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战国 楚 水陆交通运输凭证 1957年安徽省寿县城东丘家花园出土 舟节(右)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车节(左)长2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 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讹才发生效力,舟节(右)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有错金铭文9行165字;车节(左)长9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有错金...
隋 照面用具 直径18.4厘米 圆形,圆钮,镜背内区成规矩配置,四兽形态各异。外区铭文带有32字铭文:“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玉台希世,红妆应图,千娇集影,百福来扶。” 瑞兽镜在隋唐十分流行,一般为四兽,也有五兽、六兽和八兽。瑞兽丰腴柔健,行走跳跃,充满生气,但从形态看,很难确知为何种兽类。这类镜还可细分为瑞兽铭带镜和瑞兽花草纹镜。迄今发现的铭带镜以隋和唐...
战国 楚 盛酒器 1953年山东省泰安县更道村收集 高37厘米、口径24.5厘米 铜罍腹部凸起的环带上有8个涡纹圈饼形,盖周亦有6涡纹圆饼与之相对。器口沿唇部有铭文5宇:右冶有(尹)楚高。右冶尹是官名。楚高是人名,楚幅员辽阔,其疆域从今四川省东端起,辖有今湖北省全部及湖南省东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省淮北中部、陕西省东南角,首都在部(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
战国 齐 照明用具 1957年山东省诸城县葛埠口村出土 高21.3厘米、盘径1 1.5厘米 齐是西周初年的姜姓大国,公元前481年,田恒(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立齐平公,取得了齐国政权。公元前386年,田恒的曾孙田和取代齐康公立为齐侯,齐国就成了田姓的齐国。齐国疆域广大,拥有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临海,有鱼盐之利,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西),是战国七雄中最富庶的...
战国 齐 量器 传1857年山东省胶县灵山卫出土 高38.5厘米、口径22.3厘米、腹径31.8厘米,实测容积20460毫升 该釜腹部有刻铭9行,记载子禾子颁布容量标准,大意是:子禾子命人告知陈得:左关釜的容量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关和以廪升为标准。如关人舞弊,应予制止。如制止不住,视情节轻重施以刑罚。子和子是战国初年齐国国君田和做大夫时的称呼。田和在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
战国 楚 兵器 传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长24厘米 此戈有四穿,长胡两面均有方胜形锦纹,极工细美观。据研究,这样美观的方胜形锦纹,是用硫化铜特殊工艺处理的结果。经过这样的处理,兵器既美观,又可防锈,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冶铸水平。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有能力与秦抗衡统一天下的对于。春秋的吴、越诸国战国时都归于楚,因而楚国多名剑,兵器制造有极高的水平。 这把精美的兵器,决不是一般士兵...
战国 楚 交通凭证 传安徽省寿县出土 长12.4厘米、高7厘米、厚0.5厘米 节是调动军队、出入关驿及征收赋税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持一节,合符验证无误才能生效。此节整体成虎形,正面背上刻"王命=传赁"5个字。大意是:王命令各驿站,凡有人持此节过站,可借与车马及饮食。寿县曾是楚国的首都,因此在这里出土楚王亲自发布的符节是不奇怪的。
战国 楚 镇席之器 1956年安徽省寿县出土 长10厘米、高5厘米 青铜卧牛作蟠伏顾首状,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牛身有错银云纹,不仅动感十足,而且充满神秘气氛。腹下刻有“大府之器”铭文。《周礼·天官·大府》职云:“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大府”是王室掌管财币货藏的机构,是王室府库的官长,掌管四方向王室进贡的“货贿”,同时在王进行赏赐时...
战国 曾 盛酒器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高124.5厘米、口径48.4厘米 此缶盖上有4个环钮,盖用环链扣在肩上的龙形拱钮上。腹部有4个环钮,大概是供移动时捆绑绳索所用。缶的颈和下腹部饰有蟠虺纹组成的蕉叶纹,其上为3匝蟠虺纹,颈部有“曾侯乙乍持,用冬(终)”的铭文,表明它是曾侯乙王室所用的大型储酒器。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铜缶,也是战国时期最大的铜器。 ...
战国 楚 盛器 1957年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北小刘庄出土 高14厘米,口径11.8厘米 这件青铜奁造型美观,器形似笔筒,口微侈,直壁向内斜收,通体镂空装饰变形兽纹,器底设三蹄形足。奁是古代盛放梳、镜之类化妆用品的盛器。此器口大底小,而且通体有镂空纹饰,有学者认为可能另有他用。镂空透雕是楚国传统的青铜工艺之一,多用于青铜镜、青铜奁、青铜杯等器物,甚至许多大型器物也用这种工艺装...
战国 照面用具 直径23.2厘米、边厚0.6厘米 这件青铜镜为桥形小钮,地纹是细密的云纹和叶纹,主体纹饰是钮周围均匀分布的6个“山”字纹。“山”字纹是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青铜镜装饰纹饰,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几种,统称为山字镜。从北方的燕国到南方的楚国,都出产山字镜,以楚墓出土的最多。山字镜以四山镜最多,其次是五山镜、三山镜、六山镜,这样大的六山镜则十分罕见,为六山镜中的最精...
战国 楚 照面用具 1976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战国墓出土 直径20.5厘米 这面铜镜是由银白色镜面和镂空透雕的镜背合体而成,小环钮可穿带,钮外为镂空的蟠螭纹,屈曲联结,靠外缘有一圈镂室的菱形纹,精美异常。楚国青铜铸造业发达,出土铜镜数量多,样式繁复,花纹美观,铸造精工。楚国铜镜分方形与圆形两种,但以圆形镜为多。战国楚式镜一般背面的钮较薄,多作三弦纹钮。 这件青铜镜由...
战国 秦 照面用具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 直径10.4厘米 这件青铜镜为桥形方钮,背面以细线勾连纹为地,上有两位勇猛的武士左手持盾,右手握剑,各自面对一个凶猛的金钱豹作斗兽状。全镜制作精湛,是战国时期秦国青铜镜中的佳作。 秦是战国时期地处西陲的大国,疆域自今甘肃东南沿渭河到达今陕西腹地,都雍(今陕西凤翔),后迁泾阳(今陕西泾阳北)、栎阳(今陕西富平北)...
战国 秦 兵器 1957年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塘秦墓出土 长21厘米 此戈胡上四穿,内上一穿,内两面有铭文,一面刻“四年相邦吕工寺工龙丞”,另一面刻一“可”字。“相邦吕”即秦相国吕不韦,“四年”即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在公元前247年即位时才13岁,政事由相国吕不韦执掌,此戈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 此戈援略弧弯,胡较长。胡上有4穿,内上有1个长条形穿。内部刻有...
战国 韩 盛酒器 传1927年河南省洛阳市金村古墓出土 高46.5厘米、口径14.8厘米 铜壶盖四周出6莲瓣,器身有5道蟠螭纹,中间以凹下的环带相隔。该壶颈部有铭文23行50字,内容是令狐君的嗣子铸壶的颂辞。令狐在今山西省猗氏县西南。战国初晋封其大夫于令狐,称令狐君。 该青铜壶分壶盖和器身两部分。壶盖上有镂空的六莲瓣状捉手,下有子口以纳入壶身中。壶身侈口,束颈、溜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