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立耳方头,鼓腹蹄足,既端庄大气,又富丽堂皇。11日,一尊高60厘米、光彩夺目的珐琅彩瓷“中华甲子鼎”亮相中华世纪坛,作为纪念建国60周年的礼器,入藏中国民族博物馆。 据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介绍,中华甲子鼎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16名专家设计论证,景德镇制瓷大师熊建军打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为该鼎题名。中国民族博物馆全程监督制作过程并永久收藏中华...
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该鼎的化学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如今,司母戊鼎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番君鬲,高11.8cm,宽16cm,重1.46kg。 鬲口沿宽且外折,束颈,突肩,有凸棱,裆部趋平,足呈兽蹄形。肩饰变形窃曲纹。 口沿有铭文17字: 唯番君伯自作宝鼎,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铭文意为:番君伯自作宝鼎,祈望万年无疆,子孙永用。 西周晚期,束颈鬲开始逐渐消失。春秋早期的鬲多沿袭西周晚期的式样,此器是当时尚遗存的一件典型的束颈鬲。又由于鼎、鬲形近,所以此鬲又名为鼎。
徐悲鸿《奔马图》 2009天津“鼎天十周年”主题艺术品拍卖会日前结束。在艺术市场春回大地之际,鼎天拍卖“百年藏珍”“瓷器中国”“慈悲的文化”“津派书画”四个专场,以超过八成的成交率,展现了天津艺术市场以及津派书画的实力。 其中,近现代名家作品,尤其是具有著录,流传有序的精...
白茶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 近日,笔者从省文化部门获悉,我市申报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项目已在2008年列入第一批福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福鼎市文化体育局和茶业管理局进行实施管理。 为更好地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市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深入调查摸底,挖掘整理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组织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拍...
安博“克隆”国宝楚大鼎启动 如此规格的青铜器复制尚属安徽省首次 安徽省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楚大鼎”。昨天,记者了解到,由寿县政府部门出资,安徽省博物馆文保中心青铜修复专家正在倾力“克隆”一个楚大鼎,一个与原件外貌、体积、重量几乎一样的“楚大鼎”将回到它的出土地寿县。如此规格的青铜器复制,不仅是安徽...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咱老百姓的文化,它们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的文化遗产有很厚的积淀,但缺少传承。 本报记者专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鼎志 非遗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记:您会用一些民间艺术装点自己的家吗? 王:我已经用了。我的房子里挂着剪纸、皮影,还有一个梭子,上面画的脸谱,还搞了一个泥塑的牛头。我不挂国画,更不挂西洋那些东西。 记:剪纸,剪的什么...
2005年9月19日,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回到它的老家——河南安阳。司母戊一露面,就引起安阳各界的轰动,也使当年挖掘、保护司母戊的42名村民中唯一的健在者、85岁的吴培文老人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司母戊的出土和保护,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劫难?在19日的迎接仪式上,吴培文老人讲述了他与司母戊之间的传奇故事。 国宝横空出世吴家祖坟中挖出巨无霸 9月19日中午时分,记者随吴培文老人回到了武官村——这是位于...
6月12日,灵寿县农民王三妮将自己亲手铸造的“告别田赋鼎”捐赠给了中国农业博物馆,该博物馆将公开展出。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一致通过“废止农业税条例”,终结了交“皇粮国税”的历史。为了表达亿万农民的感激之情,王三妮历时一年零十个月,自筹资金7万多元亲手铸造了直径82厘米、高99厘米、重2...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国宝级文物司母戊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乃国之重器,至今仍保持着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的美誉。 司母戊鼎与淮南煤矿,本是互不沾边的两件事。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有一个传奇人物和他的传奇故事,把二者串在了一起。一个偶然的机会,淮南矿业集团市场营销部的王憬书记在一家客户那里,无意中看到了河南安阳司母戊文化传播公司的宣传画册,画册上印有当年发现并保护了司母戊鼎的护宝英雄吴...
司母戊大方鼎是公元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人们即使锯断了鼎的足也难以搬运,又担心被日本人掠夺,便把鼎又埋了起来。直到抗战胜利后,公元1946年6月,大鼎才又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又俗称...
2007年春季,宝鼎拍卖公司在北京某大酒店举办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参与拍卖的艺术品多是一些市场稀有、价值不菲的珍品,现场座无虚席。拍卖会一开始,众多买家积极竞投,现场气氛热烈。年轻的竞买人李先生一口气连续竞投购得了包括木道人的《十三书法对联》、沈子丞的《鼎铭合作》、《献寿图》等9件拍品,引起全场注目。上述拍品成交价从0.33万元到13.2万元不等,包括应付佣金总计36.63万元。 按拍卖会相关规...
西周晚期 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腹深31厘米 重35千克 1980年陕西长安斗门镇出土 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尤其在进入晚期以后,各类铜器都进入了整齐划一的时代。以青铜鼎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主要只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克鼎类,主要特征是盆形体,腹宽大而呈扁体形,蹄足上部一般有兽面装饰,装饰纹样一般为环带纹和窃曲纹,散伯车父鼎属于此类;另一种为毛公鼎形,主...
钧瓷在宋初已负盛名,宋代中期得到很大发展,很快饮誉全国,声震京都,进入了名窑的行列,被喜文弄墨、善诗长画、喜爱花石的徽宗皇帝赵佶所看中。为了满足宫廷建造园林和美化生活的需要,选派职官,集中民窑优秀工匠,在阳翟县(今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立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 建国前,有关史料对钧窑的记述不详,见解各异。建国后,古陶瓷专家、学者,对钧窑遗址曾进行过数次调查,但都未得到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