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3月11日,《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正式下发。一年来,这项工程的九大项目正循序推进。昨日,在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进展情况暨大型文博栏目《文明守望》开播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介绍了我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果,势头初显,依然在路上。 运行一年,文物建筑认养35项 山西拥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134...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徵明《醉翁亭记》行书卷28日在敬典阁“院藏珍宝展”展厅展出,这是该馆书法类藏品中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亦是镇馆之宝。 沈阳故宫是中国目前仅存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也是清入关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东巡驻跸和储存宫廷珍品的重要场所。 记者当日在展览现场看到,此卷为纸本、手卷,以大字行书书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
明 《永乐大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摘录各种书中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加以编辑成集以备查阅所用。《永乐大典》共22937卷,11095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该书完成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由翰林学士解缙等人主持编纂,永乐皇帝定名为《永乐大典》。嘉靖年间,照原本摹写了一部副本,正副两部分藏于文渊阁和皇史宬。明亡时,文渊阁被焚,存于其中的一部《永乐大典》可能付之一炬;另一部在公...
绵阳仙海区仙海湖畔一建设工地,前不久发现了三座明代古墓,经过考古队半个月的抢救性清理发掘,三座明代墓葬的结构基本暴露,大量精美的雕刻现身。 3月25日,绵阳考古专家表示,在绵阳仙海境内,正规的古墓发掘尚属首次,而大量精美的雕刻现身,以及墓葬的规格,体现出了该墓葬的“豪华”。目前,考古专家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发掘。 3月25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绵阳仙海一建设工地,看到3座古墓葬已经...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坚持“四个自信”,3月25日,艺术教育中心特邀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王巍教授作客我校“南山艺堂”,为全校师生送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报告在友谊校区材料学院3楼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台炳龙主持,材料科学与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教...
还记得圆明园铜兽首、甘肃大堡子山金器和福建肉身坐佛等这些惨遭劫掠和盗卖而流失海外的珍贵中国文物么?它们多舛的命运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将于4月11日在英国肯特拍卖的一件中国稀有青铜器“虎鎣(yíng)”因其明确的圆明园旧藏身份,再次将大众的注意力聚焦在流散国外的中国文物上。你们在他乡还好么? 中国日报昨天报道过,这尊距今约3000年的稀有西周青铜盛水器“鎣(yíng)”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
2017年10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庆92周年之际,“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在故宫之“端”——端门数字馆全新亮相。这是故宫博物院进一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又一次创新呈现。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21世纪最时髦的技术,改变的不仅是未来,在被称为“最古老的研究”的文物与博物馆界,感受到的变化可能更加显著。 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加万团队历时...
我国古代陶瓷上使用人物纹很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四坝文化遗址中就有人形彩陶器出现。人物纹真正成熟是在元代,因受当时戏曲兴盛的影响,历史人物题材的人物故事纹大量出现于瓷器的主题纹饰上,明、清两代更是如此。 人物故事纹饰题材广泛,较为常见的有:天官赐福图、青云直上图、状元折桂图、东坡夜游图、学士作揖图、山林逸士图和文魁星斗图等。 笔者早年收藏有一对青花碗,碗上所绘非人非鬼,竟不知为何种纹饰...
明 纵34.1厘米、横22.2厘米 此宝钞又称洪武宝钞,是明初流通货币,桑穰纸印刷,呈浅青色。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设宝钞提举司,下设钞纸、印钞两局及宝钞、行用二库。同年开始印制宝钞。这枚钞票的边框为龙纹花栏,横标“大明通行宝钞”,两端护以火焰纹。花栏内上框印面额“壹贯”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8字;龙纹花栏内下框印“户部奏准印造”及“大明宝...
石湾窑位于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该窑创烧于唐代,繁盛于明代,主要以烧制日用器具、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石湾窑陶制品,胎体厚重,胎暗灰或灰白色。釉饰善于仿钧窑而有所创造,厚而滋润,彩翠披离,俗称“泥钧”,又称“广钧”,以蓝、玫瑰紫、墨彩、翠毛绿、雨打墙等色最佳,产品品种很多。其中,瓦脊是石湾窑具有悠久传统的品种;而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陶塑则是石湾窑具有典型性的品种;酒壶是石湾窑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品种...
古城外,三江奔流,孤帆远影;古城内,店铺林立,游人如织。作为金华之根、文化之魂,漫步金华古子城,街巷风情,古韵悠悠,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酒坊巷、八咏路、熙春巷……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侍王府、八咏楼、三清宫……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有厚重的历史记忆。有人说,古子城就是一幅金华版的清明上河图。浸润了上千年的金华市井生活,犹如一幅历史风俗画卷,在这里缓缓展开。 近年来,婺州...
如果要问中国近些年的史前考古有什么重大发现,相信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人们把这座兴盛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300年、规模大于良渚与陶寺、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的城址称之为“石头上的王国”。它的横空出世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2013年,石峁遗址在首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与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等共同获得“世...
3月20日,“中华文明高校行—《兰亭的故事》全国高校巡展”第三站走进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共展出以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为核心实物展品30余件。 巡展活动现场,之江学院师生还着汉服诵读《兰亭序》,并进行了现场花艺、茶艺表演、书法体验等。 记者 赵炜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