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湖北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一批漩涡纹彩陶纺轮,其中一类被认为是后世太极阴阳鱼图的原型,专家称其可能与中国太极起源有一定关系。 10月20日,记者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屈家岭工作站见到了此次挖掘出土的漩涡纹彩陶纺轮,只见其外观呈圆形,中间有小孔,其上可见黑色、红色的纹饰图样。 据屈家岭联合考古队队员张德伟介绍,漩涡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由具体线条刻画组成,另一种由具体的物化形...
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 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但它是在已烧成的陶器上再加以彩绘,不同于在成形的陶坯上用彩料绘画然后烧成的彩陶,加彩陶容易脱彩,彩陶...
在目前已经出土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人头雕塑中,最为精彩的要数甘肃省博物馆的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见右图)。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为细泥红陶质地,圆鼓腹,平底。腹部以上施以淡淡 的陶衣,器口为圆雕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挺鼻小嘴,面庞秀丽。鼻子、眼睛、嘴皆为镂空,双耳各有小穿孔,可以垂饰物。五官镂空造成的深色阴影,成为 ...
仰韶细泥彩陶罐 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1号中心柜里摆放着一件国宝——泥质红陶彩陶罐(如左图)。这件仰韶时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于晋豫交界处的黄河北岸、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与磨制石器、营造房屋、经营农业等活动一起成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了定居的氏族公社生活,审美意识更加强烈,加快了走向文明的步伐。...
来源: 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长24.8厘米,高15.6厘米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展出位置: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此船形彩陶壶为盛水器,属于随身携带的水壶类物品。壶身形似菱角,顶部有杯状壶口,两个圆环形器耳分列于两侧肩部。在壶口下方、器耳之间的壶体侧面以黑彩绘制网格纹,网格的两侧还有鱼鳍状的三角形纹饰等。陶壶造型由...
这只彩陶盆(见图),名叫“留白”,直径约20厘米,宽边,折口,腹上圆而下敛。腹内一半彩绘,一半空白。该器是5年前从甘肃临洮一施工现场发现的,现藏于兰州彩陶艺术博物馆。“留白”腹内是水漩涡纹图案。水漩涡纹在盆腹部的下方,一个水漩涡,慢慢旋转,向左右上方扩散发展,变成两个水漩涡。两个水漩涡,继续扩散,形成了三个水漩涡。但画面上只有三排水漩涡纹,其余部分为半边空白,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水漩涡纹是...
仰韶文化也被称之为“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在陶器的内、外壁上用含铁量较高的一种矿物质颜料绘制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彩陶的纹饰主要有两种:动物纹和不明意图的几何纹。 人面鱼纹盆是彩陶的代表作之一,画上的人面和鱼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见人面戴着一尖顶饰物、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嘴上还衔着两条小鱼。关于它的含意国内外专家看法各异,有近三十种解释,其中较普遍的观点有三种:人面鱼纹是当时图腾崇拜的...
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新发现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8月24日吸引了正在郑州参加“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近百位考古专家学者,深入探访、考察。 这处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故被命名为“双槐树遗址”。经文物部门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汪旭介绍说,目前该遗址重点考古发掘3000余...
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新发现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24日吸引了正在郑州参加“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近百位考古专家学者,深入探访、考察。 这处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故被命名为“双槐树遗址”。经文物部门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汪旭介绍说,目前该遗址重点考古发掘3000余平方...
网络配图 中国西北地区东起陇山西至伊犁河谷的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就从渭水上游持续西渐,直抵新疆西部。在此后的四千多年间,史前丝绸之路上至少出现了十九支彩陶文化,这些彩陶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四大阶段:仰韶时代、马家窑时代、夏时期和商至汉初。在这四个阶段,每支彩陶文化表现的发展模式不同,呈现的演进态势各异。 仰韶时代:渐进甘青河湟 公元...
遗产编号 ⅷ-2 所属地区 安徽·阜阳·界首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安徽省界首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 简介 位于淮河中游的界首,历来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人们用灵巧的双手不断创造着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着精美的民间艺术。这里的剪纸、年画、陶器等民间技艺,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繁华般点缀着农家小院,尤其是界首彩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为中华...
柳湾彩陶博物馆展厅一 著名的564号墓 人像彩陶壶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宁静的乡村深处,有个我国最大的以展示彩陶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柳湾彩陶博物馆。 走进柳湾村,一个外形巨大的彩陶盆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彩陶盆的内壁上绘有3组舞蹈人花纹,5人一列,共15个舞蹈者,手足相接成圆圈,刚健中不失柔和,展示着高原先民优美的体态和轻盈的舞姿,洋溢...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安徽省 编号: Ⅷ-2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界首市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源于唐代,是淮北手工艺的精华。1999年,淮北柳孜运河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为当时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