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家文物局昨日召开了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针对本报12月13日报道的《驴友明长城违规生火熏黑城墙》一事,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长岳志勇回应称,未来国家文物局将加强督察,完善相关法规,并研究更加细化的执法手段,对此类长城“微破坏”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罚。 长城“微破坏”行为将被公开曝光 岳志勇表示,国家文物局将“在长城烧火做饭、刻刻画画”等行为定性为对文物的“微破坏”行为,这些行为均...
12月19日,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雷金明(左)和同事检查待修复文物的损坏程度。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宣化站启动金属器文物科技保护修复项目。据介绍,此修复项目包括青铜器、铁器等珍贵文物200多件,涉及年代分布从春秋战国到明代。文物专家将据文物实际情况确定修补程度,修复工作主要是清洗除锈、除氯、缓蚀、矫形补全、做旧、封护、微环境控制等,预计2至3年内完成。
今年北京市考古发掘成果中,七项重大发现有两项在圆明园,分别是如园遗址和紫碧山房遗址,其中位于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考古进展是首次向媒体披露。 记者探访紫碧山房遗址考古现场 央视记者罗子瑛:“我现在所站的这个位置,当年其实是一条河道,名叫‘长河’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要来紫碧山房是要从河道坐船,再从一个方形码头上岸进入宫门。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方形码头的旁边还有一个圆...
说到甲骨文,便不得不提到安阳。安阳七朝古都,殷商为盛;殷商数千年之远,甲骨为凭。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步洹水河畔,倾听盘庚迁殷的故事,方知这里的土地,每一寸都精彩。随着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必将成为安阳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厉害了我的安阳! 教育部官网截图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
磁山文化,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唯一一处以河北省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1972年,位于邯郸武安磁山村的磁山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找到了突破口。其中炭化粟的出土,一度把我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刷新到距今八千年前。 1988年,磁山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在省文物研究所,专家正对磁山遗址出土文物进行再整理。 记...
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考古进展首次披露
12月17日,绍兴会馆,这里明年将进行腾退。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从名人故居到普通大杂院,不少不可移动类文物因为普通人的入住获得生气,同时也迎来文物保护上的挑战。近日,记者从北京西城区获悉,西城本月启动了对15处直管公房类文物的腾退工作,明年将再启动15处文物腾退。到2020年,这些经过修缮的文物将向社会敞开大门,以新面貌亮相。 近日,记者从西城区一年一度的名城年会上获悉,本月初,西...
为庆祝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2月16日,中国首发《甲骨文十二生肖》等系列国版明信片,寄往全球各地。 官方11月底公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2月16日,“庆祝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暨‘我爱明信片——把美丽安阳寄出去’”活动,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期间,中国邮政集团公...
观众在参观“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12月13日,近百件唐代文物“穿越时空”在天津展出,充分展示古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力量。 “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13日在天津庆王府正式开幕。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身挎半球形皮囊的三彩胡人俑出现在唐代中土墓葬,伊斯兰风格的凸珠纹镌刻在唐代中土的青铜瓶上,地中海沿岸的高脚杯成为唐代流行的饮酒器皿...
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展出的莫高窟328窟彩塑3D打印成果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展亮相乌镇。本次展览作为向公众展示“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分为“文明瑰宝,对话历史”“融合创新,服务社会”两大部分,以实物、视频、交互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美同赏”“时空之旅”“故事新说”“时尚生活”...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在故宫古建守护者系列之单士元专题展览开幕式上透露,明年,故宫南城墙下的库房——南大库将作为明清家具展厅对外开放。此外,30余处库房将被腾空,一批古建库房将作为展厅对外开放。其中,东华门旁的两座库房将成为古建馆的一部分,开辟观众互动区域。随着新展厅亮相,预计故宫明年的开放面积将达80%.2020年,紫禁城对观众开放面积将达到85%. 今年是故宫“老院长”、明清史学家...
“5100年前的海岸线在哪儿?” “良渚古城当时居住人口估算有多少?” “储存这么多水干嘛?” 一系列犀利的问题,出现在良渚古城遗址不远处的一场重量级国际学术会议上。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和良渚国王,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国家——良渚王国的文化和生活,正受到世界关注。 12月13日, 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
良渚古城从何而来?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因何而建、如何营建?良渚古城的保护和学术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今年正值良渚古城发现十周年,12月13日,良渚古城考古发现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10年来良渚古城考古的研究和保护情况也得到梳理。 当天,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良渚召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激烈的观点碰撞和闪烁的思想火花中,蒙在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神秘面...
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 全世界顶级考古学家这两天齐聚杭州考察良渚遗址 前两天,12月8日至11日,上海举办了一场考古界的“奥斯卡”盛会——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 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坐在一起,以“水与古代文明”为主题,好好聊了聊水资源、水管理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 隔壁的上海办“奥斯卡”,浙江考古界的人也兴奋得不行。...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我国的玉发展历史主要划分为: 1.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祇祖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