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跨入牌楼式大门,展现在面前的是励志堂,这里放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的科举门。这座科举门实际上是一座汉白玉石雕牌坊,其顶部为元代汉白玉石刻遗存。其实,以前的贡院考棚、州县府学、文庙等考试及教育场所,都立有这类象征意义的牌坊,但是在正中所刻文字一般为“禹门”或“龙门”,唯独这座牌坊正中所刻文字为“科举门”。 “...
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正门 博物馆门前牌匾与石像 序厅内孔子像 内院小水池 “金榜题名”场景复原 至德堂——大型木匾、石匾厅
位于朝阳区高碑店民俗文化村的科举匾额博物馆,经过几年的筹备将于本月底对公众开放。在这座3000平方米的院落式博物馆里,收藏了500多方明、清时代的科举匾额,人们可从中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及相关文化知识。
在朝阳区高碑店民俗文化村附近的一处僻静场所,多年来藏身着一座外人罕知的“科举匾额博物馆”。记者昨天获悉,这座3000平方米的院落内收藏的500余方明清科举匾,“五一”黄金周后将对外展示。随着一块块匾额的出身被考证揭示,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的科举文化也由此折射出来。“除号舍、金榜之外,我还有一个设想,就是用数百尊雕像,还原北京建国门贡院考...
科举匾额博物馆开馆首日,游客穿过悬挂明代石匾进士第的仿古门 摄影/本报记者黄亮 科举匾额博物馆昨开馆试营业——— 在一本比名片还小的印本上竟写满了2.9万字,肉眼极难辨清。这不是书法艺术品,而是清代考试作弊使用的“口袋书”。昨天,高碑店民俗文化村内的科举匾额博物馆(本报曾在5月11日进行报道)开馆试营业。其中,清代至今的考试作弊工具从另一面解读了我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历...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拥有三百块以上明清进士所题匾额,在题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均“榜上有名”。如今这张“大榜”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字:张济生——这位63岁的著名书法家所题写的“励志堂”匾额将被悬挂在博物馆正中央,成为博物馆惟一一块今人所题匾额。 该博物馆的雅名便为“励志堂”,馆长姚远利建馆两年多来一直...
建馆时间:2007年10月 藏馆地点:北京高碑店民俗文化村 馆藏推荐:元代汉白玉石雕科举门 点击藏馆: 一座名为“励志堂”的“科举匾额博物馆”日前在京城高碑店民俗文化村开馆。这座3000平方米的院落内收藏了500余方明清科举匾。随着一块块匾额被考证揭示,影响中国1000多年的科举文化也由此折射出来。 穿过精美的明代文武状元高浮透雕牌...
在一块近10米长的黄绸布上,密密麻麻写着300多名考生的姓名和籍贯,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的名字排在首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金榜题名”的场景再现于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 据博物馆馆长姚远利介绍,1904年最后一次“金榜题名”的场景完全依照史料复原。根据历史记载,殿试之后,被皇帝赐进士的考生名单在天安门两侧的皇城城墙下公布。一般城墙东侧挂文状元榜,西...
在北京东郊高碑店村,藏匾500余方的科举匾额博物馆于日前悄然开馆。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盛大的开馆仪式,只有一个钟爱传统文化至深的老人,在独自寻找着中国匾额学的根。 进入博物馆,一扇“科举门”立于眼前。拾级而上,秀才匾,举人匾,进士匾,构成了中国古代读书人仕途的递进阶梯。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将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史浓缩其中。 馆长姚远利的办公室里,这个年已花甲的老...
“末代状元”其人其字——“小匾额”展示出“大品格” 有学者认为,科举匾额不但可以展示中国科举的基本制度,见证中国的千年科举文化,而且这些匾额串联起来,还可以构成一部国史、家史和地方史,甚至有时可以构成一部个人心灵史。 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内,收藏有两款“末代状元”刘春霖所题匾额:《对酒当歌》、《...
博物馆内收藏了不少名人题写的匾 重庆晚报记者 毕克勤 摄 去年,康熙行书的《笃志经学》匾额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3360万元拍出,再度引发匾额收藏热。重庆晚报记者日前走访本市藏家获悉,一些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匾额,近来甚至出现翻番行情。 这家博物馆位于牛滴路李子坝段 匾额因块头大、重量沉等因素,在本市藏品交易市场难有“席位”。记者走访获悉,目前藏家收集匾额主要通过3个渠...
在湖南省展览馆一侧的树木葱茏之中,坐落着一栋红砖小楼。楼虽不起眼,但陈设其中的唐宋以来的626块匾额,足以令人惊讶。这些匾额的所有者名叫黄彬荣。据其介绍,他们已于今年8月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一个以匾额为主,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博物馆——华夏名匾博物馆,目前已通过了长沙市文物管理局的初审和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审查。在黄彬荣的收藏馆内,已经有历史...
故宫保和殿匾额“到此一游”消失 甘南/摄 日前,有游客发现故宫保和殿离地近30米高的大殿匾额上惊现“××到此一游”的字迹。16日上午,记者在保和殿现场看到,匾额上的字迹已经消失,而故宫博物院有关人士表示:正在调查字迹的来龙去脉。所幸的是,经过检查,这些莫名出现的字不是用颜料涂抹上去的,也不是刻到匾额上的,因此对文物本身没有造...
高近30米的故宫保和殿上,悬挂在正中的匾额上竟然有“到此一游”的痕迹,令游客生疑。 6月28日,市民陆先生到故宫游玩儿,端着相机将巍峨的三大殿拍了个够。回家检视照片时,他发现了保和殿匾额上的“端倪”。 只见匾额右下角处,可以隐约看到“××到此一游”几个字。 匾额挂在离地近30米高的地方,字儿是怎么写上去的? 今天上午,针对游客的质疑,故宫博物院公共关系科表示,经有关部门查看后,确定字是用灰...
婺源县“龙尾砚”产地发现的明代祠堂匾额。作者:江国旺 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龙尾村是四大名砚之一“龙尾砚”砚石产地,日前发现一块明代祠堂匾额。这块于明万历己未年(1619年)中秋月置的匾,长3.10米,宽1.30米,系龙尾村原萧江氏三房厅的支祠匾。匾额上书的“雍睦堂”三个浑厚大字,为时任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大臣方从哲(?—1628...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