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悉,老河口木版年画升格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至此,襄阳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达到9个。 祖籍河南社旗的陈义文从12岁开始学习木版年画雕印技艺。老河口木版年画在2002年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7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广东工艺名城 之佛山篇 曾几何时,行走在青石板砖的路上,佛山人抬头可见家家户户贴着象征吉祥的木版年画,这项佛山独有的国家级非遗,如今已很难在寻常百姓家找到;佛山剪纸也是国家级非遗,他的传承人陈永才一直思索着如何传承,但由于从事剪纸行业工资低,90后大都表示兴趣不大。与之有着类似命运的还有藤编等,它们都难以逃脱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机……不少老街坊都在感慨,许多陪伴了一代佛山人的传统工艺美术...
二月二,龙抬头。2月23日上午,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大厅内人头攒动。上午10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滑县木板年画传承人耿建社敲响锤声,郑州文交所推出的权益产品“中国神话――滑县木板年画雕版”正式上线。这也标志着民间“非遗”通过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这个平台,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介绍,滑县木版年画始于明洪武年间,鼎盛于清代,已有500多年历史...
滑县木版年画展示 滑县木版年画展示 上线仪式现场 二月二,龙抬头。2月23日上午,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大厅内人头攒动。上午10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滑县木板年画传承人耿建社敲响锤声,郑州文交所推出的权益产品“中国神话――滑县木板年画雕版”正式上线。这也标志着民间“非遗”通过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这个平台,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为非物质文...
刻刀起,笔墨落,轻轻揭起近乎透明的薄纸,一幅吉祥的财神图便跃然眼前。刀虽然不是很锋利,纸张也不值几分钱,但一刀刀地刻画,一张张地印刷,却费尽了艺人的心血。没有大富大贵的奢侈,贴到灶台、墙上,带给百姓人家的却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小康喜庆,这就是年画。 清河镇木版年画在惠民县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当年清河镇最早的艺人王画三,轻挑着担子,口唱着歌谣,从天津蓟县来到了繁华热闹的清河镇。乾隆五年,黄河夺取现在...
春节期间,以“赏年画 观民俗”为主题的迎新春天津木版年画系列民俗活动,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举办。活动期间,博物馆以馆藏反映过年风俗的年画珍品为主线,展示天津本地过年祭灶、拜年、饮食、娱乐等传统年俗,唤醒人们对传统春节的记忆。生动的讲解,精彩的互动,让参观者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新年的喜庆与温馨。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三合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于2011年7月22号正...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赵莎)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增进羊城市民对历史悠久的中华年俗文化的了解,2011年12月29日至2012年2月29日,《祈福迎春——山东民间木版年画展》在广州博物馆惜今阁进行为期2个月的展出。 本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和青岛市博物馆共同主办,共分为“拜神祈福”、“戏出·传说”、“...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赵莎)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增进羊城市民对历史悠久的中华年俗文化的了解,2011年12月29日至2012年2月29日,《祈福迎春——山东民间木版年画展》在广州博物馆惜今阁进行为期2个月的展出。 本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和青岛市博物馆共同主办,共分为“拜神祈福”、“戏出·传说&...
“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中国民协副主席潘鲁生的话音刚落,汇聚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7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艺术传承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11月6日,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和“硕果如花——十年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上,与会专家回顾中国木版年画田野普查的艰辛历程时,感慨良多。他们既为“木版年画”这一民间文化的奇葩而骄傲,也为“十年艰...
本报讯(记者郭人旗)11月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在天津举办。开幕式上,中国民协副主席潘鲁生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宣读了《中国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言》,标志着中国木版年画“申遗”大幕正式拉开。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将遍布全国各地的年画家底进行了梳理,并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此次论坛旨在总结和深化年...
近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开幕的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知名学者潘鲁生发布了《中国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言》,此举标志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作为节庆民俗的鲜明载体,木版年画已拥有千余年传承发展历史,产地遍布全国各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应用地区广泛、文化信息密集、地域风格丰富、民族心理鲜明、艺术形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
博物馆里收藏的高近4米的明代木版年画。本报记者 王 津摄 大型年画《连年有余》。 本报记者 王 津摄 仕女娃娃年画。 本报记者 王 津摄 保存完好的古版。本报记者 王 津摄 经典的门神木版年画。本报记者 王 津摄 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建成的消息日前在本报刊登后,连日来有众多读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打电话来详细了解年画博物馆的情况。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了在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刚刚...
如今天津市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终于有了独立、专业、开放的展示平台,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于20日面向市民开放。每日新报记者提前走进博物馆,率先观览了中国最著名民间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与精品画卷。 位于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展览面积1724平方米,整体展线446米,共分7...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