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历时8年的编制、修改和完善,中国文化遗产的第一个国际合作规划项目,《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现已公布实施。 记者15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作为规划执行单位,该院已收到经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后由甘肃省政府公布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基础资料4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是《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的核心,由规划总则、遗产系统评估、规划基本...
我们应该给后代留下什么东西,目的就这么简单。现代石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不像父亲保护敦煌是有答案的。——— 常嘉煌2004年9月,常嘉煌在党河绝壁上喷绘巨幅壁画《飞天》。受访者供图现代石窟鸟瞰。坚硬的砂砾岩上迄今未有一个洞窟完工。受访者供图1号窟用来放大复原流失海外的敦煌艺术珍品。一名澳大利亚画家在现代石窟留下的作品。 卢斌 摄公元366年,大泉河碧波荡漾从三...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将投入2.61亿元用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昨日,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游客服务设施幕墙设计、施工开始对外招标。 随着莫高窟的声名远播,近年来每年的游客达到55万人次,大量的游客来到洞窟,对于珍贵壁画的保护相当不利。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将投入2.61亿元用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其中保护利用设施20630万元,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工程1957万元,风沙防护工程1381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确定2011年为“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旅游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展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成果,从而提升我国整体旅游...
入档理由 经过多次磋商,四川博物院同意将珍藏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45幅送到三峡博物馆———《绚丽佛韵———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将于明年1月开展。 鲜为人知的是,此次将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回到娘家。1944年3月和5月,张大千将历经两年七个月千辛万苦临摹而得的这批敦煌壁画,相继在重庆三牌坊关帝庙、两路口中央图书馆进行过展出。 更重要的是,通过66年前在陪都重庆举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敦煌石窟数字化拍摄进展顺利,今年又新完成6个洞窟的的数字化拍摄。新完成数字化拍摄的洞窟是莫高窟第322窟、第9窟、第12窟、第3窟、第57窟和第220窟,5个修建于唐代,1个修建于元代,壁画内容丰富、精美,有非常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这6个洞窟是3个拍摄小组今年花8个月时间完成的,加上此前敦煌研究院独立拍摄及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合作拍摄的洞窟,敦煌石窟完成数字化拍摄...
为更好保护敦煌石窟这一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一场名为“聚焦敦煌”的拍卖筹款晚会18日晚在香港举行。15件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作品共拍得1065万港元。此次拍卖活动由饶宗颐学术馆之友主办,吸引约300名香港各界人士参与。15件拍品全部出自饶宗颐之手,多为字画,其中10件来自于饶宗颐的捐赠,另外5件则来自热心的收藏家。作品拍卖所得加上到场嘉宾捐赠令当晚实际筹款总额达1316万...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8日在于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说,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高科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敦煌艺术宝库将永远留驻奇珍异彩,永不消失。而游客们也能更全面地领略敦煌艺术之大美。樊锦诗在大会的主题发言中...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8日在于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说,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高科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敦煌艺术宝库将永远留驻奇珍异彩,永不消失。而游客们也能更全面地领略敦煌艺术之大美。 樊锦诗在大会的主...
在敦煌石窟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吐蕃式艺术风格或是艺术影响,主要出现于两个时期:一是中晚唐时期(8世纪后期至9世纪末),二是西夏与元代时期(12—14世纪)。尽管在西部敦煌这个多民族艺术交流与融合的大熔炉里,“吐蕃系”绘画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其艺术面貌却相当独特。由于卫藏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古代绘画遗存凤毛麟角,敦煌所能保存下来的吐蕃时期的绘画遗产便成为极为重要的早期艺术资料。敦煌吐蕃时期绘画遗存的...
敦煌壁画日本友人大洞龙明等捐资修复的敦煌莫高窟第44窟、第23窟壁画修复工程完工。记者26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莫高窟第23窟、第44窟修建于唐代,洞窟壁画内容丰富,但均有病害。历时三年,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完成了两个洞窟的病害壁画修复,修复费用来自日本友人大洞龙明等捐赠,共900万日元。大洞龙明是日中友好交流协会会员,此次之前,已经为敦煌石窟保护多次捐资,其中已经完成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第57...
“一年有60万双脚踩踏敦煌地上的千年唐砖,我要有钱真想把它们都保护起来”、“你看了10个洞窟,我就得看11个,这种旅游层次太低”、“文化旅游都聚焦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也就被毁了”……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23日在张家界开幕,在其中的“名人之约”沙龙上,特邀嘉宾常嘉煌、李栓科和...
“一年有60万双脚踩踏敦煌地上的千年唐砖,我要有钱真想把它们都保护起来”、“你看了10个洞窟,我就得看11个,这种旅游层次太低”、“文化旅游都聚焦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也就被毁了”……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23日在张家界开幕,在其中的“名人之约”沙龙上,特邀嘉宾常嘉煌、李栓科和俞孔...
大家就算没有去过敦煌但是一定知道敦煌,无论是你去过还是知道敦煌的人,未必知道现在敦煌处境怎么样。事实上敦煌穿越千年来到今天,虽然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它是那么得崇高,但是敦煌现在它面临的困难非常多。敦煌大概有四百多个洞窟我们已经发现的,但是用我们今天的能力和技术和资本只开发了大约两百个左右的洞窟,也就是说还有一百以上的洞窟还处在关闭状态。这样的话,我想关于敦煌的问题全世界其实都非常关注,来自日本来自欧洲...
在敦煌石窟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吐蕃式艺术风格或是艺术影响,主要出现于两个时期:一是中晚唐时期(8世纪后期至9世纪末),二是西夏与元代时期(12—14世纪)。尽管在西部敦煌这个多民族艺术交流与融合的大熔炉里,“吐蕃系”绘画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其艺术面貌却相当独特。由于卫藏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古代绘画遗存凤毛麟角,敦煌所能保存下来的吐蕃时期的绘画遗产便成为极为重要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