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吉首市乾州新区某工地挖出了一块刻满了字的石碑,施工方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吉首市文物局。经文物专家确认,此块石碑为清朝光绪年间记录乾州修建考棚记事碑,对于研究湘西的科举制度历史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据工作人员测量,石碑高135厘米,宽64厘米,厚16厘米,石碑除碑帽和碑座暂为缺失之外,整体保存较为完好。石碑正面所刻碑文为阴刻楷书,其字迹刚劲有力,雕刻技艺精湛,颇有大家风范。整个碑刻“乾州...
吉首市文物局副局长龙宝城和工作人员对考棚碑资料进行记录 虽然距今120余年历史,考棚碑上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文庙反映了当年乾州的文运昌盛,考棚碑的出土更是印证了人们的猜想 10月10日,乾州某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工人突然惊奇的发现,一块刻满了字的石碑正安静的躺在挖开的地底之中。 吉首市文物局接到施工方的报告后,当即派人前往现场勘探,并对石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工作人...
9月23日,由中国驻俄大使馆主办的《国韵天香——中国著名画家杨一峰俄罗斯画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将持续15天。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了著名青年画家杨一峰先生的艺术作品47件。展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幅巨作恢宏震撼,小幅作品灵动感人。或工笔、或写意,或纸墨呈现、或色彩绚丽,作品魅力不拘一格。 画家杨一峰先生一生致力于对艺术的探索。他在立足传统的同时,不断寻找创新的可能性。杨一...
一位小朋友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内的考试号舍拍摄照片 8月11日,一位小朋友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内的考试号舍拍摄照片。当日,位于南京夫子庙景区内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开门迎客,复建的号舍、历朝历代留下的殿试卷、状元进士匾额、木雕、石刻、器具以及反映科举考试制度的各类凭证、武举石等,集中展现了中国明清科举考场的盛况。中国科举博物馆是在原江南贡院的原址上扩建而成,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宁孝宗干道四年(公元1168)...
环绕静池两侧号舍申冉摄 馆藏的清朝樟木所刻耕读传家木雕,展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之路。申冉摄 “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作为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秉持的规矩,在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正门前,这八个大字经过重新整修过之后,显得格外醒目。7日,记者随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刘克成,探访了由其设计、环绕江南贡院原址内480岁高龄的省级文物明远楼为核心建造的中国科举博物馆,该博物...
近日,为庆祝“俄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加强中俄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在中国舞蹈家协会支持下,由文化部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俄罗斯文化经济促进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等单位主办,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莫斯科友谊之桥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2014俄中青少年艺术节暨第二届文化中国·俄中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光盛典”活动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举行。本次活动以“星光闪耀俄罗 盛典演绎友谊颂”为主题,300多名...
科举博物馆的牌坊已经完全显现。 位于泮池边的科举小品。 薛 玲 摄 南京作为中国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国科举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到终止的全过程,特别是科举制度鼎盛的明清两代,江南贡院更是在全国科举考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一期,即将呈现在市民与游客的面前。这座中国科举文化的体验和展示中心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众人面前?扬子晚...
自8月1日起,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对外开放。博物馆位于夫子庙江南贡院遗址上,明清时期这里一度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在博物馆主建筑内,明远楼、飞虹桥、贡院碑刻等文物古迹都保存完好,除了展陈大量文物和档案,馆内还设有数码厅、电影厅及多媒体互动区,方便参观者领略千年科举文化和模拟古代“学霸”答题。 在夫子庙贡院街上,一扇四柱三门的辕门叫“龙门”,寓意高升。历史上,从龙门直到明远楼全是...
下周五即8月1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对外开放。它位于夫子庙江南贡院的遗址上,明清时期,那里一度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20644间号舍仍挤不下众多赶考的江南才子,考试竞争程度甚至比刚过去的高考还激烈。 昨天,记者探访发现,中国科举博物馆地下四层的主建筑已建好,像个未开启的神秘“宝匣”。明远楼、飞虹桥、贡院碑刻等文物古迹都保存完好。除了展陈大量文物和档案,博物馆内还设有数码厅、电影厅及多媒体互动...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门”,科举考场的正门,考生由此门进入考场,“跃龙门”因此而来。 这一排小房子就是考场,名叫号舍,一个号舍住一个考生,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 科举考试在8月,南京热爆了。有才的学霸自制无袖细竹夏衣,很凉快,有木有? 马上有钱今年很流行,古代考生也信这,看这小挂件,马上有猴,马上封侯。 这是光绪十七年江南乡试第一场考题 8月1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
位于夫子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负一层青奥会前将部分开馆。记者昨天从秦淮区获悉,博物馆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明远楼、号舍修缮也已接近尾声,相关单位正在进行紧张的布展工作。 科举博物馆项目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保护部分号舍和明远楼等遗存的前提下,建设科举博物馆及其配套项目,全方位展示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兴衰和深远的影响。记者了解到,江南贡院原有馆藏只有400多件,远远不能满足...
中国科举博物馆效果图。 民间收藏家捐赠的清代状元殿试草卷。薛玲摄 眼下,各大高校新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高考学子们正在等着“金榜题名”。而在中国古代,对读书人以及国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考试制度,却是有着1300年历史的科举考试。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乡试、会试安排在南京江南贡院举行,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也仍然是江南学子应考的地方。作为全国的考试中心,南京产生了独特的科举文化。如今,南...
著名画家韩志冰绘画展6月月29日在莫斯科拉开帷幕。开幕式吸引了大批俄罗斯观众,韩志冰先生在画展现场即兴创作了一幅水墨荷花,水墨淋漓氤氲的画面引来一片称叹声。一位俄罗斯艺术家说,这是她第一次亲眼目睹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一幅形神兼备的作品能一挥而就,简直太神奇了。在展览现场观众们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这些国画精品,赞不绝口。甚至还有几位俄罗斯客人向画展组织方提出订购绘画作品的要求。 韩志冰先生对记者说...
清朝科举考场有望重见天日———近期,工人在越秀区文明路广州鲁迅纪念馆附近的广东贡院旧址地下挖掘出号舍遗迹。考古人员建议,将清理出的号舍进行保留,以此展示清代广州的城市功能布局。 发现遗迹的地点是一座正在修缮的历史建筑。负责修缮工作的广州鲁迅纪念馆馆员潘力飞告诉南都记者,号舍遗迹是在加固地基时发现的,距离地面不到半米深。发现遗迹后,考古工作者前来进行挖掘。根据挖掘结果和文献资料的比对,考古人员认为...
据新华社记者孙彬报道,记者从南京市秦淮区获悉,位于南京夫子庙景区的科举博物馆目前已经征集到科举文物及展陈品5100多件,博物馆计划8月1日对外开放。 南京夫子庙地区有全国最大的中国古代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以此为背景建设科举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建的科举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上8000平方米、地下2.5万平方米。 目前,科举博物馆通过民间征集收购、文博系统征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