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笔者从怀柔区文物管理所获悉,该区渤海镇龙泉庄村的摩崖石刻风景区内新发现两处摩崖石刻,经文物部门确认,这两处石刻都是明代万历年间题写的。 这两处位于渤海镇龙泉庄村摩崖石刻,是该区文物普查队在对摩崖石刻进行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中,一处位于风景区大门西坡的岩石上,竖刻“一泻千里”四个大字,左下方署名“明宇”,字体为阴刻,除“一...
近日,宁夏贺兰山林业管理局在下属的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中,发现4尊巨大的明朝石刻佛像。 据宁夏贺兰山林业管理局副局长周建宁介绍,贺兰山林业管理局今年在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精品旅游景区贺兰山阙时,发现景区内遗存有4尊巨大的石刻佛像,其中3尊佛像在贺兰山阙路边,1尊佛像在峡谷中。经自治区文物局专家鉴定,这些石刻佛像均为明朝遗存,距今已有400多年,最大的1尊佛像隐身在松林之中,高9.3米,宽6...
吉林市文化局考古人员近日在桦甸市苏密沟乡兴林村新发现了一处石刻遗址。据专家推断,该石刻遗址应属西汉早期,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处石刻分为两个区域,一处面积约两千二百平方米,现暴露出的石刻为七处;另一处向西约三百米,面积约为一千八百平方米,已暴露出的石刻有二十八处。此外,专家称,在近四千平方米的范围内还有多少石刻隐藏于地下目前尚不清楚。 专家介绍,这些石刻的加工方法很独特,有的...
昨天,记者从大足县了解到,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工艺修复试验通过专家评审。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在长期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产生了渗水、细部风化、造像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目前,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类一号工程。 敦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保护专家和工作人员,对千手观音造像的文物价值、保存现状、保存...
日前,雅安市芦山县文物普查队在芦阳镇黎明村发现一处罕见的北宋摩崖石刻。该石刻位于海拔近1800米的山路旁,在一块长5.2米、宽2.6米、高3米的天然巨石上。 石刻分上下两部分,上面刻有“天禧元年九月十五日”等字样,雕刻尺寸为90㎝×50㎝;下刻“崇宁元年三月廿五日重修记”等字样,雕刻尺寸为80㎝×74㎝。由于雕刻文字的石壁向斜上...
陕西文物工作者5年努力 三座唐代皇陵石刻保护修复完成 经过陕西文物工作者5年努力,唐顺陵、桥陵、乾陵三座皇家陵园内70多件石刻的考古调查及保护修复处理工作日前顺利完成,人们可以重新近距离领略唐代皇家恢弘肃穆的陵园风采。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尤其是顺陵、桥陵、乾陵石刻极具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但是这些裸露在外的石刻长期遭受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大部分保存现状堪忧。为了更好...
历时五年,陕西省文物工作者完成了唐代顺陵、桥陵、乾陵石刻的考古调查及保护修复处理,并于三月十八日进行了验收。有关人士称,该项目的实施,旨在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唐代帝陵石刻,使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由于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酸雨、生物等)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长期遭受着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大部分石刻保存现状堪忧,如表层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明显,...
近日,合江县文物管理所在该县九支镇一农户家中,发现了一块极其罕见的九龙圣旨石刻碑。据文管所文物部部长诸能清介绍,一收藏爱好者近日到文管所反映称,在九支镇一农户家中有一块清代石碑,有文物贩子向房主出价十多万元准备买走。获知这一情况后,他随即赶到九支镇,又走了十多里山路,在一户农家的墙壁上发现了这块石碑,“这是一块清代九龙圣旨碑,经我们初步查看,碑文内容大概是反映乾隆下旨严惩破坏寺庙的行为...
记者五日从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工作现已基本完成。进一步的修复工艺研究、设计工作将在二月全面展开。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集雕刻、贴金和彩绘于一体,被誉为天下奇观。多年来由于受多种“病害”侵蚀,造像受到严重损害,其表面金箔风化脱落现象尤为严重。 为抢救、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二00八年年中,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
为了贯彻落实省局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现场会精神,12月23日下午,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馆长赵力光组织相关部室主任及施工方、监理方共21人在石刻馆工地召开现场办公会。 首先,赵力光馆长传达了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现场会的主要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要求项目建设工作必须把好项目责任关,落实各方责任;落实各项制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强化监督职能,确保项目廉政建设。要求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
12月2日,蓬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第一小组在该县正源镇红豆村铜角寺牛角洞附近的岩石绝壁上发现了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题刻,这是该县首次发现的精美珍贵元代石刻,这对于研究历史上元代在川北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方面情况都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 据蓬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第一小组组长、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耀明告诉记者,由于此处石刻刚好位于蓬安县正源镇红豆村铜角寺牛角洞...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近期进展顺利。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岩土体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方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小环境监测与评估设计方案》3个方案评审通过后,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带来了先进设施设备,开展了石刻小环境监测等各项工作。目前,技术人员已安...
“南朝陵墓石刻艺术图像展”昨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美术学院展厅开幕。该展览以摄影图片展板和DV短片缀播的形式,向公众真实而全面地汇报了南朝陵墓石刻的保护现状。 今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七位研究生组成的调研团队冒着酷暑高温,跑遍南京江宁、栖霞以及丹阳、句容等地,拍摄千余照片,记录数万文字,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千年古物多遭不幸,弃置田舍地头、沟渠路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