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英博物馆本周末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进入青铜时代。大英博物馆的虚拟现实技术合作伙伴是三星,也是大英博物馆提供的第一个虚拟现实访问体验。 这将让游客使用三星提供的虚拟现实头盔,以虚拟现实方式,探索青铜时代特色网站,查看博物馆藏品的3D扫描图像 大英博物馆的Micropasts项目已经开始使用3D扫描,创建扫描对象的开放数据源,并让游客探索藏品过去的用途,这些可以用虚拟现实方式探索的藏...
日前,马山县一干部职工与村民在该县乔利乡兴科村红水河边发现了一疑似文物,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矛。据悉,这是马山县第一次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改写了岭南无青铜矛出土的历史。4月下旬,马山县文联干部职工黄绍堂与堂哥黄生堂在马山县红水河边的岜盆山修筑墓葬时挖出一把青铜矛。4月27日,黄绍堂将青铜矛无偿上交到马山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为了弄清文物出土的情况,广西文物保护与...
青铜文化博物馆效果图。 四羊方尊 日前记者从宁乡县炭河里遗址管理处获悉,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志性工程炭河里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主体已竣工,外墙装饰也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博物馆布展设计和内部装饰设计。炭河里遗址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按规划,青铜文化博物馆与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一起对公众开放,时间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届时,市民可领略到青铜文化的魅力。 【最亮点】 南中国...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作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惠州市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玉石器。本文采用显微镜、X射线探伤、X射线荧光能谱、X射线衍射、显微拉曼等方法对其中一件春秋时期青铜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青铜矛为铜锡二元合金。受酸性潮湿的埋藏土壤环境影响,青铜矛基体矿化严重,表面存在大量以SnO2为主要成分的浅绿色锈蚀物和少量以碱式碳...
易华在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齐家文化不仅是华夏文明源头之一,也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标志。” 为期两天的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2日继续在齐家文化发现命名地甘肃省广河县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齐家文化研究与推广的知名学者易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最新研究表明,齐家文化最可能是夏代早期或中期文化,也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中国...
近日,宁夏青铜峡黄河铁桥建成56年历史最大规模的修缮加固工程全面竣工,使这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得以永续利用,树立了宁夏开展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 青铜峡黄河铁桥是宁夏境内第一座黄河大桥,1959年7月1日竣工通车,主要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铁桥上部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制造的上承式钢桁架梁,下部桥墩采用木桩及铅丝笼块石结构,全长292米。2012年8月,青铜峡黄河铁桥...
由宁波博物馆、宁波市爱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商华周实—宁波市爱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藏青铜器展”于7月24日亮相宁波博物馆。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 青铜器诞生于3000多年前,商、周两代为鼎盛辉煌时期。时光流逝,无痕无迹,文物却因各种因素被遗留下来,成为了时光的忠实记录者。刻有兽面纹的青铜爵,铸着作器者族氏的青铜方鼎,层次分明、纹饰粗犷而具动感的鸟兽纹壶……这些与千年时光同行的青铜器,...
凤鸟纹盉 管流爵 伯怡父鼎 展示青铜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勾勒中国历史的恢弘开篇。由宁波博物馆和爱城文化共同主办的“商华周实—宁波市爱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藏青铜器展”从今天起亮相宁波博物馆,共展出36组(44件)商、西周、春秋、战国及少量秦汉时期的青铜器藏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 不凡身世 马承源生前抢救的最后一套系列珍品 “青铜器我们之所以叫它礼器,是因为...
西周 太保鼎(及铭文) 西周 夔纹铜禁 东汉 阳燧 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来自近百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竭力集藏、无私捐献以及文物博物馆界的勉力征集,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流传有绪。 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尤以西周太保鼎、战国楚...
“由于法律和市场等原因,青铜器的收藏投资,并不像玉器、瓷器、字画等藏品一样流行。”湖南民间收藏家张满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铜器的收藏,很难像其他收藏市场一样急功近利,收藏青铜器需要更沉静,但更能享受收藏所带来的纯粹的乐趣。” “我喜爱青铜器深厚的文化内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我就收藏青铜器,如今已达到一定规模,其中有20多件青铜器,经专家鉴定系国家一级文物。青铜器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两年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赫赫宗周特展,见到了赫赫有名的青铜重器:何尊。这是1963年在宝鸡出土的伟大的历史遗爱。在这个器物上,有着至今史载最早出现的“中国”字样。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对宗族小子何的训告,其中提到了“宅兹中国”的理想:迁都成周地区,即现在的洛阳,并以成周为天下的中心。 记得那时,感觉血脉贲张,心潮汹涌。中国的伟大出处,瞬时出现在了迎面的青铜器上。微不足道的后人,和它相对,内心的...
考古发现表明,河南小屯殷墟文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它具有和世界文明一样的诸如都市、文字、青铜器等重要标志。以前有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诞生。对此,夏鼐先生说:“如果认为这是中国文明的诞生,那就未免有点像传说中的老子生下来便有了白胡子。”商代的青铜器已相当精美,因此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在商代以前应当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夏代遗存,目前学界尚无...
工作人员正在将青铜器表面打磨平整 工作人员正在将青铜器固定定型 现场|修复工序很繁琐,文保人员“妙手回春” 精美的铜壶由数片残片拼凑而成;看似完整的青铜,身上粘满颜色各异的铜片……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接受修复的青铜器形态各异,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仔细地进行修复。其中有一件青铜器被一钢圈箍了起来,钢圈周围还被24个大螺丝钉“包围”着。“这是青铜器‘矫形器’,是在长期修复工作中发明出来的,...
后人对于青铜器的造伪技术不可小视,若要辨别真假,还需要掌握闻、听、看等七个绝招 常年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和首都博物馆《北京文物》展出的奁、鼎、壶、尊、镜和灯等汉代厚葬青铜器,总是驻足着无数参观者。青铜器作为博物馆的重器以其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流芳后世。每一件青铜器的神韵,讲述着天人合一、阴阳相间的文化内涵;每一件青铜器的器型,象征着薪火相传、财富汇聚的深刻含义;每一件青铜器的制作,抒...
发现铜剑的焦林义展示青铜剑,剑尖和剑刃依然锋利。 青铜剑长度45厘米,其中剑柄约8厘米。 7月19日清晨,城阳前桃林小区施工的工人在一个土堆前挖土时竟挖出了一把铜剑。当天中午,经过城阳区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初步鉴定为战国晚期的青铜剑。 7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前桃林小区的施工现场,在小区42号楼东侧,几个工人正在一个土堆旁筛沙土。据介绍,铜剑正是在这个土堆里发现的,发现铜剑的工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