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照面用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出土 直径10.3厘米、厚1厘米 这件铜镜背面的两重突起处有年轮花纹,两轮间铭文“花净月澄宝相花铜镜”,中有圆钮座,可穿绳悬挂。这种宝相花铭带镜,一般流行于隋和唐初。据文献记载,当时扬州生产这种铜镜并进贡给朝廷。这面镜当是从内地传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 1947年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出土 直径76.5厘米、重46.25公斤 作者: 藤原信重 这是日本江户时期制作的大铜镜,约在明末传入中国。宁波、泉州和广州是明代设有市舶司的对外贸易港口,这件大铜镜当是由日本堪合贸易船直接输入泉州港而供奉给开元寺的。
唐 明器 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4.5厘米 此铜人头戴尖盔,身穿战甲,左手外扬,右手高举,箭步稳实,作比武状。其形象生动,小巧玲珑,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的手工艺技术水平。
明 1981年福建南平采集 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 此钟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的铭文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
战国 楚 衡器 传安徽寿县出土 一件长23.1厘米,宽1厘米,厚0.35厘米;一件长23.15厘米,宽1.3厘米,厚0.35厘米 两件铜衡形制相同,体扁长,衡干背都刻一“王”字。杆中部上方有拱形突起,中有孔,系拴提绳的鼻纽。铜衡杆的长度相当于战国时的一尺。两件衡杆正面均刻线,一件刻十等分,每等分一寸;一件中间二寸有寸刻线,其余每半寸刻一线。两件衡杆都以刻线来计算称锤到提点的...
3月21日,华商报记者从铜川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正在建设的铜川博物馆将于2020年5月开馆运营。为充实该馆藏品的数量、提高藏品质量,铜川博物馆将面向全球征集有关铜川的文物。铜川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尚民出席会议。 据铜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文物局局长)赵文山介绍,铜川博物馆项目2015年1月批准立项,该项目是完善铜川市全域旅游服务功能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之一。...
还记得圆明园铜兽首、甘肃大堡子山金器和福建肉身坐佛等这些惨遭劫掠和盗卖而流失海外的珍贵中国文物么?它们多舛的命运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将于4月11日在英国肯特拍卖的一件中国稀有青铜器“虎鎣(yíng)”因其明确的圆明园旧藏身份,再次将大众的注意力聚焦在流散国外的中国文物上。你们在他乡还好么? 中国日报昨天报道过,这尊距今约3000年的稀有西周青铜盛水器“鎣(yíng)”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
战国 楚 货币 安徽省寿县出土 左长1.7厘米、宽1.2厘米,右长1.9厘米、宽1.1厘米 这两件青铜贝币形同海贝,是仿照磨去背面的海贝铸成的,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是楚国特有的一种青铜铸币,也是楚流通货币中的主要种类。 商和西周时期已经有青铜贝币,均为无文青铜贝币。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继续铸造无文青铜贝币,河南辉县、山西侯马、山东临淄等地出土无文青铜贝...
想看看“黑石号”文物的美丽身姿吗?想了解长沙窑背后更多的人文故事吗?5月来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吧!位于湘江北段岸边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目前正抓紧进行收尾工作,预计5月开放,游客朋友可以在这里欣赏到1070件珍贵的长沙铜官窑文物,其中包括去年12月底从海外回归的162件“黑石号”文物。昨日,记者来到这里,抢先目睹了“黑石号”文物与馆藏文物“姊妹重逢”的感人场景。 藏品管理区文物有10万余件 ...
元 1935年在河北省房山县(今属北京市)云居寺内发现 重6.94千克、长35.3厘米 铜炮铸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炮口的口沿外侈,直径10.5厘米。炮身的直径小于炮口,使用时在内装填铁砂等物。炮身外壁纵向阴刻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 绥边讨寇军 第三百号 马山”。炮身后部是药室,直径大于炮身,正上方有一小孔。室内装填火药,引信从小孔中穿出。最后一部分是炮尾,直径7.7...
战国 曾 兵器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长3.43米 三戈铜戟的柲为木制。外裹竹条,以丝线缠绑,再涂漆,挺括坚韧,平滑而有弹性。此戟顶端装铜矛头和有内铜戈,往下4.7厘米处又装一无内铜戈,再往下5厘米处再装一无内铜戈,一矛三戈同柲,当是战车上使用的长兵器。这种兵器在中国是首次发现。随县擂鼓墩1号墓是战国早期曾国诸侯名乙的墓,在这个墓中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 ...
战国 楚 祭祀礼器 传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高55.6厘米 铜鼎的器、盖口沿有刻铭。从铭文看,该鼎是楚幽王熊悍(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销毁缴获的兵器而改铸的礼器。寿县在战国初是蔡的首都(下蔡),蔡被楚灭后改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熊完被秦所逼,迁都寿春,称郢。熊悍是熊完之子,死后葬于寿春,此鼎出土之地即其陵墓所在。 这件青铜鼎腹部微...
战国 冰酒器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 这件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其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安装时,把这三个榫眼与方鉴内底的三个弯钩扣合,其中一个弯钩的活动倒钩自动倒下后,可把方壶固定在方鉴里而不晃动,制作十分巧妙。与青铜冰鉴配套的还有一把长柄青铜勺,勺的长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