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省岐山县一文物爱好者日前发现一处古代佛教石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13日赶赴现场考察研究后认定,这是一处距今约1500年的北朝佛教石窟,也是陕西关中平原首次发现的佛教石窟。 陕西省岐山县文物爱好者、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于安君说,近日在岐山县蔡家坡镇北面的一处面阳断崖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处窟龛雕像群。“联想到这儿是小说《西游记》中命名为‘黑风洞’的地方,我想这些雕...
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于2008年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古专家杨弘先生、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先生等9位专家和国家文物局有关处室以及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文物局的有关负责人。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是我国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历史的长河中,石窟经受了众多自然营力的损害,出现了岩石裂...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始,于右任先生就提出了“研究工作可以从临摹壁画和塑像开始”[1][P34]的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央文化部也先后对敦煌文物研究所作了指示:“研究工作,必须从现有条件出发,有计划地逐步展开。同时必须与研究所的具体任务,特别是临摹工作密切结合进行”[1][P139]。...
敦煌的地理和历史 敦煌,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北有北山(马鬃山),南有南山(祁连山),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由南山流来的古氐置水(今党河)泛滥所造成,绿洲周围多戈壁和沙丘。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敦煌出发,向东通过河西走廊去古都长安、洛阳。敦煌西去阳关,沿昆仑山北...
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人员日前进入龙门石窟的潜溪寺开始防渗保护施工,这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中心主任陈建平说,对潜溪寺的防渗保护施工预计2008年4月中旬结束。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最北边的一个石窟寺,供奉的主佛是阿弥陀佛,其南边有大势至菩萨、阿难尊者和力士等,北边有观音菩萨等石刻雕像。 从2003年至今,技术人员陆续在潜溪...
经过历时4年的“面壁”,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工作者日前完成了首个全部用矿物质颜料临摹复制的敦煌石窟。 此次全部用矿物质颜料临摹复制的洞窟是敦煌石窟之一的榆林窟第29窟,这一新临摹复制的洞窟于近日在莫高窟的敦煌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开始展出,壁画色彩的厚重感和完美性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 参与此项工作的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民介绍,榆林窟第29窟的临摹复制工作改变了以前...
陕西安塞发现南北朝石窟浮雕群 地处陕西省北部的安塞县日前发现一处石窟浮雕群,约有上百尊雕像,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其为南北朝时期作品。 据了解,这处石窟浮雕群位于安塞县城北,浮雕分布在两个大小不一的石窟内外。两个石窟与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毗邻并呈一字形排列,依山脉走势错落分布。石窟雕像以释迦牟尼诞生经历为主,讲述了“佛生腋下”“割身饲虎”...
云冈石窟研究院对艺术价值较高、病害严重的第11窟成功地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修复之后的洞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石窟的原貌。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说,第11窟的加固修复,是该院历年来常规保护工作中进行的最彻底、最完善的一次,也是效果最佳的一次。针对第11窟北壁岩石成片状大面积脱落和泥塑壁画残块、剥离、空鼓、起甲、昆虫动物污染等病害,对北壁层状脱落的岩体采用文物界通用的环氧树脂灌浆技术,加固了危险岩...
地处陕西省北部的安塞县日前发现一处石窟浮雕群,约有上百尊雕像。经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作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县位于延河上游,夏、商、周时期为白狄游牧地,元蒙哥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年)设县,沿用至今。有关史料显示,南北朝时期由于大力提倡佛教,造佛寺、塑佛像、释佛经、传佛学形成高潮。以至“招提栉比,佛塔骈罗”。 此次发现的石窟浮雕群位于安塞县城北区,...
日前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困扰多年的云冈石窟渗水难题初步破解,目前已有11个洞窟不再渗水。 据介绍,今年4月,该院全面启动了石窟西部防水试验工程。经过对13个渗水较厉害的洞窟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在防止坍塌的护坡以及石窟前力壁上存在着许多缝隙,导致雨水进入洞窟内。经施工改进,目前已有11个洞窟的渗水情况完全消失,其余两个还渗少许水,专家正在进一步研究。
7月24日至28日,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规划中期汇报会先后在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举办。兰州大学张明泉教授,省水利科学院谢祖培研究员,敦煌研究院苏伯民、陈港泉及院治沙站有关人员,省考古研究所岳邦湖、张宝玺、董玉祥、邓天珍,麦积山研究艺术研究所魏文斌,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郑兰生及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层以上负责人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等听取了汇报。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
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如今,天梯山石窟里绝大多数石雕塑像和彩绘壁画被严重破坏,其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遭遇严重损伤的&...
从明天起到7月16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赴山西大同考察云冈石窟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
库木吐喇石窟外景 洞窟壁画 库木吐喇五连洞加固现场 库木吐喇石窟位于库车县西约25公里渭干河出确尔塔格山口东岸崖壁上,现有编号洞窟112个。因其多元文化现象在世界佛教文化遗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木吐喇石窟保护维修工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项,日本政府无偿援助投资125万美元的国际合作项目,于2001年9月13日正式签署协议书。...
敦煌莫高窟北区崖体加固工程日前通过了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认为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对北区崖体和洞窟保护会起到积极作用,北区的开放条件已基本成熟。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已开始着手考虑北区石窟的开放问题,一旦北区向游客开放,将会有效缓解莫高窟南区旅游参观的压力,同时能让公众了解一个全面、完整的敦煌石窟。 敦煌研究院有关人士说,北区石窟如何开放,何时开放,还在准备当中,迄今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