚年即常驻锡该寺,遂尔将大师所建宗派呼为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若把词字简化应呼为甘鲁派,但不顺口,乃又改呼为格鲁派,相沿成习,则成定名”(注:《土观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25页。),这是土观大师关于格鲁派派名来源的一段说明。另外,因这一派...
在二十世纪以前的数百年间,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世界图景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范式。经典物理学以绝对时空为前提,在绝对时空的舞台上,各种物质以机械的、相互独立的方式运动,世界可以尽可能地被还原成一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有确定质量和形体的“纯料”,以机械的方式相互作用。这种机械论的世界观符合并证实了人们的常识,并促使人们得出结论,认为科学与宗教、玄学是完全不相干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但是,在...
内容提要:法国当代重要哲学家阿兰·巴丢在他的专著《内美学手册》中提出了“内美学”的思想。“内美学”思想既是艺术与哲学关系的“第四种图式”,也是巴丢对艺术与真理关系的一种重新建构,同时也是对特定艺术作品“内在哲学效果”的一种解读方式。“内美学”与传统思辨美学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它是一种“反美学”或“准美学”,是一种哲学策略。“内美学”对于思考当代艺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关...
内容提要: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离的虚幻的“彼在”,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以人的“此在”的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既不可能是中国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对西方审美独立论思想的简单回应,只有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阐释...
没有思想的美展,是思想过于单一懒惰的翻版,艺术性便也容易被稀释或淹没在大而化一的展览当中,而仅仅成为耀眼一时却浮光掠影的泡沫。 到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正巧赶上学校美术馆“战争形象”的特展。这是一个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术展览。展览的规模不大,只有150幅作品,却非常别致。别致的原因,不仅在于对战争暴力的控诉和战争正义的讴歌这类我们常见的美展思路,而是将战争作为世界与人心的时代和心理背景,...
在考古学视野下,人类的进步首先表现为物质文化的不断创新。如丹麦学者汤姆逊所揭示的石器、铜器、铁器的三阶段生产工具进步律,便是对人类物质文化不断创新的规律性总结。事实上,人类的这种工具进步律在细节上表现得更为复杂,而且,伴随着工具而进步的还有艺术和陶器的发明,建筑、村落乃至都市的创造,宗教、文字的诞生等文化成就。考古学证明,大约300万年前左右,地球上本来是没有任何“物质文化”的,所有的物质文化都是...
唐代外黑内白钵 唐代外黑内白三足釜 宋代黑釉荷叶口碗 佛人饮茶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使 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佛教在茶中融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这也就是所说的禅茶一味。 在饮茶中品味茶器美好的韵律,在把玩茶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悟”,品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联系起来。禅茶...
(武汉大学哲学教授、中国易经协会顾问 唐明邦) 十七世纪,中国大地上,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启蒙思潮在思想学术领域萌发涌动,涉及一切文化领域。许多著名思想家,尽管生活遭遇不同,活动地域不同,学术研究领域不同,在同一历史潮流激荡下,迸发出共向心声,协奏着一曲启蒙思想之歌。王船山的哲学,顾炎武的经学,黄宗羲的史学,方以智的质测之学,傅山的诸子学,唐甄的社会政治学说,都为启蒙思想推涛助浪,各自作出...
内容提要:本文从封建政治与海外贸易的关系、经济生活与海外贸易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宋代士人对海外贸易的思想认识,并将它们置于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还将其与西方的贸易思想观念作了简单的比较。 关 键 词:宋朝/士人/经济思想/海外贸易 作者简介:陈衍德,福建省厦门市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南亚史、华侨华人史等。 中国的宋朝时期(北宋与南宋,公元960-12...
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今天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与南京市博物馆签订了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协议。 今天下午,在南京市博物馆,200多名身穿军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大学生在展馆内参观,他们都是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的学生,“平时在学校都是学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这次能够亲身体会这些传统文化,感觉非...
6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首届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思想研讨会”在并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主要研究和探讨蒙山文化艺术与净土思想对中国佛教精神、文化建设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专家学者从佛教历史与文化、净土宗义理研究、山西佛教考古与艺术等方面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研究员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