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古代,为官者行贿受贿、贪赃枉法者的确不少。如何去治贪惩腐,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历代的明君圣主对之均十分重视,所践行的反腐招数五花八门。其中,隋唐时期两位明君的反腐手段,颇为奇特。 隋文帝“钓鱼”反腐 前几年,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钓鱼”行为,抛鱼钩的幕后操纵者就是隋文帝杨坚。只不过,二者尽管形式相同,性质却截然不同。上海的“钓鱼”执法为百姓所...
除了缠枝花卉纹之外,“龙”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为各代龙纹的基调。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于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不同的缘故,各代的陶工们仍然赋予龙纹许多不同的变化,因此本文按照时代先后,说明青花龙纹的演变概况。 一、元代龙纹元代陶工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
浙江省龙泉窑创烧于五代至北宋,到了南宋和元代,其所烧制瓷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从南宋起,经元至明初期,龙泉窑瓷器的精品屡作为贡品,进呈朝廷。龙泉窑瓷器是继越窑之后,我国青瓷艺术殿堂又一高峰,深受皇帝、王公贵族,及商贾巨富、平民百姓的喜爱,并长期销售到东亚及东南亚许多国家。 笔者收藏有一只明永乐仿龙泉窑青釉碗,其高度为4.9厘米,宽度为11厘米,足径3.3厘米。该碗胎质洁白、细腻,为典型官窑糯...
读过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人,对书中那位“老神仙”尚炯一定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外科圣手不仅跟随着李自成从潼关南原大战中突围,还救过中了毒箭的慧梅,也正是在他的举荐和游说下,牛金星加入起义军成为李自成的重要谋士,甚至在李自成于九宫山遇害后,他继续跟随义军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并不只是那些“大人物”,千千万万像尚炯这样的“小人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
明太祖朱元璋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有鉴于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在皇宫门口树立了一块三尺高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用这条铁打的规矩来警戒后世。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把这块铁牌扛过来了。后来,突然有一天,这块铁牌竟然“神秘失踪”了。此事调查多年,一无所获。 铁牌是怎么消失的 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从故纸堆中寻觅蛛丝马迹,尽量还原事件场景,如果当年故宫门口安装了监控设备,事情应该是...
辛铸九,章丘辛寨村人。作为开明士绅,创办“经文”绸缎店,兼“裕兴”、“仁丰”纱厂董事长;他曾任济南商会会长、峄县县长,临危受命参与处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一时传为佳话。 临危受命 接手临城劫车案 辛铸九自幼聪颖敏达,十九岁就晓“四书”,知“五经”。弱冠之年,进县城优级师范就读,毕业后回乡教“私塾”。在清末最后一科的乡试中,他被录为奖级举人。当时正值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之期,乡人...
那插于发间,组合相配、流光溢彩的簪钗头饰;那悬于耳畔,造型奇巧、镶宝嵌玉的耳饰腕饰……连日来,128件(套)精美的明代王妃首饰在江西首次集中对外展示。截至1月9日,短短一周多时间就已吸引1.5万余观众前往参观,感受王妃“饰”界的魅力。 图为明万历十八年(1509年)的镶宝石恋蝶花鎏金银扣。刘占昆 摄 据介绍,该展览是江西省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的“王室遗珍”系列展览之《饰代风华——江西...
现代人可以选择离婚,女人不用一年到头都背着一个“醋葫芦”,而古人就很少能够选用这一招。 大概自从婚姻诞生以来,双方就一直在想方设法打败对方,取得家庭的主导权。 古代中国为了将女性局限在家庭中,甚至采取了裹小脚等变态方法,可奇怪的是,男人们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势,至少在夫妻生活的狭小空间里,他们有时更悲催,特别是不幸摊上个爱吃醋的老婆。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特别喜欢浓墨重彩...
明孝陵是南京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方城隧道出口正面的石壁上,刻着“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楷书大字。据说民国初年,经常有游人好奇地询问明太祖的墓到底在哪里,于是当时的管理人员刻了这七个字在宝城醒目处,以此回答游人。如今,让游客好奇的是,这七个字中的“明”写作“眀”,是故意这么写还是写错了呢? 这还得从明朝国号说起。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与元朝势不两立。而且小说中有几位人物也与...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在中国始见于唐三彩陶器,而用于瓷器,则始创于元代景德镇窑。元代蓝釉瓷,传世完整器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0余件。明代宣德霁蓝釉瓷器最著名,也很名贵。明清蓝釉又习称“霁蓝”,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造型品种丰富多彩。明清的案头小品雕塑盛行,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流派纷呈。 如图所示,霁蓝釉老翁瓷雕9.5厘米,作品把老翁和竹篓雕得生动鲜活,造型富有动感。站立的老翁头戴霁蓝小帽,身着霁蓝...
该砚台呈长方形,高1厘米,长8厘米,宽6厘米,砚台釉水十分温润,瓷质细腻,是典型的明代德化白瓷(见图)。该砚台为传世品,岁月的流逝,寒窗的磨砺,丝毫毕现,令人遐想无限。 难得的是,该砚台上方刻有唐代诗人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的诗句,右上方还刻有一树叶款,右下角刻有一“石斋”方形印章,笔法流畅,镌刻清晰。砚面略加凹陷,直径约4.5厘米,呈椭圆形,无釉,旁有一砚槽,釉水滋润,积釉处肥腴,...
此罐造型端庄圆满、品相完美。其口略侈,唇圆润,颈高适中,肩略耸,胸较宽,往下收腹明显,底足略外撇。除口沿内壁一圈及底足圈二处露胎,其余都满施青白釉,有缩釉和窑粘现象,罐内中部有一圈明显的接胎痕迹,整器瓷化程度高。罐外表面描绘具满画感,呈色主要分蓝多白少两种,蓝彩色为淡灰蓝及其重叠处的发黑之蓝,白色隐约为淡乳黄白,其间遍布“金丝铁线”般的“百圾碎”釉面开片纹,古味扑面。 罐外表图案分为三块,从...
近日,江西省博物馆策划的“王室遗珍”系列展览,把江西历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得到的部分明代王室墓葬珍宝首次对外展示。其中128件(套)雍容华美、富丽堂皇的明代王妃首饰,尽展藩王妃风采的精美首饰,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就吸引了数万市民观看。 王妃饰品由明代宫廷银作局专制 2017年12月30日,江西省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的“王室遗珍”系列展览之二:《饰代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
这件王妃的封册为铜质髹金,是明朝王妃魏氏于1433年(宣德八年)被册封为王妃时的任命文书。封册每板长23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重1839.8克。由2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扣合而成,板内铸有册文88字:维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女为之配。朕弟梁王,年已长成,尔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为梁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