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当地文物部门对邯郸市复兴区的建设工程涉及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共清理古墓葬97座,出土文物210多件(套)。此次清理的古墓葬分属战国、汉、魏晋时期。其中汉墓64座,均属西汉中期偏早时期;战国墓29座;魏晋墓4座,皆为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狭长,墓门多属洞式砖砌,墓室分单室和双室。均已盗扰殆尽,仅残存部分墓壁砖墙和铺底砖。出土的210多件(套)随葬品中...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建筑用的板瓦和筒瓦。瓦当即筒瓦之头,是在筒瓦的窄端加上圆形或半圆形的头。其作用是为了蔽护屋檐,防止风雨的侵蚀,延长筒瓦的寿命;同时遮挡板瓦之间的缝隙,增加建筑物的牢固与美感。瓦当的形状有半圆形和圆形。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古代建筑均用瓦当。 中国的瓦当始于西周。在陕西扶风召陈村西周宫殿遗址出土的瓦当为半圆形,瓦当外圈有几道弦纹,当心为三角形,中间为重环纹,线条流畅简洁。西...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临潼区湾李村共发掘墓葬312座,特别重要的是在M208的铜敦中保留盆满钵溢的肉制品,通过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黄牛的肉,肉制品虽然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一根的肉丝,保留的腱膜还有弹性,这应该是我国目前保留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 2009年6~12月在潼(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和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包(头)~ 西(...
铜敦 铜敦内装着的物品 已经碳化的物品 2010年的一天,考古人员从临潼区一战国墓中取出一铜敦时,发现锈蚀严重又十分沉重,无法揭开。送至文保室后,文保员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味道扑鼻而来,里面有东西流出,她决定立即停下并再次盖好。 这个铜敦里到底装的啥?为揭开这个谜团,考古人员进行了多番研究…… 发现 战国古墓出土锈蚀严重的铜敦 为配合道路...
图为碳化肉制品。陕西考古研究院摄 图为铜鼎。陕西考古研究院摄 中新网西安9月28日电(记者冽玮)记者28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在位于临潼区湾李村的战国晚期墓葬中,发现了盆满钵溢的肉制品,有关专家通过红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为黄牛的肉。因铜敦封闭严实,肉制品虽已碳化,但仍能...
考古发掘现场 新疆科考队对新疆和硕县52座古墓葬的考古挖掘后,出土了距今2000年左右、处于战国时期的陶器、木器、石器、铜器、铁器、琉璃器等600多件珍贵文物,部分墓葬出土有马、羊等动物骨骼。此次发掘,不但填补了和硕县域早期人类历史的空白,也将对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一批珍贵资料。
青铜剑 收藏主项:杂项 藏品名称:战国青铜剑 藏品来历:藏家于鬃坦言,自己的收藏趋向冷门。别人不喜欢的他喜欢,别人还没发现的他已收为己有,常常陶醉其中,不亦乐乎。在于鬃家的几排博古架上,百十件大小不一、年代不同的青铜剑,让笔者大开眼界。一把把宝光闪闪的刀剑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其中一把战国青铜剑在客厅的一个大玻璃罩里平躺着,摄人心魄,一...
图为出土的钻木取火器。 图为出土的单耳陶罐。 (王小成 赵辉 刘维兵)历经月余时间的保护性发掘,新疆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考古发掘已于日前结束。记者25日从新疆和硕县相关部门获悉,此次发掘共发掘古墓葬52座,出土了距今2000左右的陶器、木器、石器、铜器、铁器、琉璃器及织物等600多件珍贵文物,部分墓...
图为出土的眉笔和眉石。 图为出土的钻木取火器。 图为出土的单耳陶罐。 历经月余时间的保护性发掘,新疆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考古发掘已于日前结束。记者25日从新疆和硕县相关部门获悉,此次发掘共发掘古墓葬52座,出土了距今2000左右的陶器、木器、石器、铜器、铁器、琉璃器及织物等600多件珍贵文物,部分墓葬出土有马、羊等动物骨骼。其中,记者在考古出土文物中看到眉笔和眉石,还有残损的钻木取火器...
近日,三个盗墓贼因在余杭盗挖战国时期古墓,被余杭区检察院以涉嫌盗掘古墓葬罪起诉了。 今年5月的一天凌晨,宋某准备了洛阳铲、铁锹、钢管等工具,开着面包车载着两个朋友,从德清赶到余杭瓶窑镇的一个小山坡,随后几个人就在地里开挖。 正在附近巡逻警察发现他们的面包车里面有一些盗墓用工具,就怀疑面包车上的人是来盗墓的,于是就在面包车边上等候。 三人挖了1米左右,挖到了三个罐子和两只碗,随后三人就带着挖到的...
图为老乃仁克考古现场 图为老乃仁克考古现场 9月11日,记者致电和硕县文物所了解到,此次发掘的乃仁克墓地,位于和硕县乃仁克尔乡本布图村西1000米。普查中,文物部门发现这片墓地共有160座墓葬,分布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初步断定其年代为战国时代。 据该所负责人介绍,该墓地位于山区,墓葬被盗现象很严重。今年上半年,和硕县投资50万元,委托新疆文物考古部门对乃仁克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8...
三门峡发现战国墓葬群 近日,在三门峡市区发掘出了一处有30座墓穴的墓葬群,其中大多属战国早期墓葬,距今2400余年。考古工作人员称,一些墓主人嘴里衔着碎玉料,系小型家族墓葬群。 墓葬群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家王庄村涧河南岸一处拟建工地。昨日上午,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在一片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墓穴,其中不少已经开始回填。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